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第六
聖人也有牢騷嗎?

我們要瞭解,孔子對當時的社會有些感嘆,在孔子以前難道就都是好的?不!也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造成的種種煩惱,千古一律,不但中國,外國也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要以為古代蠻好,現代卻差了。後代的人看我們現在,還認為比他們好。這是世道人心,千古以來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們念古書,並不是要和_圖_書退回去作古代的人,主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作今天的人。
孔子雖然對時代那麼感嘆,但是他認為還是要走正道才對。一個君子不要對現實低頭,最後的勝利,最後的成功還是歸於正道的。他舉例說「誰能出不由戶?」大門裡的門為戶。他說哪一個要出外的人,能夠不經過門戶出去呢?出了門才走上正路,人和-圖-書一定要走上正路的,走邪門,行左道,終歸曲折而難有結果。
先說祝鮀,鮀是人名,字子魚,有口才,是當時衛國的大夫。祝是當時的官名,管宗廟、國家祭祀的官,他的資料,在《左傳》魯定公四年「祝鮀長衛於祭」中有詳細的記載。「宋朝」是宋國的公子,公子是世襲的官名,所謂「世家公子」,他的名字叫朝和-圖-書,長得很漂亮。孔子說,假使一個人沒有像祝鮀那樣能言善辯好口才,雖然長得像宋公子朝那麼帥,可是在這個社會上,還是吃不開,行不通的。所以時代變亂中的人物,不但人要帥,還要有口才。在現代社會上說來這還不夠,還要有財。這是孔子對當時時代社會變亂中的感慨,我們也可以當他是牢騷吧!
上面看孔子發了和-圖-書一頓牢騷,他向現實低頭了沒有呢?他始終不低頭。
這一段,也是說人一定要有作人的標準。儘管許多人,不走正道而得意一時,最後還是有問題。不過許多人還是只顧目前,不顧自己的後果。雖然我們看到不少人作惡多端,卻仍然安享天年,但是這筆帳終歸有來世結算的。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和_圖_書
接下來,說到孔子對於時代的感嘆。我們經常批評人家發牢騷,其實,這也是人情之常。雖然有時候歷史上看到發牢騷而獲罪的事,但人人都有牢騷,發出來還好一點,不發出來更糟糕。孔於偶爾發發牢騷,也並不為過。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