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土地分,科註:「分內所司之地,云土地分,即今方隅社令是也。」就是土地公,鬼道中的鄰里長。大鬼王看到人行善,就派遣小鬼、土地公來照顧、保佑。世間人往往錯會意思,希求鬼神保佑升官發財,滿足自己的貪瞋痴,感得的是惡鬼惡神,不僅不能得到幫助,反而受其害。心念不善,正神遠離,不來衛護。心地邪惡,天天拜神、拜菩薩,也沒有用處。道場主持人與大眾,心不在道,搞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佛菩薩不會到這個道場,只能感得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詐騙眾生。「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橫事是意外的災害。一念真善,善與善相感,就有鬼神保護你。戒經說,受持三皈,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護衛;五戒,持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神保護,五戒全持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保護你。修十善,鬼王派遣小鬼、土地公衛護你。我們受三皈、五戒、菩薩戒,有沒有護法神保護?不見得!所受的是名字戒,是形式不是實質。必須真正回頭,自己行持與經戒相應,才能感得護法神保護。我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我學戒,他說做到一條就真正受了一條,就感得護戒神保護。「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對我們現代人來講太重要了。每天讀經,才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做法;深信因果,警覺心就高,才能做到不迷、不邪、不染。迷邪染必墮惡道!我們生命太短暫,幾十年一彈指就過去,何必要造罪業?何必要招這麼苦的果報?眼前縱然生活苦一點,也能咬緊牙根忍過去,將來能得大自在、大樂;眼前貪圖這一點小便宜,後頭要受大苦。不了解因果、不相信因果的人,他敢做;相信因果的人他決定不敢造惡業。
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
臨命終人在病重時會跟旁邊的人說,他看到什麼人來了。他所看到的這些人,都是已過世的家親眷屬。是不是真的家親眷屬?不是。而是他的冤家債主變現成家親眷屬的模樣來接引,然後進行報復,引誘他到惡道。我們助念,最要緊就是把住這個關口,只要病人說「見到什麼人」,立刻提醒:「不要理他!跟我們念佛。一定要等阿彌陀佛現前,跟阿彌陀佛走。如果不是阿彌陀佛,無論什麼人現前一概不理睬。」臨終開示,這句話非常重要!他真正不理,冤家債主沒多久就走了。助念的人多,助念的人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念佛,磁場殊勝,惡道鬼神不敢接近。助念的人少又沒有誠意,惡道鬼神就能得其便,趁虛而入。找不到人助念,用念佛機只能說比沒有好一點,最好是有人去念,那個不一樣。一生行善的人,臨命終時遇到這些狀況,決定墮三惡道,何況造惡者!臨終之人生前造作種種惡業,那就更糟,主命鬼王、地藏菩薩也救不了。
主命鬼王幫助苦難的眾生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修善因感得善果,佛為其授記,往後一百七十劫會示現成佛,名號「無相如來」,那個時代的劫名是「安樂」,世界名「淨住」,壽命是無量壽。
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集聚眷屬。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
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十殿閻王確有其事。早年在台北,有一位居士告訴我,他在打坐禪定中多次見過,看得很清楚,閻羅王的個子大概只有三尺高。至於鬼道眾生,親身接觸到的人很多,尤其是醫院的醫生、護士。他們說,如果發現病房門口有黑白無常大鬼,病人最多三天就會走了。說到鬼神的事情,醫護人員都深信不疑。佛是真語者、不妄語者,所說的都是事實真相。雖是事實真相,也不外乎一個原則,這些相也不是真實,跟我們人間一樣。我們現前人間種種現象也不是真實的,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可是這些現象它存在,有相無有自性,所以說它空寂。我們在這些現象中生起分別執著,苦難絕不能避免;不起分別執著,這些現象沒有障礙,正是《華嚴經》上所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在生活裡得自在。佛的教誨真正的義趣在此地。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迴視地藏菩薩。
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
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
「生人天中,令受妙樂」,脫離三惡道,到人天兩道。在人天,佛菩薩依舊常常照顧我們每個人。生到人天,比三惡道快樂多了,但是享樂就又迷了。佛菩薩的照顧,我們一定要與他合作,也就是遇到因緣自己要抓住,不要輕易放過,覺而不迷,才能得到妙樂。在五欲六塵裡起妄想分別執著,處處跟別人較量,別人有的我也有,別人沒有的我也要有,有了還想超過別人,自己精神上有很大的壓力,這個樂就不妙。釋迦佛示現三衣一缽,他受的是妙樂。人生在世所需要的,吃飽、穿暖,夠了。真正懂得生活,遊覽山水,逍遙自在,這叫人生,這叫快樂。有緣盡心盡力幫助社會,幫助眾生,犧牲奉獻也是妙樂。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權位,做義務工作者,這裡面有妙樂。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很可惜我們讀了依舊不覺悟,依舊被煩惱纏縛。人生很短,幾十年彈指之間,一定要覺悟,一定要懂得怎樣過日子,佛教導我們就是最正確的。一定要看破世俗,超越世俗!
