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鉤的聯想

「無競以遊世,方知六宇寬」——黏在一塊比賽這比賽那,世路就太狹窄了。
近年來臺灣海釣的風氣愈來愈盛,一帆出海,大夥兒各準備一小盒香餌,期望釣一大簍鮮魚回來,釣魚真是一本萬利的事。
「但休爭要路,不必入深山」——只要不貪求榮華,自然也不必遯入深山,世上的好東西,讓由別人去爭奪,去廝殺吧。
當然,人生的五湖明月,雖處處有香餌金鉤,但也不必過分悲觀,夾山禪師便教https://www.hetubook.com.com我們一個「離鉤三寸」的妙方,只須牢記「離鉤三寸」,就可以安享五湖寬闊的風光!
如果我們反過來,不從釣者的身分去想魚,不只想魚的收穫量,而從魚的身分來看釣鉤,便悚然覺察殺機四伏了!人生也像魚入江湖,五湖明月雖好,何處沒有香餌金鉤?且聽那釣者在舟子裏快樂地吟唱:「但得五湖明月在,何愁無處下金鉤!」如果我們是魚,m.hetubook.com•com即使深隱潭底,也禁不起垂絲千尺,餌香陣陣呀!
再想想姜子牙就是在河畔釣魚而做了大官的,嚴子陵就是釣著魚而睥睨皇帝的,可見魚鉤不只可釣魚,還可以釣名釣利,更可以一竿明月釣秋風、釣詩趣呢!
美酒、美女、財富、權位、名聲,一切可艷可羨的東西,哪一樣不是人生的釣鉤呢?魚為了舌頭而忘了身體,愚蠢好像很容易被判識,但為了美名高位而忘了身體的人,卻不易被判識和圖書
當別人給你一個高職位,你若要去找人商量:「該擔任還是不該擔任?」與人商量就是魚鉤在嘴裏放不下,有一股催迫自己出任的壓力了。當別人送你一份橫財,你若要私心忖度再三:「該接受還是不該接受?」也就是魚鉤在嘴裏不肯爽快吐掉,有一股催迫自己接受的壓力了!其實「辭受出處」都該自作主張,斷之於心,別人的意見,往往以世俗看法居多,都只想到上鉤後的榮貴顯赫,誰會替你感受那脫鉤後急流勇https://www•hetubook•com.com退的快樂呢?所以對於一切魚鉤的迴避,連父母妻子都感受不到直接的危機壓力,必須仰仗自己的定見,不然,誰都會勸你上鉤去的。
「勇退偏能在急流」——記住:脫鉤的魚,游的江海才最廣最深。
一上魚鉤,唉,「上鉤容易脫鉤難」,原本寬大的世界、深深的煙波、自由自在的來去,都給米粒般大小的香餌給出賣斷送了。
離鉤三寸,立身就有餘地,終日優游自得,我想起三句詩來,或許可與禪師的妙理相印證hetubook.com.com吧?
而歷朝皇帝也往往喜歡釣魚,唐玄宗率領群臣去釣魚,只有皇帝沒釣到魚,一個拍馬屁的臣子立刻說:「凡鱗不敢吞香餌,知是君王合釣龍!」帝心大悅。明太祖也到金水橋上去釣魚,魚沒釣到,翠綸誘餌反都隨浪漂失了,又一個拍馬屁的臣子報告說:「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帝心又大悅。馬屁經千年都管用,二個臣子皆升了官,詩句也傳誦一時,仔細想想,馬屁又何嘗不是香餌魚鉤,臣子用馬屁釣皇帝,才真是釣龍上鉤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