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四、中國以道德代宗教

人能充無慾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慾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這種失敗,孔孟當然沒有看見。看見了,他仍未定放棄他的主張。他們似乎徹底不承認有外在準則可循。所以孟子總要爭辯義在內而不在外。在他看,勉循外面標準,只是義的襲取。只是「行仁義」而非「由仁義行」。——其論調之高如此;然這是儒家真精神。這才真是道德,而分毫不雜不假,不可不知。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德思義。
後來最能繼承孟子精神的,為王陽明。他就說「只好惡,便盡了是非」。他們徑直以人生行為準則,交託給人們的感情要求,真大膽之極!我說他「完全信賴人類自己」,就在此。這在古代,除了中國,除了儒家,沒有誰敢公然這樣主張。https://www.hetubook.com.com
二、設為禮樂揖讓以涵養理性。
孔子並沒有排斥或批評宗教(這是在當時不免為愚笨之舉的),但他實是宗教最有力的敵人,因他專從啟發人類的理性作功夫。中國經書在世界一切所有各古代經典中,具有誰莫與比的開明氣息,最少不近理的神話與迷信。這或者它原來就不多,或者由於孔子的刪訂。這樣,就使得中國人頭腦少了許多障蔽。從《論語》一書,我們更可見孔門的教法,一面極力避免宗教之迷信與獨斷(dogma),而一面務為理性之啟發。除上舉宰我、子貢二事例外,其他處處亦無非指點人用心回省。例如:
(上略)故曰,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請問:這是什麼?這是道德,不是宗教。道德為理性hetubook.com•com之事,存於個人之自覺自律。宗教為信仰之事,寄於教徒之恪守教誡。中國自有孔子以來,便受其影響,走上以道德代宗教之路。這恰恰與宗教之教人捨其自信而信他,棄其自力而靠他力者相反。
無為其所不為,無慾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咎,夫何憂何懼。
(上略)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孔子而後,假使繼起無人,則其事如何,仍未可知。卻恰有孟子出來,繼承孔和-圖-書子精神。他是最能切實指點出理性,給人看的。茲略舉其言,以見一斑: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二者合起來,遂無事乎宗教。此二者,在古時原可攝之於一「禮」字之內。在中國代替宗教者,實是周孔之「禮」。不過其歸趣,則在使人走上道德之路,恰有別於宗教,因此我們說:中國以道德代宗教。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安排倫理名分以組織社會;
宗教、道德二者,對個人,都是要人向上遷善。然而宗教之生效快,而且力大,並且不易失墜。對社會,亦是這樣。二者都能為人群形成好的風紀秩序,而其收效之難易,卻簡直不可以相比。這就為宗教本是一個方法,而道德則否。宗教如前所分析,是一種對和*圖*書於外力之假借,而此外力實在就是自己。它比道德多一個彎,而神妙奇效即在此。在人類文化歷史上,道德比之宗教,遠為後出。蓋人類雖為理性的動物,而理性之在人,卻必漸次以開發。在個體生命上,要隨著年齡及身體發育成長而後顯。在社會生命上,則須待社會經濟文化之進步為其基礎,乃得透達而開展。不料古代中國竟要提早一步,而實現此至難之事。我說中國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早熟,正指此。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但宗教對於社會所擔負之任務,是否就這樣以每個人之自覺自律可替代得了呢?當然不行。古代宗教往往臨乎政治之上,而涵容禮俗法制在內,可以說整個社會靠它而組成,整個文化靠它作中心,豈是輕輕以人們各自之道德所可替代!縱然欹重在道德上,道德之養成似亦要有個依傍,這個依傍,便是「禮」。事實上,宗教在中國卒於被替代下來之故,大約由於二者:https://m.hetubook.com.com
子貢方人,予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論語中如此之例,還多得很,從可想見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孔門的教法與學風。他總是教人自己省察,自己用心去想,養成你自己的辨別力。尤其要當心你自己容易錯誤,而勿甘心於錯誤。儒家沒有什麼教條給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條而已。除了信賴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賴其他。這是何等精神!人類便再進步一萬年,怕亦不得超過罷!
徑直以人生行為的準則,交託於人們的感情要求,是不免危險的。他且不言,舉一個與宗教對照之例於此:在中國的西北如甘肅等地方,回民與漢民雜處,其風紀秩序顯然兩樣。回民都沒有吸鴉片的,生活上且有許多良好習慣。漢民或吸或不吸,而以吸者居多。吸鴉片,就懶惰,就窮困,許多缺點因之而來。其故,就為回民是有宗教的。其行為準於教規。受教會之監督,不得自便。漢民雖號稱尊奉孔聖,卻沒有宗教規條及教會組織,就在任聽自便之中,而許多人墮落了。
可欲之謂善。(下略)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