科註引《大集經》,「若修慈者,當捨身命時,見十方佛,手摩其頂,蒙手觸故,心安快樂,尋得往生清淨佛土。」在生的時候有慈悲心,歡喜布施供養,福慧雙修,臨終見佛。末後引用蓮池大師的開示,「祭先不宜殺生,以資冥福。」如果殺生祭祀祖先,殺業這個帳就落在祖先頭上,加重祖先的罪業,這是大不孝。他沒叫你殺,你為他殺,殺業責任自己要承當六分,祖先只承當一分,存亡都不利。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鬼王是菩薩示現,發願來度眾生的。鬼王聽了釋迦佛的讚歎勸勉,接受佛的教誨,對佛說:請佛不要掛慮,「我畢是形」,我盡形壽,念念護佑世間一切眾生於生時死時都能得到安樂。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主財鬼王」,就是財神。科註云:「岳府有主財案主者」,嶽府是指東嶽大帝,五嶽都是大鬼王,地位僅次於閻羅王,東嶽大帝的轄區管六、七個省,他下面有專門主財的鬼王,世間人稱為財神,財神有大有小。「有財不施,鬼瞰其傍而妒之」,有錢不肯布施,鬼都嫉妒,常來找麻煩。「然太上尤禁橫取人財者」,特別是掠奪別人的財物,罪過極重。世間玩股票賭博的,用不正當手段從股票上發財,這是掠取別人的財物,股票跌時,跳樓自殺,家破人亡,這是眼前的果報。我們一定要懂得,財物各有其主,不義之財決定不可得,得到後一定有災難,決定沒有好處。
這裡面的境界極其微細,又怕大家聽了產生誤會,以為世間一切人與事都不要管。我沒有叫你不管,我沒有叫你不做,只是叫你不起分別執著。菩薩大慈大悲,隨類化身,隨機說法,示現在各行各業做出最好的成績,為一切大眾做榜樣,他哪裡不做?可見得他真做。事上做得那麼圓滿,心裡一塵不染!我們世間人做了好事居功驕傲,這就被染污,因此做再多的好事,也出離不了六道,只能在六道享福,六道的福不是妙樂。諸佛菩薩示現做好事,事上做得圓滿,心中不留痕跡,所謂「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妙!「作」,我們盡心盡力去做;「無作」,心地清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為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做成功了眾生有福,不是我有功;做不成功,是眾生的福德、因緣不成熟,我亦無過。自行化他,隨緣而不攀緣。著相就是攀緣,離相就是隨緣;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攀緣,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隨緣。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和圖書
人在出生、死亡之時,主命鬼王總是幫助,希望生者死者能得安穩,然而,一切眾生不懂得鬼神的意思,搞得生死都不得安穩。什麼是鬼神的意思?歡喜見到人修善,厭惡眾生造惡。一念微善都得鬼神擁護、佛菩薩讚歎,何況你修的是大善!
才出來立刻又回去了。「若業結重」,業障重,地藏菩薩在那裡說,你不聽,也不相信。我們這個世間,佛菩薩應化很多!誰是佛,誰是菩薩?我們不認識。對佛理了解得相當透徹,心地清淨,警覺性高,逐漸就會發現自己周邊真的有很多佛菩薩在照顧我們。佛菩薩示現的相有善有惡,示現的境界有順境、有逆境,無非是幫助我們覺悟。在順境幫助我們斷貪愛,在逆境幫助我們斷瞋恚。讓我們在善惡、順逆境界中得清淨心、平等心。如果我們在順境裡生貪愛,逆境裡生瞋恚,就又墮落了,離開惡道沒幾天又要回去。佛說六道輪迴的眾生,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如果我們不能認清環境,不能接受菩薩的教誨,那就是業障太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這是事實真相,墮到地獄壽命無量劫。
法身大士們示現在六道,與邪惡和光同塵,表面好像與這些人造作沒有兩樣,其實心地清淨慈悲,種種造作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所以他能制諸毒,在境界裡染而不染,相上好像是染污,心裡一絲毫沒有沾染。凡夫沒有這個能力,就要懂得遠離。所以古時候修行人,道場建立在山林人跡罕至之處,這就是與社會隔離。如果不隔離,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免動貪瞋痴的惡念。
由此可知,真心可貴!真學佛,不欺騙自己、不欺騙眾生,你用的就是真心。如果還自欺欺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管用,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踏進念佛堂,幾個人會得一心,幾個人會高品位往生,就看他用的是什麼心?如果是究竟圓滿的真誠心,決定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到那裡就作佛、成佛了。《華嚴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用真心!用一點點真心,是圓教初住菩薩;再多一點,是二住菩薩;用究竟圓滿的真心,就是如來果地。等覺菩薩的真心還摻雜一品無明未斷,就不圓滿。曉得這個道理,為什麼不用圓滿的真心?用真誠心待人,以德報德,以德報怨,這是菩薩道。忘恩負義,以怨報怨,這是三惡道眾生。用妄心就墮惡道,用真心就超凡入聖。所以,別人毀謗、侮辱、陷害我,我都歡歡喜喜接受,依舊以真誠心對他。為什麼?我要作佛,我要高品位往生;他不要作佛,他要搞三惡道。別人冤枉、陷害我,我一定要報復,自己就墮三惡道,這是愚人。
