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與力學

當時,我既創出這一臆說,便想使之成為公例。我首先從孟荀的「人性論」研究起,孟子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我說這個說法,就是有破綻的。試任請一位當母親的,把他親生的孩子抱出來,當眾試驗。如母親抱著他吃飯,他就伸手來拖母親的碗,若不提防,就會把碗打碎,這種現象,何嘗是愛親?又母親手中拿一塊糕餅,小孩見了,就伸手去奪,如不給他,放在自己口中,他立刻會伸手從母親口中取出,放到他的口中,這種現象,又算不算愛親?當小孩在母親懷中吃東西的時候,哥哥走近前,他就推他打他,這種舉動,又何嘗是敬兄?五洲萬國的小孩,無一不如此。事實上既有了這種現象,孟子的性善說,豈不是顯然有破綻嗎?然則孟子所說的「孩提愛親,及長敬兄。」究竟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要解釋這個問題,只好用研究物理學的法子去研究。蓋人的天性,以「我」為本位,我與母親相對,小兒只知有我,故從母親口中,把糕餅取出,放在自己口中。母是哺乳我的人,哥哥是分我食物的人,把母親與哥哥比較,覺得母親與我更接近,所以小兒就愛母親。稍長的時候,與鄰人相遇,把哥哥與鄰人比較,覺得哥哥與我更接近,自然就愛哥哥。由此推之,走到異鄉,就愛鄰人;走到異省,就愛本省人;走到外國,就愛本國人,其間有一定的規律。他的規律,是距我越近,愛情越篤,愛情與距離成反比例。可見孟子所說的愛親敬兄,內部藏了一個「我」字,不過沒有說明出來;若是補個「我」字進去,繪圖一看,就自然明白了。如後圖,第一圈是我,第二圈是親,第三圈是兄,第四圈是鄰人,第五圈是本省人,第六圈是本國人,第七圈是外國人。這個圈,就是人心的現象。這個現象,很像物理學上所講的磁場一般,其規律與地心吸力相似。由此知人的心性,與磁電相同,與地心吸力相同,故牛頓所創的公例,可適用於心理學。
劉邦、項羽,起事的時候,大家志在滅秦,目的相同,成了合力線,所以異姓之人,可以結為兄弟。後來把秦滅了,目的物已去,現出了一座江山,劉邦想把它搶過來,力線相反,異姓兄弟,就血戰起來了。
我們細察己心,種種變化,都是依著力學軌道走的。狂喜的時候,力線向外發展;恐懼的時候,力線向內收縮。遇著意外變故,欲朝東,東方有阻,欲朝西,西方有礙,力線轉折無定,心中就成慌亂之狀。對於某種學說,如果承認他,自必引而受之,如果否認他,自必推而去之。遇一種學說,似有理,似無理,引受不可,推去不能,就成狐疑態度。人心推究事理,依直線進行之例,一直前進,推至甲處,理不可,即折向乙處,又不可通,即折向丙處,此心之曲折,與溪水的迂迴。水本是以直線進行的,雖迂通迴百折,仍不出力學公例;我們的心,也是如此。此外尚有種種現象,細加研究,終不外推之引之兩種作用。有時澄心靜坐,萬緣寂滅,無推引者,亦無被推引者,如萬頃深潭,水波不興,即呈一種悅靜空明之象。此時之心,雖不顯何種作用,其實千百種作用都蘊藏於內。人的心理,與磁電相通,電氣中和的時候,毫無作用,一起作用,其變態即不可思議,如能明白磁電之理,則人的心理就可了然了。
