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集注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三十

十九


幾,期也。詩曰:「如幾如式。」言一言之間,未可以如此而必期其效。

葉公問政。
易,去聲。〇當時有此言也。
焉,於虔反。舍,上聲。〇仲弓慮無以盡知一時之賢才,故孔子告之以此。程子曰:「人各親其親,然後不獨親其親。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〇范氏曰:「不先有司,則君行臣職矣;不赦小過,則下無全人矣;不舉賢才,則百職廢矣。失此三者,不可以為季氏宰,況天下乎?」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王者謂聖人受命而興也。三十年為一世。仁,謂教化浹也。程子曰:「周自文武至於成王,而後禮樂興,即其效也。」〇或問:「三年、必世,遲速不同,何也?」程子曰:「三年有成,謂法度紀綱有成而化行也。漸民以仁,摩民以義,使之浹於肌膚,淪於骨髓,而禮樂可興,所謂仁也。此非積久,何以能致?」
音義並見第七篇。

復加「子曰」,以別易文也,其義未詳。楊氏曰:「君子於易苟玩其占,則知無常之取羞矣。其為無常也,蓋亦不占而已矣。」意亦略通。
魯,周公之後。衛,康叔之後。本兄弟之國,而是時衰亂,政亦相似,故孔子歎之。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恆,胡登反。夫,音扶。〇南人,南國之人。恆,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醫,所以寄死生。故雖賤役,而猶不可以無常,孔子稱其言而善之。
子曰:「不占而已矣。」

二十二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二十九

子適衛,冉有僕。
種五穀曰稼,種蔬菜曰圃。
好,去聲。夫,音扶。襁,居丈反。焉,於虔反。〇禮、義、信,大人之事也。好義,則事合宜。情,誠實也。敬服用情,蓋各以其類而應也。襁,織縷為之,以約小兒於背者。〇楊和圖書氏曰:「樊須游聖人之門,而問稼圃,志則陋矣,辭而闢之可也。待其出而後言其非,何也?蓋於其問也,自謂農圃之不如,則拒之者至矣。須之學疑不及此,而不能問。不能以三隅反矣,故不復。及其既出,則懼其終不喻也,求老農老圃而學焉,則其失愈遠矣。故復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勝,平聲。去,上聲。〇為邦百年,言相繼而久也。勝殘,化殘暴之人,使不為惡也。去殺,謂民化於善,可以不用刑殺也。蓋古有是言,而夫子稱之。程子曰:「漢自高、惠至於文、景,黎民醇厚,幾致刑措,庶乎其近之矣。」〇尹氏曰:「勝殘去殺,不為惡而已,善人之功如是。若夫聖人,則不待百年,其化亦不止此。」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程子曰:「名實相須。一事苟,則其餘皆苟矣。」〇胡氏曰:「衛世子蒯聵恥其母南子之淫|亂,欲殺之不果而出奔。靈公欲立公子郢,郢辭。公卒,夫人立之,又辭。乃立蒯聵之子輒,以拒蒯聵。夫蒯聵欲殺母,得罪於父,而輒據國以拒父,皆無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國也明矣。夫子為政,而以正名為先。必將具其事之本末,告諸天王,請于方伯,命公子郢而立之。則人倫正,天理得,名正言順而事成矣。夫子告之之詳如此,而子路終不喻也。故事輒不去,卒死其難。徒知食焉不避其難之為義,而不知食輒之食為非義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二十七

筲,所交反。算,亦作筭,悉亂反。〇今之從政者,蓋如魯三家之屬。噫,心不平聲。鬥,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細也。算,數也。子貢之問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〇程子曰:「子貢之意,蓋欲為皎皎之行,聞於人者。夫子告之,皆篤實自得之事。」

十六

有司,眾職也。宰兼眾職,然事必先之於彼,而後考其成功,則己不勞而事畢舉矣。過,失誤也。大者於事或有所害,不得不懲;小者赦之,則刑不濫而人心悅矣。賢,有德者。才,有能者。舉而用之,則有司皆得其人而政益修矣。
小人,謂細民,孟子所謂小人之事者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楊氏曰:「名不當其實,則言不順。言不順,則無以考實而事不成。」
因此言而知為君之難,則必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而無一事之敢忽。然則此言也,豈不可以必期於興邦乎?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
弟,去聲。〇此本立https://m.hetubook•com•com而材不足者,故為其次。

使,去聲。〇此其志有所不為,而其材足以有為者也。子貢能言,故以使事告之。蓋為使之難,不獨貴於能言而已。
喪,去聲,下同。樂,音洛。〇言他無所樂,惟樂此耳。

二十四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胡氏曰:「切切,懇到也。偲偲,詳勉也。怡怡,和悅也。皆子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於所施,則兄弟有賊恩之禍,朋友有善柔之損,故又別而言之。」
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說,音悅。〇被其澤則悅,聞其風則來。然必近者悅,而後遠者來也。
易,去聲。說,音悅。〇器之,謂隨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間,每相反而已矣。
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違,則忠言不至於耳。君日驕而臣日諂,未有不喪邦者也。」〇謝氏曰:「知為君之難,則必敬謹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違,則讒諂面諛之人至矣。邦未必遽興喪也,而興喪之源分於此。然此非識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十七