「是大菩薩」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無量劫來沒有離開六道,他也像釋迦佛一樣用千百億化身,「頭頭救拔」,頭頭猶言處處,到處救拔眾生。地藏菩薩隨類化身,我們時常遇到而沒有覺察。我們起惡念想做壞事時,有人來勸導我們,那個人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地藏菩薩無時無處不在,他勸導我們,我們不肯接受,仍舊造作罪業。一切諸佛菩薩的化身都沒有一定,感應往往在剎那間。諸佛菩薩藉我們周邊的人,佛菩薩附身就是佛菩薩的化身,在那幾分鐘當中,藉著任何人身或物身,只要能觸動我們,讓我們覺悟回頭,都是佛菩薩。《華嚴經》說,凡夫只有我一個,除我之外皆是諸佛菩薩化身,示現來度我這個剛強難化的眾生。無論善人、惡人、順境、逆境,都是諸佛菩薩應化的,能作如是觀,回頭是岸,我們這一生當然能得度。「如是眾生早令解脫」,解脫就是得度,解是解除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脫是脫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這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期望。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造作這些罪業,招引許多惡鬼上門作亂,母子得不到安穩。
佛法裡面,因果的事情講得很透徹,欠債一定要還錢,欠命一定要還命。連極小的動物都不可以殺,牠有生命,牠也有瞋恚心,你殺牠,將來牠有勢力的時候一定殺你。佛說「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你騙別人,會遭遇別人騙你,你欺負別人,一定遭遇別人欺負你,什麼樣的因一定得什麼樣的果報。我們明瞭這個道理,為什麼不做好人?為什麼不多做好事?做好人、做好事,你有好的果報。
世尊這一段開示,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示,惡道許多鬼王都是諸佛如來應化在其中,也有許多法身大士在這裡面修行,正是《普門品》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現身說法必定與眾生緣分成熟,「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就度不了,有緣才能得度,縱然跟眾生結的是惡緣也行。像主命鬼王在三惡道現身,那是眾生惡緣成熟墮在惡道,菩薩也不捨棄,也到惡道來示現同類身,勸導他們回頭,斷惡修善。我們與一切眾生最殊勝的是結法緣,法緣裡面不帶煩惱,對自己、對別人都減少障礙。緣裡面縱然是善緣,善會變成惡,所謂樂極生悲,愛到極處就生瞋恨。學佛就是學做一個明白人,我們跟一切眾生結淨緣,善惡二邊都捨棄。捨不是事上捨,是心上捨,事上善惡遇到了,免不了接觸往來,這就結一切善惡緣,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善緣也是淨緣,惡緣也是淨緣,要懂得這個道理。無論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如果我們起心動念有好惡、有取捨,這個緣就是染緣,染緣的果報很苦。如果接觸一切人事,自己做到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善惡境界都是淨緣,在淨宗講都是淨業。淨業的果報,念佛是決定生淨土,不懂得念佛求生淨土,果報多半在色|界天。善決定有善果!不但主命鬼王將來要成佛,所有一切眾生將來都會成佛。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當然會作佛,只是成佛早晚不同而已。所以,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學佛要想功夫得力,決定要把一切眾生看作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有這個覺悟、這個看法,跟佛就接近。對一切眾生就能盡孝、竭誠恭敬,為什麼?他是諸佛。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欲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
「惡毒鬼王」是代表,排名在第一。這是佛菩薩示現鬼王身,在鬼道度眾生。佛門放燄口,燄口台對面用紙紮的那個鬼王青面獠牙,稱焦面大士,那是觀世音菩薩在鬼道的示現。「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鬼在這世間數量太多了,比人多!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鬼居住,人鬼雜居,生活在兩個不同的空間維次,重疊在一起,彼此沒有妨礙。有時人會突然一陣寒毛直豎,感覺到不舒服,那就是遇到鬼,受到鬼發出波的影響。人的磁場與鬼的磁場接觸,人的磁場力量大就不受干擾,人的磁場比較弱就受鬼的干擾,就覺得不舒服。人的磁場特別強時也會干擾鬼,鬼會避開不靠近,不然鬼也會不舒服,所以修行功夫得力的人,四十里之內惡鬼惡神都會避開。修行人還碰到鬼,證明修行功夫是假的,心中還是貪瞋痴慢,鬼瞧不起你,欺負你。心地正直、清淨、慈悲,鬼神尊敬你,怎麼敢傷害你?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損害別人、擾亂社會,只顧自己的利益,就會受鬼神傷害。「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鬼裡面有善的,發菩提心擁護正法,當然他是利益人的;還沒有皈依的鬼,習氣比人還要重,免不了會損害人。一般來說,害人的鬼多,不害人的鬼少,這就是惡習氣重,善念少。多惡少善,同時也說明世間人造惡業的多,造善業的少;惡與惡交感,善與善感應。善惡,最簡單的標準是五戒十善。
「初生之時」,小孩剛生下來的時候,「不問男女」,不管是男孩或女孩。「或欲生時」,小孩還沒出生,在懷孕期間。「但作善事,增益舍宅」,家裡生小孩是喜事,應當做善事,增益這一家的光輝。主管這個地區的土地公、鬼神看到你做善事,就會保佑母子平安。
眾生「脫獲罪報」,罪報指三惡道,脫是脫離,「未久之間」是很短暫,又墮惡道。閻羅王向佛請教,罪人接受地藏菩薩教化,一念回頭就能脫離惡道,縱然在阿鼻地獄也不例外,為什麼很快又回到地獄?
