心定自然涼

我再可以說幾個故事,證明「心定自然涼」。你看:晉朝時候的王敦,因為他最怕周顗,每次見到周,心就發熱,甚至會生病發燒。有一次王敦在冬天見到周顗,居然急忙拿扇子出來扇個不停,門外正在大雪紛飛呢!這故事教人相信,冷熱真是大受心裏影響呀!
許多人是酷暑時躲在冷氣房裏的,許多人是作遠方旅遊去避暑,或是海濱游泳來消暑,也可能有人在飲冰室裏迎溽暑,也有人去踏水車,做一首「捲地翻濤敵驕暑」的勞動詩來改變熱覺,有人問我是否另有一hetubook.com.com套滌暑的「妙方」可提供出來?
再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炎暑天氣總會早起的,清晨天矇矇亮就起床,穿上夾衣,開始讀書寫作,一心寧靜,到了中午,依然夾衣長襪,並無熱感,直待推門外出,見到路人短袖的赤膊的,揮汗不停,才知道外界早已經是火雲蒸暑,熱氣逼人啦!這才驚覺自己這一身厚暖衣裳是多麼不合時宜!也才想起宋代不少理學家,在焦暑盛夏,依然厚衣大帽,正襟端坐在堂廡下,可能不是他們裝作道學,https://www.hetubook.com.com故抬身價,實在是他們一心定靜,忘了外界,根本就「不受暑」嘛,杜祁公回答歐陽修說「惟靜坐可以避暑」也不是什麼違心之論了。
我不愛用冷氣,從小窮出身,沒有吹冷氣的習慣,看那些在冷氣房裏長年工作的人,總是帶點感冒的樣子,自己沒福消受,一吹冷氣,骨節會痛。也不愛吹電扇,有一年在補習班裏學日文,頭頂的電扇猛吹,最後吹壞了肚子。所以想想,我的「卻暑妙方」,根本連羽扇都不用,只用心定,土話一句:m•hetubook•com.com心定自然涼。
又想起唐代的李密,最會訓練軍隊,軍隊的紀律森嚴到鐵一般的震肅。每次他號令士兵,軍令寒氣森森,士兵們即使在大暑天,人人都像「背負著霜雪」,這種「盛暑負雪」的形容,更教人相信冷熱由心而生,驕陽毒暑,心可以改變它。
「心定自然涼」這句話有學理根據嗎?當我隨口作了老生常談以後,不免暗自反省,我記得呂純陽仙人說過:「熱油灌頂,緊緊想著臘月廿五,自不忙亂。」此話當真?如果有人去做實驗,弄部摩托車撞進炸油條鋪,當沸滾和圖書的大油鍋翻覆灌頂時,緊緊地想著「臘月廿五」,想著「雪山萬古長不消」,恐怕仍不免高度灼傷,生命垂危呢!但這並不是仙人說錯了,更不是心沒有用,其中的真理在於標舉心的重要。心不忙亂,自能做「轉物」主宰,而不做「物轉」的奴才,心一定,祁寒烈暑,都不能欺人了。
我又想起清代的義和團,就曾以呂仙人的話去做實驗。當砲火熊熊,臉都被灼熱時,就急急地唸他們師父教的咒語,什麼「冰凌山,冰凌洞,冰凌洞裏有冰人!」想用心裏寒冰的想像,去敵外界熱辣辣的硝煙,結果毫不m•hetubook.com•com起作用,而成了砲灰,不過,這種愚蠢的「禦暑」法,仍不能證明「心」沒有用,而是「心」用錯了地方。
儻若學一點禪理佛說,那就更相信「心定自然涼」的道理,因為心定了就是「火宅」裏的清涼散,會帶來清涼樂,把「熱衷」冷卻一下,人就無比受用。僧妙喜有一道偈語說:「萬般設施只如常,又不驚人又久長。如常卻似秋風至,風不涼人人自涼!」只要心海無波,安定如常,時時心帶清涼,即使在隆暑天也不必逃暑煩暑,處處自有秋風吹來,不是真有秋風可以涼人,而是不等秋風就自己可以清涼啦!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