我們千萬不可忘記,民國九年,是宗吾思想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他的厚黑學,實在說,是淵源於荀子性惡說的,在學理上,也不能說是沒有根據;但在這時,他自己也覺得這種根據的不滿足了。一日,他與同學曾聖瞻在茶館內閒談,聖瞻就向宗吾道:「朋輩中要算你的思想最銳敏,你何必老是用在開玩笑的方面呢?應該好好的研究一種學理,如果有所發明,也是朋輩的光榮啊。」他對這話深為感動;又從厚黑學作進一步的研究。他以為厚黑學與心理學有關,乃偏尋中外心理學諸書來閱讀,久之亦無所得。他既陷於茫然無所適從,於是索性將古今人的說法,盡行掃去,另用物理學的規律,來研究心理學。一日,在街上行走,忽然覺得人的天性,以「我」字為本位,彷彿面前有許多圈子,將「我」圍住,層層放大,有如磁場一般;而人心的變化,處處是循著力學規律走的,從古今事跡上hetubook.com.com,現今政治上,日用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西洋學說上,四面八方印證起來,處處覺得可通,在這時候,大有禪宗頓悟的光景,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傳至中國,我將愛氏的學說,和牛頓的學說,應用到心理學上,創一臆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就在這一年中,寫一專論,標題為「心理與力學」,將人世一切事變,悉用力學和數學來解釋。後經十餘年的研究,補充整理,才擴大為一專書問世,此書就算是我思想的中心。
岳飛想把中原挽之使南,秦檜想把中原推之使北;岳飛想把徽欽二帝迎之使南,高宗想把徽欽二帝推之使北,高宗秦檜,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線,其方向恰與岳飛相反,岳飛一人之力,不敵高宗秦檜的合力,故三字獄成,岳飛不得不死。
唐太宗取隋,明太祖取元,起事之初,與漢朝一樣,事成之後,唐則兄弟相殺,明則功臣族滅,也與漢朝無異。大凡天下平定以後,君臣力線,就生衝突,君不滅臣,臣就會滅君,看二力的大小,定彼此的存亡。李嗣源佐唐莊宗,滅梁滅契丹,莊宗之力,制他不住,他就把莊宗的天下奪去了。趙匡胤佐周世宗,破漢滅唐,嗣君之力,制他不住,他也把周之天下奪去了。這就是劉邦不殺韓彭諸人的反面文字。
王安石說:「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道理本是對的,但他在當日,因這三句話,得了重謗,我們今日讀了,也覺得他是盛氣凌人,心中有些不舒服,假使我們生在當日,未必不與他衝突。陳公謀說:「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三句話的意義,本是與王安石一樣,而我們讀了,就覺得這個人和藹可親。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王安石彷彿是橫亙在路上,凡有「天變」、「人言」、「祖宗」,從路上經過,都被他拒絕轉去。陳宏謀是把「己」字、「人」字、「數」字,列為三根平行線,彼此不相衝突。我們聽了王安石的話,不知不覺,置身「人言不足恤」的那個「人」字中;聽了陳宏謀的話,不知不覺,置身「毀譽聽之於人」的那個「人」字中。我們心中的力線,也是喜歡人家相讓,不歡喜人家阻攔,所以不知不覺,對於王陳二人的感情就不同了。如果悟得此理,應事接物,必有無限受用。