看到別人誤入惡道,我們也要勸導,這是輾轉教化。告訴別人:「你現在想走的這條路,我過去曾經誤入,遇到一位善知識勸導,我回頭了。」幫助別人回頭,從妄想分別執著回頭,從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回頭,這是惡道。諸佛菩薩是善知識,給我們說明這些道理,我們覺悟,所說這些事相我們也觀察清楚,不走回頭路。我們於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不再迷惑,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就覺悟了。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又誤入惡道。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
「臨命終時,若得和_圖_書
聞一佛名,一菩薩名」,臨終之人神智清楚才能辦得到。神智清楚,又有善知識在旁幫助,臨終之人決定不會墮三惡道。墮三惡道的人都是糊裡糊塗去的,哪有神智清醒的人去做餓鬼、做畜生?若平時心地不善,盡做損人利己之事,臨終必定神智迷惑顛倒,墮三惡道。這一段是助念理論上的依據。人在臨終時,我們怎樣幫助他?臨終,關鍵的時刻很短,要有最有效果的方法。無論他一生學佛或不學佛,甚至反對佛的、毀謗佛的,臨終重病躺在床上,他做不了主,我們做主,我們念阿彌陀佛讓他聽,給他種善根。一生不信佛,絕大多數到臨終他會相信,這時候告訴他念佛的好處。他能聽到一佛名、一菩薩名,利益最大。「大乘經典一句一偈」,就不必去找哪部經,這關鍵時刻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你給他一句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概不要理睬!這才是真正幫助他。縱然他一生造極重罪業,因為這個善緣,罪報不會現前。「除五無間殺害之罪」,五無間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個罪太重,鬼王也幫不上忙。造作五無間罪業,臨終若神智清醒,能懺悔念佛,還是能往生。造作惡業之人,只要臨終還有一口氣沒斷都有救,勸他真正懺悔,念佛求願往生,沒有一個不得度。淨宗法門不可思議!一生造小小的惡業,「合墮惡趣者」,墮畜生、餓鬼、地獄,因為你修善,這些罪業「尋即解脫」,尋是時間很短。所以,聞佛名的功德不可思議。
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佛菩薩看到迷惑的眾生回頭了,再警策他,從今以後不可再犯,一定要嚴持戒律。戒律最低標準應做到五戒十善,做到《觀經》三福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即可脫離惡道;再修「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乃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行菩薩道。從惡道回頭轉到菩薩道,就能得樂。要記住菩薩的警策,不能再走回頭路。「此路入者」,這是講三惡道,這條路要是進去,出來就難了。「復損性命」,性命是指法身慧命,嚴重傷害法身慧命。迷人得到佛菩薩的教誨,覺悟後對佛菩薩非常感激,真能依教奉行。
死生是大事,死後往哪一道去,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決定不差。果報現前與否,在於緣具不具足;緣具足,果報就現前。我們助念送往生是幫助一個人去作佛,沒有一樁善事比送人去作佛這樁善事更大的,所以我們要全心全力照顧臨終之人,時刻提醒他要戰勝這些惡道鬼神,讓他得佛接引順利往生。即使造作五逆十惡的人,遇到這樣的增上緣,也能往生。《淨土聖賢錄》記載,唐朝張善和是個屠夫,一生殺牛無數,臨命終時看到很多牛頭人來跟他討命,地獄相現前。他喊救命,正好有一位出家人從他家門口經過,這位師父立刻點一把香叫他拿在手上,趕緊念阿彌陀佛。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了十幾聲,他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他往生了。如果他臨終沒有遇到善知識,決定墮地獄。地獄罪受滿之後,還要變牛去還命,殺一頭牛你就要償一次命,一生殺多少牛你要償多少次命。殺害任何眾生都要償命的,殺再小的動物、殺一隻蚊蟲螞蟻都要償命。我們這一生得人身,可不能驕傲,不能仗著這個身形的勢力去殘害小動物,轉眼之後你就變成牠們的身,你也會遭受別人來傷害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
「知識」指善知識,此處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有智慧、有德能,不僅有能力斷貪瞋痴,有能力防範外面的邪惡,而且還有方法幫眾生解毒。「夜叉諸惡毒等」是指外面的誘惑,內有貪瞋痴慢的惡習氣,外有誘惑,怎麼會不遭難?地藏菩薩遇到「迷人」,在六道造惡業的眾生,「欲進險道」,現在造作貪瞋痴惡業,果報沒現前,很快果報就現前,死後必墮惡趣。菩薩看到這些人就警告,「咄哉」是呵斥,問他:「為什麼要走這條路?」也就是說,為什麼你要造這些惡業,走三惡道這條路?內心貪瞋痴慢,言語造作損人利己,做這些事情就是你想入三惡道。「異術」是方法。你有什麼方法能不受毒害?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於好道。令得安樂。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
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
釋迦佛勉勵鬼王,慈悲弘願不要退心。末法時期,眾生造罪業愈深愈重愈廣,佛唯恐鬼神退心,所以這個囑咐非常重要。我們也要發願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這樣做法也就間接幫助這些鬼王生歡喜心,堅定他們的信願,不至於退心。眾生雖然造的惡業很多,還有一些人行善,糊塗人雖然多,但是還有一些明白人,這個對於鬼王是一種安慰。
世尊非常慈悲,告訴閻羅天子:有疑問就說出來,「恣汝所問」,任憑你提問,我為你解答。佛法最要緊的是破迷生信,有疑惑不問,會在修學中產生很大的障礙。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譬如走路迷失了方向,「誤入險道」,路途中有一些獅子毒蛇猛獸,很危險。
生產時母子平安,應當要修善來答謝鬼神佑護。聚集眷屬殺生慶祝,那就錯了。鬼神的享用跟我們人間不一樣,不可以用酒肉來供養鬼神。上天有好生之德,殺生祭祀是造作大罪業,得不到天地鬼神佑護。
