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創造力
檢視古老幻想裡的集體潛意識

我們對於未知的,害怕的東西會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轉身逃跑,一種是面對它,問它:你到底是什麼?西方啟蒙運動就是選擇用後者的態度面對。
我們對月亮的情感真的比太陽深,文學裡有很多跟月亮有關的幻想,嫦娥奔月就是一個極美的神話,幾乎可以說是最美的神話。相反的,看到太陽則是要射下來,我覺得很有趣,會不會在潛意識裡我們並不喜歡太陽?因為太陽象徵一種壓抑,白天就是逃不掉要工作、要勞動,古代叫「日出而作」,而等到日落時,太陽消失了,人才和*圖*書能休息,幻想性才會出來。所以嫦娥奔月經常是和后羿射日的故事合在一起談,這兩則神話可能隱藏了一些集體潛意識,傾向於月而不傾向於日,傾向於陰柔而不傾向於陽剛,傾向於女性而不傾向於男性,對比在現實世界裡的狀態,就會變得很有趣。
人類的文明也會有這樣的一刻,決定站住,回過頭去檢視古老幻想裡的集體潛意識。這個過程可能是痛苦的,要和自己掙扎,萬一回過頭就毀滅了,怎麼辦?西方從啟蒙運動到佛洛伊德,就是一個連續性的對m.hetubook.com.com文化不逃避的態度,因為面對了,這些底層的東西才能被整理出來。
幻想是神話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例如神話裡面肉體是可以飛的,像前面講的伊卡洛斯,或者是中國神話裡的嫦娥,也是一個可以飛起來的肉體,而且還很具體的飛向月亮。很有趣的是,長久以來,我們的民族對月亮有極大的幻想,對太陽的幻想好像就沒有月亮那麼高,很奇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民族太……太農業,太勤勞了?因為白天都要很勤勞的工作,所以白天是非常理性的和圖書,只有在傍晚入夜以後,會有一點休閒時間,才開始幻想。
我記得小時候經過廟口前的巷子都很害怕,那是一條很窄的巷子,兩邊都沒有窗戶,也很少人經過,我每次走都覺得很毛,好像走不完似的,而且總覺得後面有個鬼影子在追我,我只能不斷的逃,回到家時總是被嚇出一身汗,心跳如雷。有一天,我忽然決定,不跑了,我要回頭看,然後發現什麼都沒有。
我覺得,我們在神話裡反映的潛意識還極待開發,就像佛洛伊德從希臘神話那西賽斯(Narcissus)的故事裡和*圖*書提出「水仙花情結」(自戀),就是用現代人的角度把古老神話裡的潛意識開發出來。我覺得我們缺乏一個佛洛伊德,我們神話裡的潛意識尚未開發出來,所以我們無法說明為什麼我們這麼愛嫦娥奔月的故事。
魯迅在《朝花夕拾》裡面,就把它寫成一篇很有趣的故事,好玩得不得了。魯迅受日本神話學領域的影響,回國後很努力的在整理中國神話,並用極高明的手法重新改寫成小說。在這篇小說裡,你會覺得后羿好笨喔!就是一個「憨男人」的類型,每天去打獵、打烏鴉,把烏鴉做成肉醬,和圖書做成烏鴉肉醬麵給嫦娥吃,嫦娥就覺得很煩,覺得這個男人真的很笨,所以她很努力的要去奔月,要離開這個男人。
神話在漫長的文學淵源中,會不斷被詮釋,賦予新的意義。佛洛伊德去探究潛意識這個東西,發現人除了表面的層次外,還有一個底層的層次,是我們不想去碰,也不敢去碰的部分,他去研究後發現,那個部分會反映在人類的夢境中。佛洛伊德認為夢不會是沒有來由的,反而是一個掩蓋,重新包裝的過程,因為會怕,所以掩蓋、所以重新包裝。而最令人害怕的東西,往往跟生命關係越密切。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