孟子主張性善,還有一個證據,他說:「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其中的破綻,就在文字上都可看得出來。他上文明明提出「怵惕惻隱」四字,何以下文只說「惻隱」不說「怵惕」了呢?這就是一個破綻。怵惕是驚懼的意思,其源出於「我」字。當乍見孺子將入井的時候,心目中共有三物,一是「我」,二是「孺子」,三是「井」。我與孺子,同是人類,井是無生之物。見孺子將入井,突有一「死」的現象呈於吾前,所以會怵惕,接著便向孺子表同情,不能向井表同情;但必須先有我,才有孺子,因為我怕死,才覺得孺子入井是不幸的事。假如我不怕死,就叫我自己入井,也認為無足輕重的事,不會起怵惕心;看見孺子將入井,當然也認為無足輕重的事,斷不會有惻隱心。沒有我,即沒有孺子;沒有怵惕,即沒有惻隱。孺子是我的放大形,惻隱是怵惕的放大形。孟子教人把惻隱之心擴充起來,本是很好的;只是少說了這樣一句:「惻隱是怵惕擴充出來的。」於是就啟後人的誤會,生出流弊來。尤其是後來的宋儒,未能察出此點,以為惻隱是人性的本源,忘卻惻隱之上,還有怵惕二字,一切議論,以惻隱為出發點,不以怵惕為出發點,就未免泯滅人性了。他們的學問,以去人欲存天理為入手工夫,於是竟把怵惕認為人欲,想盡法子去剷除,那便是怵惕存惻隱了;殊不知怵惕是惻隱的來源,把怵惕去了,怎麼會有惻隱呢?程子的門人,專做「去人欲」的工作,即是專做「去怵惕」的工作,門人中有呂原明者,乘轎渡河墜水,從者溺死,他安坐轎中,漠然不動,他是去了怵惕的人,所以見從者溺死,不生惻隱心。程子這派學說傳至南渡,張南軒的父親張魏公,苻離之戰,喪師十數萬,終夜鼾聲如雷,南軒還誇他父親的心學很精,張魏公也是去了怵惕的人,所以死人如麻,不生惻隱心。程子自己,自然的去了怵惕的人,所以發出「婦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議論,無怪戴東原說宋儒是「以理殺人」。
至於宋儒「走私」之說,也應當加以分析的研究。私對公而言,二者和-圖-書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假使只知有我,不顧妻子,環吾身畫一個圈,妻子必說我徇私,於是把「我」字這個圈撒去,環妻子畫一個圈只有弟兄在圈之外,弟兄又說我徇私;於是把「妻子」這個圈撒去,環弟兄畫一個圈,而鄰人在圈之外,人又說我徇私;於是把「弟兄」這個圈撒去,環鄰人畫一個圈,而國人在圈之外,國人又說我徇私;於是把「鄰人」這個圈撒去,環國人畫一個圈,而他國人在圈之外,他國人又說我徇私;這只好把「國人」這個圈撒去,環人類畫一個大圈,才可以說是「公」。但還不能說是公,假使世界動植礦物都會說話,禽獸一定說:你們人類為什麼要宰殺我們?未免太自私了。草木問禽獸道:你為什麼要吃我們?未免太自私了,泥土沙石問草木道:你為什麼要在我們身上吸取養料?未免太自私了。並且泥土沙石可以問地心道:你為什麼把我們向你中心牽引?你地心未免自私。太陽又可以問地心道,我牽引你,你為什麼不攏來,時常想向外逃走?並且還暗暗的牽引我,你地球也未免自私。再反過來說,假令太陽怕地球說他徇私,他不牽引了,這地球也就立即消滅了。這樣的推想起來,即知道:遍世界尋不出一個「公」字。通常所謂公,是畫了範圍的,範圍以內的人謂之公,範圍以外的人仍謂之私。又可知道:人心之私,通常萬有引力,「私」字之除不去,等於萬有引力之除不去;如果除去了就會無人類,無世界。宋儒「走私」之說,如何行得通?
