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與蟻穴

有一次參與臺大教授曾永義的飲酒席,他幾杯下肚,說話也越來越直爽,對大家說:「我發現自己寫的書裏有錯的地方,錯了也就錯了,讓它去吧!」這種不諱飾小缺點的態度,正是自信的所在,我很欣賞。何況在現今授權書店印行的制度下,印量有限,重排不易,想要版版修訂,幾乎不可能。
天下不太可能有一本書裏毫無缺點,否則成為「標準本」,學術就不再進步了。清代學者段玉裁,書寫成後擺在家裏二十年,天天修改,結果可評之處仍多,有hetubook.com.com人以為可改正處占百分之三十,在歷史上考得七十分,已堪稱一代鉅著;又像王念孫父子,極善引用類書佚文,旁證博引,後人讚美他精確出眾,可以考得八十分,那真是罕見儔匹的考據家;更如程瑤田,幾乎言出必中,極少錯謬,後人給他評分可高達九十分以上,但他的著作不多,幾乎不對就不寫,於是影響力也相對減小,反不足與段王諸家相匹敵。可見創獲越大的人疵纇越多,勤於著述的人,是不必諱言有些和_圖_書錯誤,在執筆時,盡力搜尋材料,用過最大的心力,就算是負責任的表現。
我記得徐復觀先生曾自述其治學的歷程,說他受熊十力先生的啟發很大。熊先生曾指定一本書要徐細讀,不久就向徐詢問讀後的感想,徐掩不住自己的才情,把書中的缺點侃侃而談,沒想到惹得熊十力勃然大怒,質問他道:「讀一本好書,看不到優點,只看到缺點,這樣的人,治學問來幹什麼?」熊先生的怒斥,也等於在怒斥一個不懂得欣賞學術長城,而只會尋找城上蟻穴和_圖_書,就在那兒揚才露己的人,見小而遺大,抑善而揚惡,是很卑瑣輕薄的心理,徐先生就此改正了治學的態度,這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坦率地說自己著作中有錯誤的人,我遇到過好幾位,一位香港極負盛名的大學者,當我稱讚他的著作時,他竟湊近我的耳朵小聲說:「裏面錯誤不少,你一定會發現的!」頓時使我的心靈與他的心靈好接近。另一位名作家兼學者,當我讚美他的分類文學史寫得深入時,他一臉悄然對我說:「裏面有的地方錯得離奇,真不知執hetubook•com•com筆時是怎樣搞錯了的!」這些話絕不是矯情自謙,而是最真誠的面對,好像越是學術高深的人,越有自信不必諱飾小缺點,所以每當我聽到如此的話,總會肅然起敬。
我將這種「不見大體,但求小疵」的做法比喻為「城上找蟻穴」,有人更痛恨這種「不會自創門戶,只撿遺剩便宜」的行為,比喻作「擦屁股」,話雖不雅,但可見他對這些專找別人擦不淨處而洋洋自得者甚為厭惡。還更有自己的文章明明是暗襲了原作者大部分的成果,卻還要去撿一些微瑕來否定www•hetubook.com•com原作者,如此「蠹生於木,還食其木」的作法,流露出來的本性就更刻薄了。
所以我欣賞名家的鉅著,就是抱著欣賞學術長城的態度,對於巍巍長城上細小的蟻穴,是毋庸苛責的,小疵不掩大醇,若是舉出小疵的目的,使長城更完美,則不妨奉獻出來。但絕不是因能駁議名家而沾沾自喜,以為高人一等。試想不去看長城的壯闊,只挑別蟻穴的可議,是怎樣的心眼?我若是有本事,就該自己去建造學術長城,寧可留些蟻穴讓別人去挑剔,何必只在別人的蟻穴蚓窟裏求自己的活計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