凡三十章。
行,去聲。硜,苦耕反。〇果,必行也。硜,小石之堅確者。小人,言其識量之淺狹也。此其本末皆無足觀,然亦不害其為自守也,故聖人猶有取焉,下此則市井之人,不復可為士矣。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中,去聲。〇范氏曰:「事得其序之謂禮,物得其和之謂樂。事不成則無序而不和,故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施之政事皆失其道,故刑罰不中。」
使,去聲。〇專,獨也。詩本人情,該物理,可以驗風俗之盛衰,見政治之得失。其言溫厚和平,長於風諭。故誦之者,必達於政而能言也。〇程子曰:「窮經將以致用也。世之誦詩者,果能從政而專對乎?然則其所學者,章句之末耳,此學者之大患也。」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語,去聲。〇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盜曰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請益。曰:「無倦。」

十八


程子曰:「木者,質樸。訥者,遲鈍和*圖*書。四者,質之近乎仁者也。」楊氏曰:「剛毅則不屈於物欲,木訥則不至於外馳,故近仁。」
此易恆卦九三爻辭。承,進也。

二十一


二十六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
是時出公不父其父而禰其祖,名實紊矣,故孔子以正名為先。謝氏曰:「正名雖為衛君而言,然為政之道,皆當以此為先。」
恭主容,敬主事。恭見於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棄,勉其固守而勿失也。〇程子曰:「此是徹上徹下語。聖人初無二語也,充之則睟面盎背;推而達之,則篤恭而天下平矣。」胡氏曰:「樊遲問仁者三:此最先,先難次之,愛人其最後乎?」

十五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迂,謂遠於事情,言非今日之急務也。
衛君,謂出公輒也。是時魯哀公之十年,孔子自楚反乎衛。
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十四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庶,眾也。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
為,去聲。〇父子相隱,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為直,而直在其中。〇謝氏曰:「順理為直。父不為子隱,子不為父隱,於理順邪?瞽瞍殺人,舜竊負和圖書而逃,遵海濱而處。當是時,愛親之心勝,其於直不直,何暇計哉?」
好、惡,並去聲。〇一鄉之人,宜有公論矣,然其間亦各以類自為好惡也。故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則必其有苟合之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則必其無可好之實。
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無,古本作毋。〇吳氏曰:「勇者喜於有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〇程子曰:「子路問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請益,則曰『無倦』而已。未嘗復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教民者,教之孝悌忠信之行,務農講武之法。即,就也。戎,兵也。民知親其上,死其長,故可以即戎。〇程子曰:「七年云者,聖人度其時可矣。如云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國五年、小國七年之類,皆當思其作為如何乃有益。」

子曰:「庶矣哉!」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勞,如字。〇蘇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勤不怨。」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二十五

子曰:「必也正名乎!」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父,音甫。〇莒父,魯邑名。欲事之速成,則急遽無序,而反不達。見小者之為利,則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〇程子曰:「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子夏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子張常過高而未仁,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各以切己之事告之。」
子曰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〇尹氏曰:「君子尚義,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公子荊,衛大夫。苟,聊且粗略之意。合,聚也。完,備也。言其循序而有節,不以欲速盡美累其心。〇楊氏曰:「務為全美,則累物而驕吝之心生。公子荊皆曰苟而已,則不以外物為心,其欲易足故也。」
以,用也。言用不教之民以戰,必有敗亡之禍,是棄其民也。

二十三

狷,音絹。〇行,道也。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餘。蓋聖人本欲hetubook.com•com得中道之人而教之,然既不可得,而徒得謹厚之人,則未必能自振拔而有為也。故不若得此狂狷之人,猶可因其志節,而激厲裁抑之以進於道,非與其終於此而已也。〇孟子曰:「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如琴張、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也。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庶而不富,則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賦斂以富之。

十二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二十八

朝,音潮。與,去聲。〇冉有時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晏,晚也。政,國政。事,家事。以,用也。禮:大夫雖不治事,猶得與聞國政。是時季氏專魯,其於國政,蓋有不與同列議於公朝,而獨與家臣謀於私室者。故夫子為不知者而言,此必季氏之家事耳。若是國政,我嘗為大夫,雖不見用,猶當與聞。今既不聞,則是非國政也。語意與魏徵獻陵之對略相似。其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十一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僕,御車也。
野,謂鄙俗。責其不能闕疑,而率爾妄對也。
朞月,謂周一歲之月也。可者,僅辭,言綱紀布也。有成,治功成也。〇尹氏曰:「孔子歎當時莫能用己也,故云然。」愚按:史記,此蓋為衛靈公不能用而發。

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二十

十三

富而不教,則近於禽獸。故必立學校,明禮義以教之。〇胡氏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然自三代之後,能舉此職者,百無一二。漢之文明,唐之太宗,亦云庶且富矣,西京之教無聞焉。明帝尊師重傅,臨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學;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廣生員,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三代之教,天子公卿躬行於上,言行政事皆可師法,彼二君者其能然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