嬴秦之末,天下苦秦苛政,陳涉一呼,山東豪俊,群起響應,無人從中聯絡,自然結合起來。這是眾人受秦的壓迫久了,人人心中都想把他打倒,利害相同,心理相同,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線,不消聯合,自然聯合。
歷史上,凡有阻礙路線的人,無不遭禍。劉先帝殺張裕,諸葛亮請其罪,先帝說:「芳蘭生門,不得不鋤!」芳蘭何罪?罪在生非其地。趙太祖伐江南,徐鉉乞援師,太祖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鼾睡何罪?罪在睡非其地。古來還有一件奇事:狂裔華士兄弟二人,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諸侯,耕川而食,鑿井而飲,這明明是空谷幽蘭,明明是鼾睡自己榻上,宜乎可以免禍了;太公至營丘,首先誅之。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太公在那個時候,正想以爵祿驅使豪傑,偏偏兩個不受爵祿的人,橫瓦前面。這乃是阻礙了路線,如何容得他們?太公是聖人,狂裔華士是高士,高士阻礙了路線,聖人也容他不過,這可說是普通公例了。
逢蒙殺羿,是先生阻了學生的路;吳起殺妻,是妻子阻了丈夫的路;漢高祖分羹,是父親阻了兒子的路;樂羊子食羹,是兒子阻了父親的路;周公誅管蔡,唐太宗誅建成元吉,是兄阻弟之路。可見路線衝突了,就是父子兄弟夫妻,都要起殺機的。王猛見了桓溫,即仕苻秦,殷浩不明白這個道理;范蠡滅了吳國,即泛舟五湖,文種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都遭失敗。此外如韓非囚秦,子胥伏劍,稽康見誅,阮籍免禍,我們試把韓非諸人的事實言論研究一番,又把廢韓非的李斯,殺子胥的夫差,以及容忍阮簿,誅戮稽康的司馬昭,各人心中注意之頭尋出,考察他們路線的經過,即知道或衝突,或不衝突,確有一定不移的公例,存乎其間。
地球繞日,引力和離力,兩相平衡,成為橢圓狀態,故宇宙萬古如新。社會上一切組織,必須取法這種狀態,才能永久無弊。我國婚姻舊制,由父母主持,一成夫婦,終身不改,缺乏了離力,所以男女兩方,有時常感痛苦。至若有離力而無引力,更是不可。上古男女雜交,子女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這是缺乏了引力。我國各種團體,有如散沙,也是缺乏了引力。所以政治家創立制度,不可不把離心向心二力,配置平均。
孟子所說的愛親敬兄,所說的怵惕惻隱,內部俱藏有一個「我」字;但他總是從第三圈說起,對於第一圈之「我」,則略而不言。楊朱取「為我」,算是把第一圈明白揭出了;但他卻專在第一圈上用功,第二圈以下各圈,則置之不管,學墨翟摩頂放踵,是拋棄了第一圈之我,主張愛無差等,是不分大圈小圈,統畫一極大之圈了事,楊子有了小圈,就不管大圈;墨子有了大圈,就不管小圈。他們兩家,都不知道。天然現象是大圈小圈層層包裹的。孟荀二人,把層層包裹的現象看見了;但孟子說是層層放大,荀子說是層層縮小,就不免流於一偏。我們取楊子的「我」字,作為中心點,在外面https://m.hetubook.com.com加些差等的愛,就與天然現象相合了。
請問私字既然是除不去,而私字留著,又未免害人,應當如何處置呢?答曰:這是有辦法的,人心之私,既是通於萬有引力,我們用處治萬有引力的法子,處治人心的私就是了。就如上所繪三圖,大圈小圈層層包裹,完全是地心吸力現象,釐然秩然,我們應當取法它,把世間一切事物,安排得釐然秩然,像天空中眾星球相維相繫一般,而人世就可相安無事了。
他說:我們把物體的分子,加以分析,就得原子;把原子加以分析,就得電子;電子是一種力,這是科學家已經證明了的。人是物體中的一種,我們的身體,是電子集合而成,身與心本是一物,所以我們的心理,不能逃力學的規律,不能逃磁電學的規律。
孫子說:「吳人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這是舟將沉下水去。吳人越人,都想把舟拖出水來,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線,所以平日的仇人,都會變成患難相救的好友。凡是歷史上的事,都可本此法,把它繪圖研究。
