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第二
治國難!齊家更難!

子張問孔子是不是可以先知,預言將來怎麼演變,孔子在這裡講到夏、商、周三世,只是引用過去以代表將來。
天下沒有一個完整無缺的法律或完整無缺的辦法。天下事一定會變,而且時時在變,這張桌子今天是新的,十年以後就不新了。不新了該怎麼辦?今天就要預作最好的、最切合十年後應變的方案。
這時候有人說話了。對孔子說,你吹了半天牛,說了許多為政的大道理,頭頭是道,你自己怎麼不出來為政呢?你自己來幹嘛!講到這裡,我要特別提醒諸位,以前我們說過《為政》這一篇,被大家解釋成是孔子的政治哲學思想,是不大對的,因為孔子不講政治,只講為政。拿現代政治哲學來講,是大原則,並不是政治的一種方法。所以孔子對於這個問題的答覆,他引用了《書經》裡的話解釋說,《書經》裡不是講過孝道嗎!一個人在家裡能夠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家人、朋友(社會關係),這https://m•hetubook.com•com也就是政治了。
這節很重要。為政的道理——言而有信,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讀中國歷史,對於從政的人,始終要注意一個道理,所謂「百年大計」。一件事情,一個政策下來,要眼光遠大,至少須看到百年或幾十年以後的變化與發展,這是古人政治的道理。
下一段把為政的道理講完了,每篇都有一個結論,但是本篇的這個結論,非常有意思。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我們看小說,諸葛亮給人補救的方法,都是「錦囊妙計」先放在那裡。對為政來講,這個「錦囊妙計」就是百年大計。不可只顧目前,如只顧目前,事情因時間的發展改變而情況不同,就變成言而無信,結果就是朝令夕改。早上下的命令,晚上認和-圖-書為不對,去趕快改過來,究竟哪個對?老百姓搞不清楚,這就是大問題。
子張問孔子將來時代的演變知不知道?孔子說知道。怎麼會知道呢?孔子說殷商的文化是哪裡來的,是由夏朝的文化演變而來。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夏朝原有的文化,有的減損了,有的增益了。但增益也好,減損也好,總由前面的歷史跡象而來,必須要變才變。殷商以後是周朝,所以周朝文化,又是從殷商漸變而來的。我們現在說傳統文化,所謂傳統,就是這樣在一個系統中漸變傳下來的,並不是頑固得一定永遠保留原來的樣子,才叫傳統。
現在說十世的問題。先說世,什麼是世?西方的觀念,一百年為一世紀,西方文化以耶穌誕生那一年(約在我國漢朝的時候)開始為紀元——第一年。現在為一九七四年,又稱二十世紀。我們現在也用這個西元,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上,是相當令人痛心的事,一個當祖父的,不應該與孫子和*圖*書平行,不應該把自己的歷史抹煞,這實在痛心。
有朋友說自己不得志,我說你有什麼不得志?不是員,就是長,他說沒有什麼長在身,我說你至少是家長呀!這個資格還真不容易,這件事情也真不容易做好。孔子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說,何必一定要出來從事政治工作,才叫作政治呢?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唯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講到這裡,本篇快近尾聲。子張,就是剛才說到那個來問謀生辦法的子張,現在提出一個大問題:
這暫且不提,我們知道現代西方文化以一百年為一世紀,而中國文化過去的世,小的單位以三十年為一世,這是一個時間的代表單位,後來用以作抽象的代表單位了。這是把一代叫作一世。所以每說到「世」的問題,常以「十世」表示久遠。唐代以後,佛學進了中國,又有「三世https://m.hetubook.com.com」之說,什麼叫「三世」呢?過去、現在、未來,就叫「三世」。幾千萬年前是過去,前一秒鐘也是過去的;現在就是現在;未來,此後的一秒鐘是未來,以後的千百萬年也是未來。這就叫「三世」——是佛學的名稱;儒學則稱之為「十世」。這裡《論語》上的十世,等於說千秋以後將來的世代。
以前提到過,溫故而知新,也是這個道理。歷史的演變,不會突然的,都是漸變而來的。所以將來的歷史,未來的時代,明天怎麼樣?幾乎很清楚的可以瞭解。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所以孔子說作人、處世、對朋友,「信」是很重要的,無「信」是絕對不可以。尤其一些當主管的人,處理事情不多想想,驟下決定,以致隨時改變,使部下無所適從,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所以周朝就因為殷禮——殷商的文化,https://www.hetubook.com.com演變成周朝的文化。那麼從周朝的文化,也可以看到前朝,殷商文化的對與不對,而有所改變。「其或繼周者」,孔子是東周時代的人,這意思就是說,周代的文化也是要變的,而將來的歷史演變,不必說下一代會變成什麼樣子,就是千百萬年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也可以知道。孔子並不是有宗教性的神通,也不是先知,換句話說,是他要人憑借智慧,多讀歷史,就知道過去。既然用上述的法則,循歷史的軌跡就可以知道過去,用同一法則,也就能知道未來。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輗和軏兩個字,是古代車子上的車桿子。大車是牛車,戠就是牛車上一根用來套在牛肩上,中間的大梁子;小車是馬車,?就是馬車上掛鉤的地方,這都是車子上的關鍵所在。他說作人也好,處世也好,為政也好,言而有信,是關鍵所在,而且是很重要的關鍵。有如大車的橫桿,小車的掛鉤,如果沒有了它們,車子是絕對走不動的。
下面講為政的原則。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