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四、倫理有宗教之用

朱註:「樂則生矣」,謂事親從兄之意油然自生,如草木之有生意。既有生意,則其暢茂條達自有不可遏者;所謂「惡可已」也。其又盛,則至於「手舞足蹈」而不自知矣!
固然其中或有教化設施的理想,個人修養的境界,不是人人現所嘗得的。然其可能有此深醇樂趣,則信而不誣。普通人所嘗得者不過如俗語「居家自有天倫樂」,而因其有更深意味之可求,幾千年中國人生就向此走去而不回頭了。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蓋人生意味最忌淺薄了,淺薄了,便牢攏不住人類生命,而使其甘心送他的一生。飲食男女,名位權利,固為人所貪求;然而太淺近了。事事為自己打算,固亦人之恆情;然而太狹小了。在淺近狹小中混來和-圖-書混去,有時要感到乏味的。特別是生命力強的人,要求亦高;他很容易看不上這些,而偏對於相反一面——如貞潔禁慾,慷慨犧牲——感覺有味。權利慾所以不如義務感之意味深厚,可能引發更強生命力出來,表見更大成就者,亦正為此。這種情形,是原於人的生命本具有相反之兩面:一面是從軀殼起念之傾向;又一面是傾向於超軀殼或反軀殼。兩面中間,則更有複雜無盡之變化。宗教正是代表後一傾向。其所以具有穩定人生之偉大作用者,就為它超越現實,超越軀殼,不使人生局於淺近狹小而止。生命力強的人,得其陶養而穩定,庸眾亦隨之而各安其生。中國之家庭倫理,所以成一宗教替代品者,亦即為它融合人我泯忘軀殼,雖不離現實而拓遠一步,使人從較深較大處尋取人生意義。它實在是那兩面中間變化之一種。
反之,鰥、寡、孤、獨,自古看做人生之和圖書最苦,謂曰「無告」。此無告二字,頗可玩味。「無告」,是無所告訴,何以無所告訴,便為最苦?固然有得不到援助之意,而要緊尚不在援助之有無,要在有與我情親如一體的人,形骸上日夕相依,神魂間尤相依以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和答;一痛一癢,彼此相體念。——此即所謂「親人」,人互喜以所親者之喜,其喜彌揚;人互悲以所親者之悲,悲而不傷。蓋得心理共鳴,衷情發舒,合於生命交融活潑之理。所以疾苦一經訴說,不待解救,其苦已殺也。西洋親子異居,幾為定例;夫婦離合,視同尋常。直是不孤而孤之,不獨而獨之;不務於相守,而恆相離;我以為變,彼以為常。藉此不同的習俗,而中國人情之所尚,更可見。
中國人似從倫理生活中,深深嘗得人生趣味。像孟子所說:
以上皆說明倫理有宗教之用,意謂中國缺乏宗教,以家庭倫理生活來填補它。但和*圖*書我們假如說中國亦有宗教的話,那就是祭祖祀天之類。從前在北京有太廟、社稷壇、天壇、地壇、先農壇等,為皇帝行其典禮之處。在老百姓家裏則供有「天地君親師」牌位。禮記上曾說明「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祭祖的意義是一貫地在於「報本反始」。從這種報本反始以至崇德報恩等意思,他可有許多崇拜(例如四川有「川主廟」,祀開創灌縣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之類)。不以拜天而止,不能稱之曰拜天教;不以拜祖先而止,亦不是宗法社會的祖先教。它沒有名稱,更沒有其教徒們的教會組織。不得已,只可說為「倫理教」。因其教義,恰不外乎這倫理觀念;而其教徒亦就是這些中國人民。正未知是由此信仰而有此社會,抑或由此社會而有此信仰?總之,二者正相合相稱。
中國人生,便由此得了努力的目標,以送其畢生精力,而精神上若有所寄託。如我夙昔所說,宗教都以人生之慰安勖勉為事;那麼,這便恰好形成一宗教的替代品了https://m.hetubook•com•com
同時又因為中國是職業社會而不是階級社會(詳後)之故,每一家人在社會中地位可能有很大升降,這給予家庭倫理以極大鼓勵作用。一家人(包含成年的兒子和兄弟),總是為了他一家的前途而共同努力。就從這裏,人生的意義好像被他們尋得了。何以能如此?其中有幾點道理:(一hetubook.com.com)他們是在共同努力中。如所謂:「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土地變黃金」、「家和萬事興」一類諺語,皆由此而流行。熙熙融融,協力合作,最能使人心境開豁,忘了自己。此時縱然處境艱難,大家吃些苦,正亦樂而忘苦了。(二)所努力者,不是一己的事,而是為了老少全家,乃至為了先人為了後代。或者是光大門庭,顯揚父母;或者是繼志述事,無墜家聲;或者積德積財,以遺子孫。這其中可能意味嚴肅、隆重、崇高、正大,隨各人學養而認識深淺不同。但至少,在他們都有一種神聖般的義務感。在盡了他們義務的時候,睡覺亦是魂夢安穩的。(三)同時,在他們面前都有一遠景,常常在鼓勵他們工作。當其厭倦於人生之時,總是在這裏面(義務感和遠景)重新取得活力,而又奮勉下去。每每在家貧業薄寡母孤兒的境遇,愈自覺他們對於祖宗責任之重,而要努力興復他們的家。歷史上偉大人物,由此產生都不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