「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菩薩在三惡道勸導眾生,讓他們覺悟、懺悔、回頭。在惡道中,只要能生一念真實懺悔心,立刻脫離惡道。為什麼?因為惡道眾生那一念真誠懺悔之心很不容易生起來,希有難得!道理在此地。凡聖在一念之間,一念覺超凡入聖,一念迷永處輪迴。佛菩薩救度眾生沒有別的,就是勸眾生一念覺,一念覺就超生。超生到什麼境界?要看眾生覺悟的程度。如果徹底覺悟,從地獄就可以超生成佛。《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能令九法界眾生平等成佛,可見淨土法門殊勝,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佛真正能做到教地獄眾生立刻成佛,問題是地獄眾生肯不肯合作,若不肯依教奉行,佛也沒有辦法;不是佛的能力不夠,而是對方有業障。
略舉三十四個鬼王名號,代表三十四類,每類的數量無數。「惡毒鬼王」是所有鬼王的首領,所以列在第一,表的是「十惡三毒,既惡且毒」。鬼王能參與法會,決定不是真正的餓鬼道鬼王,餓鬼道沒有這樣大的福德來參與,他們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應化在其中,所謂「應以鬼神身得度者,即現鬼神身而度之」。度眾生的方法也不一樣,應以惡毒之法來度,就用惡毒之法。所以,佛教化眾生有「折攝」二門,恩威兼施,完全要看眾生的根性,該用威時就用威,該用慈心攝受時就用慈心。「愛語」,不一定是好聽的話,而是真正愛護眾生的言語,你責罵、懲罰他,你是愛護他。六道眾生造作罪業,如何能消除?必須用惡毒的方法消除他的業障。菩薩示現在鬼道、地獄道,大慈大悲,幫助造業的眾生快速的消除業障。「多惡鬼王」,用惡的方法來折服眾生,使他回頭向善。眾生根性不相同,菩薩教化的手段不一樣,我們從這裡面覺悟醒過來,那就是大善知識。一切境緣,我們以真誠心、恭敬心接觸,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在這裡面就得大利益,生真實智慧。
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和*圖*書
世尊答覆閻羅王,眾生又墮惡道的原因是「其性剛強」。這個「性」是習性,不是說本性;習性就是阿賴耶識含藏的習氣種子。講閻浮提眾生可以涵蓋六道眾生,為什麼六道眾生不能脫離輪迴?不能超越三界?就是無量劫來習氣太深太強。一切有情眾生捨身受身,投胎受果報,習氣強者先牽。每個眾生都具足十法界的習氣。地獄眾生也有佛的種子,為什麼不能作佛?他雖有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力量弱,而貪瞋痴慢煩惱的種子強,強的種子先受報,所以墮惡道。「難調難伏」,調是調理、調順,伏是降伏貪瞋痴慢的習氣,相當不容易。
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
這是比喻眾生聽經聞法忽然覺悟,知道貪瞋痴慢是自己嚴重的病毒、外面五欲六塵是誘惑,曉得這是惡道。起心動念與貪瞋痴相應,這是造三惡道業因,一定受惡道之果。知道這是惡道,他自然就退步,「求出此路」,一定要把惡緣斷除。斷惡修善,增長自己的善緣、善力,希望臨命終時善的種子先成熟,能往生善道。一切善因中,念佛是第一善,尤其是念阿彌陀佛,善中之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果報殊勝極了。
這是比喻惡習氣太重,免不了還是迷惑造業墮落。「若再履踐,猶尚迷誤」,我們的警覺性不夠高,穿衣吃飯又起分別、又要挑剔。我們從最小的地方去做,每天吃飯,今天挑這個好吃的,明天講究那個,那是業道苦。貪圖口味、貪圖享受,你在造業,你沒覺悟。釋迦佛當年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挑剔。我們樣樣挑剔,不知道自己在造業。所以,我們要把經教落實在生活中,從現實生活上去反省、回頭,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我們過去生中都在三惡道經歷過,而且經歷無數次。蒙地藏菩薩慈悲救拔,我們現在得人身,把過去三惡道的苦忘得乾乾淨淨。我們看到三惡道眾生,有沒有起覺悟?看到畜生,畜生苦,我曾經做過畜生;看到餓鬼、地獄,餓鬼、地獄苦,我曾經墮過地獄,曾經做過餓鬼,還想不想再做?慳貪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變畜生。我們心中時常還起貪瞋痴,就是「再履踐」,又走回頭路了。才離開三惡道得人身,又繼續不斷造三惡道的業,很快又回到三惡道。
「是諸罪眾,知業道苦」。造業而不覺悟,就叫做業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就叫做業道。反之,就是菩薩道、佛道。佛道跟業道,事上沒差別,差別在念頭,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業道苦。「脫得出離」,脫離惡道;不但脫離三惡道,六道都脫離了。什麼時候脫離?現在就脫離!現在怎麼脫離?心裡對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就脫離了。脫離不是離開環境、逃避世間,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分別執著。譬如吃飯,對於飲食挑剔,就是分別執著,就是與迷邪染相應,搞三途六道,這是業道苦。吃飯怎麼出離?淡有淡的滋味,鹹有鹹的味道,沒有分別執著,什麼都好吃,就能出離。穿衣吃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跟大家過的生活沒有兩樣,一個是過六道的生活,一個是過出離的生活;一個是有分別執著,一個是沒有分別執著;一個心不清淨,一個心極清淨。能永遠保持清淨心,不生分別執著,就「永不再歷」,永遠出離惡道。給諸位說,六道都是惡道,十法界也是惡道。
「大諍鬼王」,諍是鬥諍。現代是鬥諍堅固的時代,要從鬥諍裡覺悟過來,修忍辱波羅蜜,成就禪定波羅蜜。爭到極處大家省悟過來,爭不是辦法,爭太苦。可是要不經過這樣痛苦的鬥爭,他不覺悟,你跟他講佛法、善法,他聽不進去。所以,佛菩薩就示現這個境界,讓他吃盡苦頭,他就回頭。「白虎、血虎、赤虎鬼王」,這三類鬼王,鬼頭如虎,「猛而有威,慢而多暴」,傲慢、暴力。鬼王的福報都是在人間修的,愈是大鬼王,福報愈大。為什麼修大福報還落在鬼道?佛說十法界的業因果報,鬼道是貪心,地獄道是瞋恚心,傲慢是瞋恚裡的一分。修極大的福報,如果貪瞋未斷,將來的果報就是去地獄、餓鬼道做鬼王。「散殃鬼王」,殃就是災殃,瘟疫之類。世間人造作極重的罪業,鬼神先在那個地方給人間帶來許多災變,這些事都是感應。若是修十善業、四無量心,則與天神感應道交。我們起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之念,就跟餓鬼、地獄感應。念頭才起,這些鬼神就來了,帶給你無窮的災難。
