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吐南反。〇真知善惡而誠好惡之,顏、曾、閔、冉之徒,蓋能之矣。語,蓋古語也。
四
子路雖不與謀,而素不能輔之以義,亦不得為無罪,故并責之。遠人,謂顓臾。分崩離析,謂四分公室,家臣屢叛。
與,平聲。〇胡氏曰:「程子以為第十二篇錯簡『誠不以富,亦只以異』,當在此章之首。今詳文勢,似當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稱,不在於富,而在於異也。」愚謂此說近是,而章首當有孔子曰字,蓋闕文耳。大抵此書後十篇多闕誤。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干,楯也。戈,戟也。蕭牆,屏也。言不均不和,內變將作。其後哀公果欲以越伐魯而去季氏。〇謝氏曰:「當是時,三家強,公室弱,冉求又欲伐顓臾以附益之。夫子所以深罪之,為其瘠魯以肥三家也。」洪氏曰:「二子仕於季氏,凡季氏所欲為,必以告於夫子。則因夫子之言而救止者,宜亦多矣。伐顓臾之事,不見於經傳,其以夫子之言而止也與?」
十二
畏者,嚴憚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賦之正理也。知其可畏,則其戒謹恐懼,自有不能已者。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大人聖言,皆天命所當畏。知畏天命,則不得不畏之矣。
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https://www.hetubook.com.com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二
亢,音剛。〇亢以私意窺聖人,疑必陰厚其子。
夫,音扶。舍,上聲。〇欲之,謂貪其利。
困,謂有所不通。言人之氣質不同,大約有此四等。〇楊氏曰:「生知學知以至困學,雖其質不同,然及其知之一也。故君子惟學之為貴。困而不學,然後為下。」
季氏將伐顓臾。
六
寡,寡德,謙辭。〇吳氏曰:「凡語中所載如此類者,不知何謂。或古有之,或夫子嘗言之,不可考也。」
七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先王之制,諸侯不得變禮樂,專征伐。陪臣,家臣也。逆理愈甚,則其失之愈速。大約世數,不過如此。
樂,五教反。禮樂之樂,音岳。驕樂宴樂之樂,音洛。〇節,謂辨其制度聲容之節。驕樂,則侈肆而不知節。佚遊,則惰慢而惡聞善。宴樂,則淫溺而狎小人。三者損益,亦相反也。〇尹氏曰:「君子之於好樂,可不謹哉?」
三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九
www.hetubook.com.com言不得專政。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八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與,平聲。〇冉求為季氏聚斂,尤用事。故夫子獨責之。
夫,音扶。〇東蒙,山名。先王封顓臾於此山之下,使主其祭,在魯地七百里之中。社稷,猶云公家。是時四分魯國,季氏取其二,孟孫叔孫各有其一。獨附庸之國尚為公臣,季氏又欲取以自益。故孔子言顓臾乃先王封國,則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則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則非季氏所當伐也。此事理之至當,不易之定體,而一言盡其曲折如此,非聖人不能也。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夫子,指季孫。冉有實與謀,以孔子非之,故歸咎於季氏。
十
君子,有德位之通稱。愆,過也。瞽,無目,不能察言觀色。〇尹氏曰:「時然後言,則無三者之過矣。」
便,平聲。辟,婢亦反。〇友直,則聞其過。友諒,則進於誠。友多聞,則進於明。便,習熟也。便辟,謂習於威儀而不直。善柔,謂工於媚悅而不諒。便佞,謂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三者損益,正相反也。〇尹氏曰:「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而其損益有如是者,可不謹哉?」
駟,四馬也。首陽,山名。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當獨立之時,所聞不過如此,其無異聞可知。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和圖書
聞斯二者。」
寡,謂民少。貧,謂財乏。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季氏之欲取顓臾,患寡與貧耳。然是時季氏據國,而魯公無民,則不均矣。君弱臣強,互生嫌隙,則不安矣。均則不患於貧而和,和則不患於寡而安,安則不相疑忌,而無傾覆之患。
夫,音扶。〇固,謂城郭完固。費,季氏之私邑。此則冉求之飾辭,然亦可見其實與季氏之謀矣。
侮,戲玩也。不知天命,故不識義理,而無所忌憚如此。〇尹氏曰:「三畏者,修己之誠當然也。小人不務修身誠己,則何畏之有?」
顓,音專。臾,音俞。〇顓臾,國名。魯附庸也。
十四
血氣,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陰而氣陽也。得,貪得也。隨時知戒,以理勝之,則不為血氣所使也。〇范氏曰:「聖人同於人者血氣也,異於人者志氣也。血氣有時而衰,志氣則無時而衰也。少未定、壯而剛、老而衰者,血氣也。戒於色、戒於鬬、戒於得者,志氣也。君子養其志氣,故不為血氣所動,是以年彌高而德彌邵也。」
遠,去聲。〇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無異於門人,故陳亢以為遠其子。」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
五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求其志,守其所達之道也。達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蓋惟伊尹、太公之流,可以當之。當時若顏子,亦庶乎此。然隱而未見,又不幸而蚤死,故夫子云然。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m•hetubook.com.com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洪氏曰:「此篇或以為齊論。」凡十四章。
難,去聲。〇視無所蔽,則明無不見。聽無所壅,則聰無不聞。色,見於面者。貌,舉身而言。思問,則疑不蓄。思難,則忿必懲。思義,則得不苟。〇程子曰:「九思各專其一。」謝氏曰:「未至於從容中道,無時而不自省察也。雖有不存焉者寡矣,此之謂思誠。」
見,賢遍反。〇按左傳史記,二子仕季氏不同時。此云爾者,疑子路嘗從孔子自衛反魯,再仕季氏,不久而復之衛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鬬;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上無失政,則下無私議。非箝其口使不敢言也。〇此章通論天下之勢。
其斯之謂與?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任,平聲。焉,於虔反。相,去聲,下同。〇周任,古之良史。陳,布也。列,位也。相,瞽者之相也。言二子不欲則當諫,諫而不聽,則當去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和_圖_書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夫,音扶。〇內治修,然後遠人服。有不服,則修德以來之,亦不當勤兵於遠。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
夫,音扶。〇魯自文公薨,公子遂殺子赤,立宣公,而君失其政。歷成、襄、昭、定,凡五公。逮,及也。自季武子始專國政,歷悼、平、桓子,凡四世,而為家臣陽虎所執。三桓,三家,皆桓公之後。此以前章之說推之,而知其當然也。〇此章專論魯事,疑與前章皆定公時語。蘇氏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宜諸侯之強也,而魯以失政。政逮於大夫,宜大夫之強也,而三桓以微。何也?強生於安,安生於上下之分定。今諸侯大夫皆陵其上,則無以令其下矣。故皆不久而失之也。」
兕,徐履反。柙,戶甲反。櫝,音獨。與,平聲。〇兕,野牛也。柙,檻也。櫝,匱也。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明二子居其位而不去,則季氏之惡,己不得不任其責也。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事理通達,而心氣和平,故能言。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十三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十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