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為了解決這個痛苦,主張勘破「我相」的虛妄,教導人捨棄虛妄的自我,而不是執著肯定自我,心的本來面目是無所住的,教人認清楚唯有先脫出浴盆,才能舉起浴盆,不然便是永遠解不開的愚癡。而道家為了解決這個痛苦,主張「超乎物者可與應物」、「超世斯可與論世」,要用比天下更大的視野來看天下,用神全而無累於物欲的心來面對萬事萬物,也就是先要站到浴盆之外,超然於浴盆,才能談舉起浴盆的事,不就像自身站和-圖-書到黑白之外,才有資格去分辨黑白;自身站到濃艷之外,才能認識真正本來的面目麼?
(全書完)
難怪一位婚事專欄作家,分析別人的男女關係,搔緊癢處,頭頭是道,極令有婚姻困擾者佩服,但最令他頭大的是自己竟傳出婚變困擾,勢必連他的婚姻觀也為之動搖,其實婚變遭遇並不能否定他對婚姻的妙解,只因為他自己一時也被請進水盆裏,即使https://www.hetubook.com.com水盆再輕,也不可能有提得起的一天。必須等待婚姻觸礁事罷,冷靜客觀地站到盆外再來舉盆,就像加拿大心理學家茉莉仙一樣,自己結婚離婚數次,然後潛心旁觀,反能將男女雙方的感情世界探討得特別深刻。
因此一個信誓旦旦,要求士兵與城共存亡的將軍,自己卻於開戰前開溜;一個寫《老人與海》,強調人性堅忍不拔的小說家,自己卻去自殺;一個談玄論佛,儼然是精神導師,自己卻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情關上一敗塗地,既不是笑話,也不是不可解的謎,仍合乎人性的。因為美善的號召容易,一旦加入自己,就變得萬分困難,必須是個「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超我才有資格討論自我,不超乎浴盆之外,誰能舉起浴盆呢?但是誰又能天天扮演超我呢?
依此聯想推衍開去,一個高喊「解放婦女,為自己而活」的女人,通常有著最不快樂的婚姻。時時忠告自己「做一個屬於你自己的人」,通常是生活最無固定目標的人。人若是和*圖*書放不下自己,就像蹲在浴盆裏,聲嘶力竭地想把浴盆舉起來呀。
當我在浴盆裏洗澡,我就在想,即使放空了滿盆的水,我仍不能站在水盆裏舉起空水盆來,非但我不能,即使天下最強的大力士,也舉不起自己坐在裏面的浴盆。
然而人生本來是有缺陷有限度的,如何能允許你熱中的自我無限地擴張?人生本來是變化無常的,禍福相依的,如何能允許幸福常駐、青春常駐?人生本來是與眾生共處的,如何能允許你一直以「自我」的利益作為行動的依歸呢?追求自我肯hetubook.com•com定永無止境的人,結果是在惟恐不再被肯定的緊張之中,將自己逼瘋,現代人的痛苦不正山此而生嗎?
於是我明白「自我」常常是一切美善道理的剋星,而追求「自我肯定」乃是一切解不開痛苦的源頭。「自我肯定」在今天已成為追求幸福、得到滿足的代義詞,但一番成就收穫時,只帶來短暫的一陣「自我肯定」,過不了幾天,已有的不再稀奇,滿足感早不存在,再度燃起「重獲肯定」的烈焰,一番比一番強烈,一番比一番胃口更大,必須不斷地將自我逼向鞭策與渴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