主命鬼王很慈悲,不問臨終之人生前是作善或作惡,時刻留意幫助這些作惡的人免受三惡道之報。如果臨終之人生前修一點善根,能增添鬼王幫助的力量。
善知識與其告別時特別囑咐,不僅要自己回頭,還要幫助別人回頭。「親知」,親戚、知交好友。「及諸路人」,不相識的人。無論是男是女,只要見到有人走三惡道,就要勸告他這條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貪瞋痴是最嚴重的病毒,六道三途是它變現出來的。我們心裡有三毒,外面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邪染,就會生病。如果心清淨,身就清淨,境界清淨,怎麼會生病!許多往生的同修都是預知時至,沒有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走得這麼瀟灑、自在,什麼原因?念佛功夫得力,念佛把貪瞋痴念掉,把是非人我、五欲六塵念掉,他就得殊勝的果報。我們能不能把三毒斷掉,將來往生像他們一樣自在?他們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這個事情不在外緣,完全在自己。這樁事情佛菩薩幫不上忙!經典是佛菩薩對我們的開示,為我們說明這些事實真相,而改變心理、轉變境界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改變心理,現前的利益是身心健康。「無令是眾自取其死」,這是大慈大悲看到眾生造惡業不能不勸導。說法勸導也要有緣分,有緣分就啟請善知識來講經說法,教我們如法修行。這是勸導我們要代迷人請法!現在請法的方式很多,可以利用高科技的傳播,尤其是網路、衛星電視。自己一定要依教修行得到成果,確實從毒惡回過頭來,得到真正的善利。讓別人明顯覺察到,別人才肯相信,才能回頭。
你遇到一個好人,他對途徑裡種種危險很清楚,勸你不要走這條路。你懂得、你明白,你可以換個方向走另外一條路,不必去冒險。
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我本業緣」,因為我前生業力的因緣。主命鬼王他所管轄的職務,是專門管理照顧閻浮人出生與死亡的事務。由此可知,人從生到死,與天地鬼神有密切關係。現代人讀這些經文,都認為這是迷信。不管你信與不信,還是要受鬼王管轄。
佛聽了鬼王的報告非常歡喜!鬼王們發心護念這些善人,佛也奉勸大梵天王、忉利天主來護衛鬼王們。這是善有善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知道修善的好處,你也肯去做了。
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老太婆、老阿公,不認識字,沒有社會地位,他們真的放下了,對這世間毫無留戀,他們念佛能成功,他們這一生作佛。我們自以為聰明能幹,結果還要搞六道輪迴,還要墮三惡道。佛教導修行人「以苦為師」,生活在苦難中,對人世間就不會留戀。戒經說「比丘常帶三分病」,不是裝病,三分病是吃不飽、穿不暖,時時刻刻警惕世間苦,知道苦才有出離之心。李炳南老居士一天吃一餐,自己燒飯,用一個小鍋煮麵,放幾片菜葉,過那種苦生活。衣服都是補丁,日常用物非常節儉,不浪費,這是菩薩現身說法。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辯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鬼神經過人的家庭,幾乎天天都有。「城邑聚落」是都市,都市有鬼神。鬼怕陽光,白天陽氣很盛,鬼避開,黃昏時鬼就出來,夜晚十點至十二點,街上都是鬼,好熱鬧。人有人的商店、街道,鬼有鬼的街道、商店。「莊園房舍」,村莊園林有人居住的房屋。鬼王看到有人行善,「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修很小的善事。哪些善事?底下舉幾個例子。「乃至懸一旛一蓋」,古代懸旛幢是傳遞訊息,告訴大眾這個地方有講經、有法會。現代資訊發達,旛蓋對人的作用已經沒有了,對鬼神還是有用處。「少香少華」,一炷香、一瓣花,這是表修行。香表戒定,花表六度。他動了一念戒定、六度的念頭,燃香、供花就產生真實的利益。「供養佛像及菩薩像」,供養是瞻仰禮拜。「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讀經時可以燒香和-圖-書,燒香是供養法寶的。有時讀經念佛會聞到異香,不像我們平常燒的香,香氣很濃,這是有天神從這裡經過,合掌致敬停一下,天人身上有香氣,所以你聞到異香。我們遇到這個境界不必生歡喜心,以平常心看待,就是好境界。
世尊告訴地藏菩薩,「是大鬼王」指主命鬼王,廣義是指地獄、餓鬼道所有的鬼王,都是佛菩薩示現的。科註云:「其事不可思議者,約本而歎跡。」鬼王的本來面目是佛菩薩、法身大士。又云:「又復應知,一切皆是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若了此意,則於諸聖權實化門,思過半矣。」以《楞嚴經》的話做總結,結得好!確實如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其實比世間凡夫的數量還多,化現在我們周邊,天天跟我們接觸,很可惜我們不認識。佛教化眾生有一個成規,決定不露身分,身分一暴露立即就走。露了身分,還住在世間,那是妖魔鬼怪藉此方式來欺騙眾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青蓮法師註解說:「昔生公說法虎丘,有一鬼現身,日來聽法,生公諭其託生。鬼答以詩云:做鬼經今五百秋,也無煩惱也無愁,生公勸我為人去,只恐為人不到頭。」道生法師看到一個鬼現身來聽法,勸他投生人道。鬼說他作鬼已五百年,沒有煩惱、沒有愁,還是作鬼好,鬼聽經也會開悟。
「爾時」,說完利益存亡品之時。「鐵圍山內」,陰曹地府所在之處。「無量鬼王」,這些鬼王是閻羅天子所管轄,他們跟地藏菩薩一同來參加法會。
閻羅天子在法會上請法。「我等」,等的範圍很廣,可以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幽冥之主。「我等獲善利故」,參與法會他們非常歡喜,聽佛菩薩們的開示,這就是獲善利。可是聽後還有疑問,「敢問」是謙詞、敬詞,希望世尊開導,破除他們的疑惑。