但上圖是否正確,還須加以考驗,假如暮春三月,我們約同二三友人,出外遊玩,看見山明水秀,心中非常愉快,走至山水粗惡的地方,心中就不免煩悶,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山水是物,我也是物,物我本是一體,所以物類好,心中就愉快,物類不好,心中就不愉快。又走至一個地方,見地上許多碎石,碎石之上,落花飄零,心中對於落花,不勝悲感,對於碎石,則不甚注意。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石是無生之物,花與我同是有生之物,所以常常有人作落花詩,落花賦,而不作碎石歌,碎石行;百今詩詞中,吟詠落花,推為絕唱者,無一不是連同人生來描寫的。假如落花之上,臥一將斃之犬,哀鳴宛轉,入耳驚心,立把悲感落花之心打斷。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花是植物,犬與我同是動物,故不知不覺,對於犬特表同情。又假如途中見一獰猙惡犬攔著一人狂噬,那人持杖亂擊,當此人犬相爭之際,我們只有幫人之忙,斷不會幫犬之忙。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犬是獸類,我與那人同是人類,故不知不覺,對於人更表同情。我與友人分手歸家,剛一進門,便有人跑來報道:你先前那個友人,走在街上,同一個人打架,正在難解難分;我聽了立即奔往營救,本是人與人打架,因為友誼的關係,故我只能營救友人,不能營救那人。我把友人拉至我的書房,詢問他打架的原因,正在傾耳細聽,忽然房子倒下來,我先急忙跳出門外,回頭再喊友人道:你還不跑出來嗎?請問一見房子倒下,為什麼不先喊友人跑,必待自己跑出門了,才回頭來喊友人呢?這就是人的天性,以「我」為本位的明證。
我們把上述事實,再繪如上圖:第一圈是我,第二圈是友,第三圈是他人,第四圈是犬,第五圈是花,第六圈是石。其規律是「距我越遠,愛情越減,愛情和距離成反比例。」此圖與前圖是一樣的。此圖所設的境界,與前圖全不相同,而得出的結果,還是一樣,足證天然之理,實是如此。今再總而言之:凡有二物,同時呈於吾前,我心不假安排,自然會以「我」為本位,視距離我的遠近,定愛情的厚薄,正與地心吸力,無有區別。
他說:人心雖是不可測度,但從他所作的事上,即可把他的心理考察出來。一部廿四史,是人類心理留下來的影像,我們取歷史上的事跡,本力學規律,把它繪出圖來,即知人事紛紛擾擾,皆有一定的軌道。作圖之法,例如心中念及某事,即把那事作為一個物體。心中一念及它,即是心中發出一根力線,與之連結。心中喜歡它,即是想把它引之使近;如不喜歡它,即是想把它推之使遠。從這個相推相引之中,就可把軌道尋出來。
成為地球繞日狀態,這種路線,叫做橢圓,是離心力和向心力二者結合而成。自數學上而言,有一點至兩點的距離,其和恒等,此點的軌跡,名曰橢圓。所謂其和恒等,也就是其值恒等。例如買賣之際,顧主交出金錢,店主交出貨物,二者之值相等,即可看作一物。這是顧客拋出一物,繞過店主,回到他的本位;在店主方面看來,也是拋出一物,繞過顧客,回到他和-圖-書的本位:成一個橢圓形,買賣二家就心滿意足了,顧客有金錢,不必定向某店購買,這是離心力;但某店中的貨物,足以引動顧客,又具有引力。由引力離力的結合,顧客出金錢,店主出貨物,各遂所欲,交易乃成,是為橢圓狀態,又如自由結婚,某女不必定嫁某男,而某男的愛情,足以繫引他;某男不必定娶某女,而某女的愛情,足以繫引他,引力離力,促其平衡,也是橢圓狀態。
什麼是雙曲線呢?有一點至兩點的距離,其差恒等,此點的軌跡,就叫做雙曲線,其形狀,有點像兩張弓反背相同一般。凡兩種學說,或兩種行事,背道而馳,即可稱為走入雙曲線的軌道。例如性善說和性惡說,恰相反對,雙方俱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越講越精微,相差越遠,猶如雙曲線越引越長,相離越遠一樣。究其實,無非性善性惡之差,是謂其差恒等。又如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二者是背道而馳的;利己主義,和利人主義,二者也是背道而馳的,凡此種種,皆屬乎雙曲線。
