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第十九
學與仕

這兩句話要注意,後來一直成了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之一,講到這裡,我的感慨特別多。過去我們中國文化,都是走這兩句話的路線,我們翻開歷史來看,覺得很可愛,過去的人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旦成名天下知。」學問有成就,考取功名,做了官,揚名天下。可是做了官以後,始終不離開讀書,還在求學,每個人都有個書房,公餘之暇,獨居書房不斷進步,這是古人的可愛處,就是「仕而優則學」,儘管地位高了,還要不斷求學。「學而優則仕」,學問高了,當然出來為天下人做事。
然而到了現代幾十年看來,只有「學而優則仕」,至於說「仕而優則學」就少有了,而是「仕而優則牌」,閒來無事大多數都在打牌。有的買了線裝的二十五史等書,我擔心放在那裡將來會被書蟲蛀了,因為他都在打牌,這正如《老殘游記》所謂:「深鎖瑯嬛飽蠹魚。」所以我深深的感慨,一個時代的風氣之可貴,我們要為後一代做好榜樣,我們已經害了自己,害了社會,絕不要害後一代,對後一代培養好,使國家未來的前途,看到光明的遠景,我們這一代再不能馬虎了。歷史上,如司馬光做了這麼大的官,《資治通鑒》是他著作的,退下來,公事之餘,他就著作、讀書,千古的名著,不和*圖*書是簡單的。現在讀書的風氣沒有了。剛才說笑話,「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牌。」現在這個風氣又過去了,不是「牌」了,仕而優則「舞」,下班以後跳茶舞、喝咖啡等等,花樣多了。這就說到社會上讀書的風氣的確是很重要。
還有一本《商君書》,秦始皇以前的秦國,他之所以特別強盛起來,就靠商鞅變法,他是講法治的法家,也可以說以法律作統制工具的政治家。秦國用商鞅以來,一直主張法治。這本書究竟真假的成分多少,我們不去管他,但在中國法家政治思想上非常重要,要想研究思想鬥爭,這些書是不可少的。我們一般人,這幾十年來接受外國哲學思想,比接受自己的哲學思想更多,洋裝書比線裝書看得多,這也是一個大問題。滿清入關打明朝的兵法,就是用了一部《三國演義》,雖然這個話太概括,也未免太輕視清朝了,但是大體上是如此。《三國演義》雖是一部小說,所包括的外交、政治、經濟、軍事、謀略思想太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打中國以前,幾乎日本全國的人都在讀《孫子兵法》與《三國演義》,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看過這些小說的,實在是少之又少了。
其次我有另一個很大的感慨,過去辦教育m.hetubook.com.com的只是犧牲者,一輩子從事教育,的確是犧牲。很多人教出來的學生地位很高了,回來看老師還磕頭跪拜的,學生為什麼如此?是老師對教育的負責,學生終生的感謝。現在不然了,學而優則商,讀完了書去做生意,生意做垮了就「商而不優則仕」,搞一個公務員當當,公務員再搞不好,於是「仕而不優則學」,轉過來教書去!這怎麼得了?我這話是老實話。前幾年確是如此,看到這種情形,身在教育界就感慨良多了。時代的趨勢變成這樣,我們對於子夏這兩句話,應該要深切地反省深思,今天的社會,所謂中國文化、中國教育,到了這種情形,應該怎麼辦?
現在的年輕學生,把腦力用在不必要的記憶上,但到大學以後,開始想真正讀書的時候,已經缺乏這個精力了,而且心靜不來,沒有讀書的習慣。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是盡量的吸收,裝進來,當然也啟發了自己的思想,但沒有像為了考試那樣,去擔心應付這些記憶,而讀得非常輕鬆,到二三十歲的時候,對於以前讀進來的書,統統發揮出來了。尤其碰到作人處世的時候,把原來所吸收的東西,盡量發揮出來,可真的很有用。
這也就是說明了「仕而優則學」,一方面工作服務求經驗,一方面不m•hetubook.com.com斷求學,增加學識的淵博以開拓心胸,再配合自己為人處世的實驗,而產生的學問,這是中國文化講學以致用的精神。但是現在和學人文科學的學生們談談,真覺得悲哀,連自己中國的歷史都沒有學好,只學了研究歷史的方法,而中國古人讀歷史不是走這個路子,讀懂了以後,自然知道方法。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我們研究文化鬥爭,一定要把別人的根挖出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挖出了敵人的根在什麼地方,然後知道他下一步是怎麼走,知道他必然是什麼路線,而且實際上歷代講統治的人,內在都是用法家的思想與原則。雖然商鞅變法自己是失敗了,而這部《商君書》,他和《韓非子》等這些法家的著作一樣,在中國政治的運用上,都是很重要的典籍。假使研究鬥爭的手段,在這些書裡,可以找出來的例證太多了,是用不完的。
再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古人不但是讀書,而且把工作經驗和學問融化在一起,所以寫|真有價值的著作,準備流傳。我們看古人有價值的著作,如講中國政治哲學吧,絕對離不開《管子》。但是《管子》這本書,就不是像現在我們這樣,為了拿一個學位或是為了出名而隨便hetubook.com.com亂寫的,而是從他一生的經驗,乃至從他在歷史上有名的「一匡天下,九合諸侯。」——這是孔子對他的評語。管仲原是一個犯法的罪人,齊桓公起用他以後,他能夠九合諸侯。當時的國際關係比現在還難做好,而他能前後開了九次國際聯合會議,而且大家非聽他的不可,並沒有用原子彈壓迫別人,也沒有利用石油控制別人,就把政治上一個混亂的時代,領導上了軌道。所以孔子非常佩服他。以他這樣一生的事功,也只寫了《管子》這一本書。不過後人再研究這本書的內容,認為真正是他寫的,不過十分之三四,有十分之六七是別人加進去的,或是後人假托他,或是他當時的智囊人物增進去的。但不管如何,這本書對中國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比孔子的思想還早。他這樣以一生的經驗,只寫下了一本書,可見古人著作,慎重得不得了。
現在的年輕朋友,他們可以說沒有真正讀過一本書,而近年來,小學的孩子所具有的知識,比二十年前的孩子又多了許多,但真教他對學問修養下一個決心,他就做不到了。所以我們可以預言的,將來我們國家民族對這個問題,會深深感覺到害多利少,會很痛苦的。這是由「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兩句話聯想到的。
我們從文化資產中https://www.hetubook.com.com,看到歷代名臣的著作太多了。至於名家也不一定是地位高,官做得大。如清代的鄭板橋、袁枚這幾個名家,官位只不過是當縣長而已,而且他們也不想做大官,當了縣長以後,年紀輕輕就辭職了,回家之後以名士的身分從事著作,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大。而我們現在,好像已經沒有這個精神了。現在天天在講中國文化,而中國文化人——知識分子,這個讀書的精神可變了。最近以來,有許多年輕的同學,討論到著作的問題,我告訴他們,現在的教育,由小學一直到大學,這十幾年讀書,所浪費的精神的確不少,都在應付考試。孩子們真可憐,而用腦力記下來的東西,考試完了以後,連影子都沒有了,這些學問到底有沒有用,將來至少在文化教育史上,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我們也許感覺不到,但歷史是一個天平,將來是要算總帳的。
現在更可悲哀的,有中國學生去美國研究中國學問,如中國史、中國文學等,或是只研究一節中國斷代史的某一點,就拿到了學位,想想看這該多可憐!這個樣子讀歷史,學位是有了,而對於歷史與人生的配合則不曉得。這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將來對後代的教育,對自己工作與處世的方面,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所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兩句話,我們今天讀來,是有無限的感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