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集注
子罕第九

二十六

夫子時已去位,無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喪,其意實尊聖人,而未知所以尊也。

十七

重出而逸其半。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夫,音扶。:穀之始生曰苗,吐華曰秀,成穀曰實。蓋學而不至於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貴自勉也。
忮,之豉反。〇忮,害也。求,貪也。臧,善也。言能不忮不求,則何為不善乎?此衛風雄雉之詩,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呂氏曰:「貧與富交,彊者必忮,弱者必求。」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法語者,正言之也。巽言者,婉而導之也。繹,尋其緒也。法言人所敬憚,故必從;然不改,則面從而已。巽言無所乖忤,故必說;然不繹,則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〇楊氏曰:「法言,若孟子論行王政之類是也。巽言,若其論好貨好色之類是也。語之而未達,拒之而不受,猶之可也。其或喻焉,則尚庶幾其能改繹矣。從且說矣,而不改繹焉,則是終不改繹也已,雖聖人其如之何哉?」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終身誦之,則自喜其能,而不復求進於道矣,故夫子復言此以警之。〇謝氏曰:「恥惡衣惡食,學者之大病。善心不存,蓋由於此。子路之志如此,其過人遠矣。然以眾人而能此,則可以為善矣;子路之賢,宜不止此。而終身誦之,則非所以進於日新也,故激而進之。」
喟,苦位反。鑽,祖官反。〇喟,歎聲。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在前在後,恍惚不可為象。此顏淵深知夫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歎之也。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

牢,孔子弟子,姓琴,字子開,一字子張。試,用也。言由不為世用,故得以習於藝而通之。〇吳氏曰:「弟子記夫子此言之時,子牢因言昔之所聞有如此者。其意相近,故并記之。」
循循,有次序貌。誘,引進也。博文約禮,教之序也。言夫子道雖高妙,而教人有序也。侯氏曰:「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約我以禮,克己復禮也。」程子曰:「此顏子稱聖人最切當處,聖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
夫,音扶。〇鳳,靈鳥,舜時來儀,文王時鳴於岐山。河圖,河中龍馬負圖,伏羲時出,皆聖王之瑞也。已,止也。〇張子曰:「鳳至圖出,文明之祥。伏羲、舜、文之瑞不至,則夫子之文章,知其已矣。」

叩,音口。〇孔子謙言己無知識,但其告人,雖於至愚,不敢不盡耳。叩,發動也。兩端,猶言兩頭。言終始、本末、上下、精粗,無所不盡。〇程子曰:和*圖*書「聖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猶恐眾人以為高遠而不親也。聖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則人不親,賢人之言,則引而自高,不如此則道不尊。觀於孔子、孟子,則可見矣。」尹氏曰:「聖人之言,上下兼盡。即其近,眾人皆可與知;極其至,則雖聖人亦無以加焉,是之謂兩端。如答樊遲之問仁知,兩端竭盡,無餘蘊矣。若夫語上而遺下,語理而遺物,則豈聖人之言哉?」
衣,去聲。縕,紆粉反。貉,胡各反。與,平聲。〇敝,壞也。縕,枲著也。袍,衣有著者也,蓋衣之賤者。狐貉,以狐貉之皮為裘,衣之貴者。子路之志如此,則能不以貧富動其心,而可以進於道矣,故夫子稱之。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明足以燭理,故不惑;理足以勝私,故不憂;氣足以配道義,故不懼。此學之序也。

十六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十四

說見第七篇,然此則其事愈卑而意愈切矣。
魯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衛反魯。是時周禮在魯,然詩樂亦頗殘闕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參互考訂,以知其說。晚知道終不行,故歸而正之。