此外,我更說中古代哲學典籍中,多藏有力學原理,而加以引證。然後下一結論道:宇宙之力,是圓陀陀的,周遍世界,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吾人生存其中,隨時都可以發現其理。有人看見一端,即可發明一條定理:例如看見蘋果墜地,即發明萬有引力,看見壺蓋衝動,即發明蒸氣;看見磁鐵的功用,即發明指南針;看見死蛙運動,即發明電氣。所有種種發明,可說是同出一源。到為蘋果墜地,是力的內斂作用;壺蓋衝動,是力的外發作用;磁氣電氣,是力的外展內斂兩種作用。達爾文看見宇宙之力,向前發展,如水在河中,能適應環境,就創出進化論。又見進化中所得著的東西能夠藉收斂作用,把持不大,就說有遺傳性。此外種種科學,與夫哲學上的種種議論,都是從那個圓陀陀的東西生出來的。譬如有人在樹上摘下一果,有人在樹上摘下一花,又有人在樹上摘下一枝一葉,為物雖是不同,其實都是在一株樹上摘下來的。所以百家學說,歸於一貫;中西學問,可以相通。——這便是我在民國九年的一種大收獲,也是我思想由破壞而走到建設方面的轉捩點。
當項羽稱霸的時候,劉邦心想:只要把項羽滅了,我就好了!韓信彭越也想:只要把項羽滅了,我就好了。他們思想相同。自然成為合力線,所以垓下會師,立把項羽撲滅。項羽既滅,他們君臣,便無合力的必要,彼此的心思,就趨往權利上去;但權利這個東西,你多佔了,我就要少佔,我多佔了,你就要少佔,力線是衝突的,所以漢高祖就殺起功臣來了。
張耳陳餘,稱為刎項之交,算是至好的朋友。後來張耳被秦兵圍困,向陳餘求救,陳餘畏秦,不肯應援,二人因此結下深仇。這時張耳將秦兵向陳餘方面推去,陳餘又將秦兵向張耳方面推來,力線方向相反;所以至好的友,會變成仇敵。結果,張耳幫助韓信,把陳餘殺死在汦水之上。
韓信的背水陣,置之死地而後生,是漢兵被陳餘的兵所壓迫,前面是大河,是死路,惟有轉身來,把陳餘的兵推開,才有一條生路,人人如此想,即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線,所以烏合之眾,可以團結為一。其力線的方向,與韓信相同,韓信就坐收成功了。
人人有一心,即人人有一力線,各力線俱向外發展,宜乎觸處衝突,何以平常時候,衝突之事不多見?這是因為力線有種種不同的原故。有力與力不相交的,此人做甲事,彼人做乙事,各不相涉。有力與力相消的,例如有人起意想害某人,施想他的本事也不小,我怕惹不了他,因而中止。有力與力相合的,例如抬轎的人,舉步的快慢,自然能夠一致。有力與力相需的,例如賣布的與縫衣匠,有布無人縫,有人縫無布賣,都是不行的,相需為用,自然彼此相安。又有大力制止小力的,例如小孩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父母忽命他作某事,他心中雖是不願,仍不能不作,這是父母之力,把他的反對力壓服了。又如交情深厚的朋友,小有違忤,也能夠容忍,這是因為彼此間的凝集力很大,小小衝突之力,自然不能表現。更有大力吸引小力的,如有一人吸引力特大,他能夠把前後左右的人,吸引來成一小團體,成了團體後,由合力作用,其力更大,又向外面吸引,越吸引越大,就可以風行天下了。我們仔細考察,即知人與人相接,力線交互錯綜,如網一般,有許m.hetubook.com.com多線,不惟不衝突,反是相需相成,人類能夠維繫,以生存於世界,就是這個道理。
人世一切事變,都是人與人接觸而的。一個人,一個我,可假定為數上的二元,一個Y,一個X,依解析幾何,可得五種線:(一)直線,(二)圓,(三)拋物線,(四)橢圓,(五)雙曲線。人事千變萬化,總不外人與人相接,所以無論如何,也逃不出這五種軌道。前面所舉歷史上的例子,皆屬乎「二直線」;由「我」為中心所繪的三個圓圖,則屬乎「圓」,此外還有拋物、橢圓、雙曲三種,說明如下:
人類的心理,是依力學規律而變化的。力有離心向心二種:第一圖層層向外發展,是離心力的現象;第二圖層層向內收縮,是向心力的現象。孟子站在第一圖裏面,向外看去,見得凡人的天性,都是孩提愛親,稍長愛兄,再進則愛鄰人,愛本省人,愛本國人,層層放大,如果再放大,還可放至愛人類愛物類為止,因斷定人性是善的,總是叫人把這種固有的善性擴充起來。荀子站在第二圖外面,向內看去,見得凡人的天性,都是看見花就忘了石,看見犬就忘了花,看見人就忘了犬,看見朋友就忘了他人,層層縮小,及至房子倒下來,赤|裸裸的只有一個我,連至好的朋友都忘去了。因斷定人性是惡的,總是叫人把這種固有的惡性抑制下去。實則這種現象,無關於性善性惡,只須假定:「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把牛頓的引力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用到心理學上,把心理物理,打成一片去研究,豈不簡便而明確嗎?何苦將性善性惡的名詞,曉曉然爭論不休嗎?