「主疾鬼王」,疾是疾病,人有病,這個鬼王一定會現前。生病時,心清淨、慈悲、誠敬,遇到的醫生,開的藥方,提供的藥物,治療的方法,就能感得主疾鬼王的幫助。如果心地不清淨、邪惡、妄想多,鬼王就找麻煩,會病得很苦。「主險鬼王」,管轄高山、大海這些危險的區域。出門旅行前的一個星期,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號滿萬遍,就能得到善神保佑,旅途平安。為什麼?我們能尊敬地藏菩薩,依地藏法門修學,鬼王看到生歡喜心,對你禮敬,這些險要之處,凶災往往都能避免。「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有三隻眼睛、四隻眼睛、五隻眼睛。「祁利失王」,有譯作大力天,也有譯作火神,在恆河之南,是印度地區神的名字。「阿那吒王」,中國人稱為那吒,介於天神與鬼神之間,是四王天管轄。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
人起一念善心、做一點點善事,鬼神就把這時候的人當作三世諸佛一樣看待。當然這不是普通的鬼,普通的鬼沒有這個境界。我常講,念佛堂念佛的大眾,每個人都是佛,跟這經上講的有什麼兩樣!因為你在念佛堂時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與阿彌陀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不是佛誰是佛?你離開念佛堂,接觸一切人事物起心動念,又退轉了,修行進進退退的。所以,在念佛堂、講堂薰習的時間愈長愈好。
《長阿含經》云:「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因為這個緣故,主命鬼王期望眾生生時死時,慎勿殺害,應修善緣(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他會護佑生者安樂、亡者不墮惡道。
佛告地藏菩薩,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大家。主命鬼王是菩薩(法身大士)示現鬼身,來主持一切眾生生死之事,他並不是真正的鬼。
「主畜鬼王」,畜是畜生,家中養的。畜生也有鬼神在監察,我們對待這些畜生也要有禮。所有一切畜生類皆通人性,我們不害牠,牠也不會傷害我們。「主禽鬼王、主獸鬼王」,這是主管禽獸的鬼王。「主魅鬼王」,魅是妖怪、妖精。「主產鬼王」,主管一切眾生生產的鬼王。「主命鬼王」,主管一切眾生壽命延促的鬼王,科註云,「準經:毗沙門(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主護四天下人命。岳府有管天下生死案判官」。
地藏菩薩的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為什麼罪報眾生不遵照菩薩的教誨,永取解脫?因為眾生業障太重,內有無始劫的煩惱習氣,外受五欲六塵、妖魔鬼怪的誘惑,到人間又被迷惑,又造罪業,沒多久再墮入地獄。不是地藏菩薩沒有能力,而是眾生不肯依教奉行,才遭這些苦難。
這是先讚歎。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特別是三途,愈是苦難的處所,不捨棄眾生。菩薩教化眾生的方法無量無邊,何止百千方便!本經只說綱領。度化罪苦眾生永遠沒有疲倦,像普賢菩薩一樣,盡未來際無有疲厭。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
「罪報人」,泛指六道眾生。以覺悟人的標準來看,六道的天人也是罪報人。《楞嚴經》上,佛說小乘人也是罪報人;標準是見性,沒有見性都是罪報人。依照《華嚴經》與本經的標準,十法界眾生都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指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十法界裡,都有地藏菩薩的應化身。「拔出根本業緣」,根本業緣就是罪根,以貪瞋痴三毒為本,三毒中又以貪愛為根。菩薩用什麼方法來救拔眾生的苦難?不是用神通,神通救不了眾生,菩薩用教學。眾生造的罪業,自己一定要受果報,佛菩薩不能代你受。你信菩薩、拜菩薩,你也不能得救。怎樣才能得救?你回頭就得救。你是怎樣迷惑的,怎樣造罪業的,怎樣受苦報的,佛菩薩把這些事情給你講清楚明白,你覺悟之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得度了。我們在經典中看到,地獄眾生才生一念懺悔之心,生一念善心,就離開地獄。眾生接受佛菩薩的教導,覺悟之後就能變化氣質,能變化他的行業惡報。佛教導眾生「悟宿世之事」,最低限度認識三世因果,肯定善惡的果報,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是很淺顯的因果;更深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佛對十法界一切眾生講經說法,無非是幫助大眾開悟而已。《法華經》云「開示悟入」,將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的綱領,一語道破。開示有淺深廣狹不同,悟入亦如是。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
「飛身鬼王」,飛行夜叉一類。「電光鬼王」,眼睛像閃電一樣,形狀非常凶惡,看到令人生畏懼。「狼牙鬼王」,此鬼牙尖外向,如狼之牙。「千眼鬼王」,眼光非常銳利,極其細微他都能觀察得很清楚。「噉獸鬼王」,此鬼以獅子、虎豹之身形示現在世間,專門吃動物;畜生受此業報,是因為過去生中在人間造作惡業墮畜生道,在畜生道裡還有餘業,要受鬼王之害。「負石鬼王」,負石擔沙、填河塞海這一類的鬼。江河氾濫,堤壩快要崩毀,鬼王就抓小鬼來填塞堤壩的漏洞。當然他所找到的,都是造作這一類業報的人,你不造這種業,這些鬼王你看不見、遇不到,凡是遇到,那是你自己的業感。如果沒有這個業,連作夢都夢不到。
「主耗鬼王」,耗是損耗,財物損耗,「主禍鬼王」,禍是災禍。《太上感應篇》云:「天地有司過之神」,司是管轄,天神、鬼神都常到人間來調查、記錄,「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就是數,壽命、福祿是數,「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這一生的財富,命裡定的;命裡沒有,用盡心機也得不到,命裡有的,你一無所求,到時候它自然來了。想得財富,要修財布施,愈施愈多;想得聰明智慧,修法布施;想得健康長壽,修無畏布施。你所希求的果報,果必有因,不修因哪來的果報?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造作一切罪業,掠奪別人的財富據為己有,以為自己聰明,哪裡知道天地鬼神看得清清楚楚,作惡必定折福、損壽。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https://www.hetubook.com•com
以「等活地獄」做例子,這是八大地獄之一,這個地獄眾生的壽命與四王天一樣,人間五十年是地獄裡的一天。罪人離開地獄到人間來,在人間又造作罪業,縱然活上一百歲,死後又回到地獄。在地獄才兩天的時間,怎麼去兩天又回來了!
