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集團生活的西方人
二、中西文化的分水嶺

古人(初民)間彼此那般不同,那般不羈與善變,社會的聯繫與統一是不易建立的。……自然必須有件事物,較實力為大,較利益為尊,較哲學學說為具體準確,較契約更為固定;它即在人人心中而對人人有威權——這便是宗教信仰。信仰是我們頭腦的產物,而我們不能隨意改變它。它是我們的作品,而我們不自覺。它是「人的」,而我們以為「神」,它是我們力量之結果,但莫有比它對我們更有力量的了……人固然可以使自然降服於人,但人永是他自己思想的奴隸。羅馬當時於此緊要處,既無善法,社會之腐化墮落遂不可免。直到基督教從東方傳來,填補這一空缺,西洋古代文明乃得一意外的續命湯,卒且孕育出其近代文明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是後話。
試依據歷史一步一步加以指證,則西方人是怎樣走進這問題中,便不難明白。以下先敘希臘羅馬古代社會。
以我所見,宗教問題實為中西文化的分水嶺。中國古代社會與希臘羅馬古代社會,彼此原都不相遠的。但西洋繼此而有之文化發展,則以偉大宗教若基督教者作中心;中國卻以非宗教的周孔教化作中心。後此兩方社會構造演化不同,悉決於此。周孔教化「極高明而道中庸」,於宗法社會的生活無所驟變(所改不驟),而潤澤以禮文,提高其精神。中國逐漸以轉進於倫理本位,而家族家庭生活乃延續於後。西洋則由基督教轉向大團體和_圖_書生活,而家庭以輕,家族以裂,此其大較也。
書中所述,一言總括就是:崇拜祖先,以家族體系組成的社會,所謂宗法社會者是。其社會所由組成,一恃乎宗教。他們亦有法律,亦有政治,亦有戰爭,亦有社交娛樂;但一切一切原本宗教,而為宗教之事。那時人對於神敬畏甚至;但家各有神,不能相通。不但不能相通,且各守私閟,隱相排斥嫉忌。所以嚴譯甄克斯著《社會通詮》,論到宗法社會的宗教,亦是說,(一)可私而不可公,(二)本乎人而不出於天,(三)宜幽不宜顯,是其三大特徵。積若干家而「居里」;積若干「居里」而為部落;積若干部落而為邦。社會組織之擴大,與宗教觀念信仰對象之開展,要必相因相待和*圖*書。社會組織最大止於邦;信仰亦至於邦神而止。然而每個小範圍(家、居里、落部)仍各自保有其祭祀、佳節、集會與首領,此即謂之多神教。
希臘羅馬古代社會,不但與近代歐洲社會不同,抑且與他們中古社會亦兩樣,卻轉而與我們中國多分相似。此看法人古朗士(Fustel De Coulanges)著《希臘羅馬古代社會研究》可知。古氏著作極精審,為此項研究中之名著,今者李玄伯先生譯本,在商務出版。譯者頗為用心,於其所述許多情節有合於中國古禮古俗者,均引經據典為之註明。雖李君注文,未必皆是;然固有助於讀者瞭解西洋古代社會,正與吾土多相肖似。
後來羅馬以希臘、義大利千數邦中之一,而竟可征hetubook.com.com服其餘,似為意想不到之事。這自是人類社會單位向前擴大之勢不可遏;而羅馬恰亦具有其特殊條件,並且遵循了巧妙途徑,蓋人類生活經過好多世紀不能不變,意識方面開展進步,情操亦即不能株守於家神邦神的信仰崇拜。勢不免要打破了邦,而前進於更大組織局面。此時羅馬人恰好不是單純一族一宗教者,而是雜糅的。乃至「羅馬」之名,亦難確定其屬於何種語言。有謂為特拉文者,有謂為希臘文者,有謂為拉丁文者,更有人信其為愛特利文。古時人依宗教為結合;兩城邦若有共同信奉,即算親戚。羅馬的宗教既為雜糅的,因而多與其他城邦有關係。羅馬即注意保存這些親戚關係的證據。例如它保存「愛納」的紀念,它就為義大利、西西里、https://www.hetubook.com.com希臘、特拉斯、小亞細亞各處三十個城的親戚。——以上所說,即其特殊條件。它的政策最巧妙處,是不強迫那些被征服者信奉它的神,卻將被征服者的神移來增加到羅馬。羅馬於是有較他邦皆多的神,彷彿宗教的總匯。它就利宗教的吸引力,助成其統治。
羅馬以不違於當時人心理習慣的巧妙政策,配合它對於各邦之實力征服,著著進展,而羅馬帝國之偉大局面遂以造成。然亦正由當時家神邦神的宗教精神失墜,僅存習慣,邦的組織寖失其維繫之故。現在這偉大局面造成了,它自己卻還沒有與這偉大局面相應的偉大宗教。只以舊宗教之衰而羅馬興,羅馬盛時,舊宗教乃益衰。而由於宗教荒虛,人們精神無主,羅馬亦不能不衰矣。這裏古朗士有幾句話,是值是介紹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