我們把各種力線,詳加考察,即知我與人相安無事的路線有四:(一)不相交之線,我與人目的物不同,路線不同,各人向著目的物進行,彼此不生關係。平行線,是永遠不相交,有時雖不平行,而尚未接觸,亦不生關係。(二)合力線,我與人利害相同,向著同一的目的進行,如前面所說的吳越人同舟共濟者是。(三)圓形,宇宙間事事物物,天然是排得極有秩序的,凡事都有一定的範圍,我與人有一定的界限,倘能各守界限,你不侵我的範圍,我不侵你的範圍,彼此自然相安。(四)橢圓形。凡屬權利義務相等之事,皆屬乎此種,此四線中,第一第三兩種線的結果,是利己而無損於人,或利人而無損於己。第二第四兩種線的結果,是人己兩利。我們每遇一事,當熟察人己利線的經過,如走此四線,人與我絕不會發生衝突。
再次,則按照力學及磁電學的規律,說明各種心理的軌道:
宇宙間無論有形之物,無形之物,都含有向內牽引之力,通常所稱的心,是由於一種力,經過五官出去,把外邊的事物,牽引進來,集合而成的。例如有一物在我面前,我注目視之,即是一種力從目透出,與那個物連結。我將目一閉,能夠記憶那物的形狀,即是此力把物拖進來綰住了。我們把心中所有的知識,一一細考其來源,即知無一不是從外面進來的。其經過的路線,不外眼耳鼻舌身,雖說人能夠發明新理,但是仍靠外面收來的知識作基礎;猶之建築房屋,全靠外面購來的磚瓦木石一般。假如把各種知識的來源查出來,從目進來的令他仍從目退出去,從耳進來的,令他仍從耳退出去,其他一一從來路退出去,我們的心,即空無所有,只有一團渾然的力。
磁電的作用,是相推相引;人的心理,也是如此。人有七情,大別之只有好惡二種。心所好的東西,就引之使近,心所惡的東西,就推之使遠,其現象與磁電相同。人的心分知情意三者,意是知情的混合物,只算有知情二者。磁電同性相推,異性相引,他相推相引的作用,是情的現象,能夠判別同性異性,又含有知的作用,可見磁電也是有知情的。人類男女相愛,是異性相引;同業相嫉,是同性相推。陽電正在需要陰電的時候,假使再來一個陽電,要分他的陰電,他自然要把他推開,陰電推陰電,其理亦同,猶如小兒吃東西時,見他哥哥來了,用手推他打他是一般。至於陰陽電相遇,各遂所欲,自然相吸相引,其現象也與人性一樣。
次從古人事跡上求心理的軌道:
漢光武平定天下之後,鄧禹耿弇諸人,把兵權交出,閉門讀書,這就是看清了光武的路線,先行讓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這就是把自己要走的路線,明白說出,叫他們自家讓開。究其實,漢光武宋太祖的心理,與漢高祖是一樣的。我們不能說漢高祖性情殘忍,也不能說漢光武宋太祖度量寬宏,只能說,這是一種力學公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