卓,立貌。末,無也。此顏子自言其學之所至也。蓋悅之深而力之盡,所見益親,而又無所用其力也。吳氏曰:「所謂卓爾,亦在乎日用行事之間,非所謂窈冥昏默者。」程子曰:「到此地位,功夫尤難,直是峻絕,又大段著力不得。」楊氏曰:「自可欲之謂善,充而至於大,力行之積也。大而化之,則非力行所及矣,此顏子所以未達一閒也。」〇程子曰:「此顏子所以為深知孔子而善學之者也。」胡氏曰:「無上事而喟然歎,此顏子學既有得,故述其先難之故、後得之由,而歸功於聖人也。高堅前後,語道體也。仰鑽瞻忽,未領其要也。惟夫子循循善誘,先博我以文,使我知古今,達事變;然後約我以禮,使我尊所間,行所知。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飽,是以欲罷而不能,盡心盡力,不少休廢。然後見夫子所立之卓然,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是蓋不怠所從,必欲至乎卓立之地也。抑斯歎也,其在請事斯語之後,三月不違之時乎?」
語,去聲。與,平聲。〇惰,懈怠也。范氏曰:「顏子聞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顛沛未嘗違之。如萬物得時雨之潤,發榮滋長,何有於惰,此群弟子所不及也。」
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事變,然後君子之所守可見也。」〇謝氏曰:「士窮見節義,世亂識忠臣。欲學者必周於德。」
麻冕,緇布冠也。純,絲也。儉,謂省約。緇布冠,以三十升布為之,升八十縷,則其經二千四百縷矣。細密難成,不如用絲之省約。
好,去聲。〇謝氏曰:「https://www.hetubook.com.com好好色,惡惡臭,誠也。好德如好色,斯誠好德矣,然民鮮能之。」〇史記:「孔子居衛,靈公與夫人同車,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醜之,故有是言。

二十八

二十七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
夫,音扶。〇夫子借其言而反之,蓋前篇「仁遠乎哉」之意。〇程子曰:「聖人未嘗言易以驕人之志,亦未嘗言難以阻人之進。但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此言極有涵蓄,意思深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十二

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
棣,大計反。〇唐棣,郁李也。偏,晉書作翩。然則反亦當與翻同,言華之搖動也。而,語助也。此逸詩也,於六義屬興。上兩句無意義,但以起下兩句之辭耳。其所謂爾,亦不知其何所指也。
畏者,有戒心之謂。匡,地名。史記云:「陽虎曾暴於匡,夫子貌似陽虎,故匡人圍之。」

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進止二字,說見上章。顏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進而未已也。
罕,少也。程子曰:「計利則害義,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子欲居九夷。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三

二十二

侯氏曰:「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之志矣。」

三十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
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和_圖_書
君子所居則化,何陋之有?

二十一

閒,如字。〇病閒,少差也。病時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當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為有臣,則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歸,其責子路深矣。
凡三十章。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二十五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臣與君行禮,當拜於堂下。君辭之,乃升成拜。泰,驕慢也。〇程子曰:「君子處世,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害於義,則不可從也。」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十九

無寧,寧也。大葬,謂君臣禮葬。死於道路,謂棄而不葬。又曉之以不必然之故。〇范氏曰:「曾子將死,起而易簀。曰:『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子路欲尊夫子,而不知無臣之不可為有臣,是以陷於行詐,罪至欺天。君子之於言動,雖微不可不謹。夫子深懲子路,所以警學者也。」楊氏曰:「非知至而意誠,則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無事,往往自陷於行詐欺天而莫之知也。其子路之謂乎?」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
執,專執也。射御皆一藝,而御為人僕,所執尤卑。言欲使我何所執以成名乎?然則吾將執御矣。聞人譽己,承之以謙也。〇尹氏曰:「聖人道全而德備,不可以偏長目之也。達巷黨人見孔子之大,意其所學者博,而惜其不以一善得名於世,蓋慕聖人而不知者也。故孔子曰,欲使我何所執而得為名乎?然則吾將執御矣。」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焉知之焉,於虔反。: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安知其將來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於老而無聞,則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時勉學也。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聞,則不聞矣」,蓋述此意。〇尹氏曰:「少而不勉,老而無聞,則亦已矣。自少而進者,安知其不至於極乎?是可畏也。」

