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又說:「對於智者來說,沒有孤獨相伴是最寂寞的。」
一位則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難怪還有一位哲人說:「只有我孤獨的時候,我才感到不孤獨!」
真正的才智之士,必與趨炎附勢之輩走相反的方向,他心中多趣,才能在寂寞中自創樂境,他學會了靜處,才能體會閒中興味無窮。孤獨時只需清風明月,俯仰無愧,身心就最放鬆,一旦失去了孤獨,就失去舒和的意味,而心就繃緊起來。所以每逢酒酣耳熱、車水馬龍的場合,言不及義,反而是他最寂寞伶仃的時分。
一位西方哲人hetubook.com.com說:「只有在孤獨之中,人才能聽到上帝的聲音。」
西方哲人對於孤獨,常有奇妙的感悟。當我在金山的愛廬中獨處了五年,經常是四顧無人,孤影徘徊,這些西哲的妙句,便掠上心頭,縈繞不散。我愛獨自走向鄰院的蒿萊前沉思,舉頭是斜陽半山,萬蟬狂鳴,不期而然地攀上了思想的高峰,把領受到的孤獨寂寞況味,想想東方人的格言,再想想西方人的妙句,作了些印證。
過著鬧哄哄都會生活的人,個個野心勃勃,妄想去改造上帝,哪能會想到改造自己?所以連自己
www.hetubook.com.com深衷裏的真心話也聽不見,誰愛去聽上帝的聲音?只有在獨自面臨一片無垠的沙漠,或是一片汪洋風濤時,才想到了上帝。所以在歌聲舞影的群體生活裏,上帝聲音是沒人聽得到的。
一位則說:「我一直生活在孤獨之中,所以在垂暮之年,依然保持青春朝氣與清新的心靈。」
中國古代不談上帝,卻愛談道,所謂「寂寞生道心」,意思很類似。人在寂寞獨處的時候,才有履薄臨深的想法,畏天之鑒、畏神之怒,戒慎恐懼的心由此間產生,正是治學修道者用力的地方,也是將來成功最得力和*圖*書的地方。
原來孤獨的他,日夜在和「上帝」對話。
想想蒼鷹在高空上總是獨自盤旋,麻雀在稻田裏總是結幫服行,有卓立獨行性格的高士,總帶點出世的氣質。盧綸詩道:「名高閒不得,到處人爭識」,高士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肯應付世俗,更不想譁眾動俗,喜歡往人群掌聲少的地方走去。
一位又說:「善良的人獨處時,決不會感到孤單。」
王闓運曾說:人在孤獨修養的時刻,一切悔吝侮辱都無由而生,而一接觸世俗,各種榮辱批評全操在別人手上了。尤其今天思想多元化以後,各人的觀點差異面越來越大,許多持有偏頗觀hetubook.com.com點的人,愛歪理遠勝愛真理,你去駁正他們則傷感情,附和他們則傷品格,相會時勉強忍受,倒不如早早離開,那時你就能證實瘋狂世界中,只有在孤獨的時候,你才不孤獨。
小人每天依仗廣泛的人際網路上那虛榮的面子而過活,骨子裏空無一物,所以一旦獨處,滿心是失落感,獨處時必然要面對自己的慚惶,令他無法忍受。善良的君子則不然,時時有高尚的思想相伴,若想掌握思想的精妙處,發揮想像的深邃天地,自不宜淪沒在呼嘯聚會的朋友堆的表面文章中,而需要獨處的環境。他心中萬事滿足,即使獨處,仁必有鄰,心靈也不孤單。
m•hetubook•com.com從前有人枯坐在蒲團上,門庭蕭瑟,別人問他:「那不會太淒寂嗎?」他卻回答說:「我每天與古哲聖佛商略不停,應接間已經覺得太煩多了,怎麼會太淒寂?」
孤獨可以使心靈淡下來,不生艷想;使欲念靜下來,不生競心。孤獨屏除了癡心妄想,足以凝聚生命的全力,不讓生命在雜沓顛倒中渙散,所以是常保青春與赤子之心的好方法。
古人早發明清心養腦的長壽藥方,就是吃「獨睡丸」,多聽聽瀑布松風的聲音,少聽些政治的是非爭論,可以洗滌煩雜的悶氣,多聽聽書聲鳥鳴,少看些金融的漲跌新聞,可以消除浮動的躁念,保證皺紋和白髮,少爬上你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