達巷,黨名。其人姓名不傳。博學無所成名,蓋美其學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藝之名也。

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不曰道而曰文,亦謙辭也。茲,此也,孔子自謂。
齊,音咨。衰,七雷反。少,去聲。〇齊衰,喪服。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貴者之盛服也。瞽,無目者。作,起也。趨,疾行也。或曰:「少,當作坐。」〇范氏曰:「聖人之心,哀有喪,尊有爵,矜不成人。其作與趨,蓋有不期和-圖-書然而然者。」尹氏曰:「此聖人之誠心,內外一者也。」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

二十九

韞,紆粉反。匵,徒木反。賈,音嫁。〇韞,藏也。匵,匱也。沽,賣也。子貢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設此二端以問也。孔子言固當賣之,但當待賈,而不當求之耳。〇范氏曰:「君子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士之待禮,猶玉之待賈也。若伊尹之耕於野,伯夷、太公之居於海濱,世無成湯文王,則終焉而已,必不枉道以從人,衒玉而求售也。」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十八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大,音泰。與,平聲。〇孔氏曰:「大宰,官名。或吳或宋,未可知也。」與者,疑辭。大宰蓋以多能為聖也。
子畏於匡。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簣,求位反。覆,芳服反。〇簣,土籠也。書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夫子之言,蓋出於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簣,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簣,其進者,吾自往耳。蓋學者自彊不息,則積少成多;中道而止,則前功盡棄。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言由少賤故多能,而所能者鄙事爾,非以聖而無不通也。且多能非所以率人,故又言君子不必多能以曉之。
可與者,言其可與共為此事也。程子曰:「可與共學,知所以求之也。可與適道,知所往也。可與立者,篤志固執而不變也。權,稱錘也,所以稱物而知輕重者也。可與權,謂能權輕重,使合義也。」〇楊氏曰:「知為己,則可與共學矣。學足以明善,然後可與適道。信道篤,然後可與立。知時措之宜,然後可與權。」洪氏曰:「易九卦,終於巽以行權。權者,聖人之大用。未能立而言權,猶人未能立而欲行,鮮不仆矣。」程子曰:「漢儒以反經合道為權,故有權變權術之論,皆非也。權只是經也。自漢以下,無人識權字。」愚按:先儒誤以此章連下文偏其反而為一章,故有反經合道之說。程子非和_圖_書之,是矣。然以孟子嫂溺援之以手之義推之,則權與經亦當有辨。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二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縱,猶肆也,言不為限量也。將,殆也,謙若不敢知之辭。聖無不通,多能乃其餘事,故言又以兼之。

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二十三

東方之夷有九種。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二十四

夫,音扶。舍,上聲。〇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川流。故於此發以示人,欲學者時時省察,而無毫髮之間斷也。〇程子曰:「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強不息。及其至也,純亦不已焉。」又曰:「自漢以來,儒者皆不識此義。此見聖人之心,純亦不已也。純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謹獨。」愚按:自此至篇終,皆勉人進學不已之辭。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喪、與,皆去聲。〇馬氏曰:「文王既沒,故孔子自謂後死者。言天若欲喪此文,則必不使我得與於此文;今我既得與於此文,則是天未欲喪此文也。天既未欲喪此文,則匡人其柰我何?言必不能違天害己也。」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十一

絕,無之盡者。毋,史記作「無」是也。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執滯也。我,私己也。四者相為終始,起於意,遂於必,留於固,而成於我也。蓋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後,至於我又生意,則物欲牽引,循環不窮矣。〇程子曰:「此毋字,非禁止之辭。聖人絕此四者,何用禁止。」張子曰:「四者有一焉,則與天地不相似。」楊氏曰:「非知足以知聖人,詳視而默識之,不足以記此。」

十五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