遇到善知識教導,伸出援手把我們從惡道拉出來。心惡、口惡、行惡,就是造作惡道業,將來必墮三惡道。已經墮到三惡道,提攜接手非常困難。佛度眾生特別重視人道,在地獄門口還沒進去,拉回來容易;進去之後就不容易拉出來。所以,大乘經典要常常讀誦、講解討論,提醒自己斷惡修善、依教奉行,回頭是岸。回頭之後你決定能達到好道,好道是佛道、菩薩道。你能得到永恆的安樂!現前身心安穩,法喜充滿。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
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
「主食鬼王」,五榖神、灶神之類,專管民間飲食。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不能離開飲食。如果我們飲食無度,不懂禮節,主食神就不歡喜。如果糟蹋糧食,罪過就很重。每逢飲食都能想到世間還有許多地區的人受飢餓,這是慈悲心流露,這就是積功累德。先有這個念頭,遇到這些災難你一定會援手幫助,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小了。念念能為眾生、為社會,決定有好處。好處雖然眼前你見不到,鬼神已經記錄,積小善成大善,積得多這一生就受報,不必等來生。我們在《了凡四訓》看到,袁了凡明白道理之後,一家人都修積功德,他得的是現世報,他命裡沒有功名,以後考取進士;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七十多歲;命裡沒有兒子,他得兩個好兒子。這是我們的好榜樣。世間愈是有錢的人愈吝嗇,沒有現前的利益他不肯捐錢,把名利看得很重,這樣的人,福享盡就沒有餘福。
「轉讀尊經」是讀誦大乘。天天讀才不迷惑,不為外境所動。讀經就是聆聽佛菩薩教誨。「念佛菩薩名號」,這就是持名念佛。最殊勝、最穩當、最快速、最有效的修行方法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一心稱念,就得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有智慧才能修一切善業。「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修福,使臨終之人脫離惡道,生三善道。亡者的冤家債主或惡道鬼神,因為他有這麼大的福,而暫時退避。退避,他等待下一次機會,你在糊塗沒人幫忙的時候,他就又來了。諸位要曉得,跟一切眾生結的冤沒完沒了,誰肯輕易饒過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決定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遇到對我們惡意毀謗、陷害我們的眾生,要以真誠恭敬心、懺悔心對待,不能有一念報復的心理,否則這個結更牢,生生世世報來報去沒完沒了。不如完全接受,毫無怨言,對這些惡人不但沒有惡意,我們還有敬意,這個結化解了,這筆帳一筆勾消,好事!印光大師教我們「做還債想」,事情就沒有了。不跟任何人結冤仇,以德報德、以德報怨,我們在菩提道上就減少許多障礙,在世間從事種種事業也會減少阻礙,成功的機會就多了。
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
「魍魎精魅」是妖鬼,他們喜歡吃腥血。主命鬼王早就命令土地公及所管轄的小鬼靈祇,他們來保護母子平安。
下面說個比喻:「有人」是指六道眾生,「迷失本家」,迷失我們的真如本性,「誤入險道」,險道是指六道輪迴,在此地特別指三惡道。現前社會,我們六根所接觸外面的境界,就是經上講的「夜叉、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六塵境界哪一樣不是在毒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楞嚴經》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就是夜叉、虎狼獅子蚖蛇蝮蠍這一類,看到是人樣,心裡充滿貪瞋痴慢。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是險道。「須臾」是很短暫的時間。在現前社會,我們六根所接觸的無不是誘惑,須臾之間就中毒,中毒後將來果報決定墮三途。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
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這是不懂鬼神的意思,造作罪業了。家裡生小孩,殺生「取諸鮮味供給產母」,與被殺的眾生結下冤仇,這筆帳就記在母子的身上。產後進補,素食供養產母決定健康,她心安,又能得佛菩薩、鬼神的護佑。殺生是造業,決定不能殺生。「廣聚眷屬」,親朋好友到家裡來道賀,免不了殺生慶祝,「飲酒食肉」。家庭富裕的就「歌樂絃管」舉行宴會,請戲班唱戲慶祝。「能令子母不得安樂」,你們歡樂,鬼神看到瞋恨,不保佑你,被殺的眾生將來也要討命。如果我們明瞭因果報應的道理,「吃牠半斤,還牠八兩」,決定不敢再吃眾生肉。
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命終彌留之際,神智不清,記憶力喪失,認不得家親眷屬,甚至不省人事,縱然遇到善知識也幫不上忙,這是業障深重。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鬼王「各有所執」,有各自執掌的職責,「所主」是管轄的範圍。他們承佛威神加持及地藏菩薩平時教誨這個緣故,才能跟地藏菩薩到忉利天宮參加法會。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
「結惡」,造惡不是一生一世,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種種惡業習氣糾結纏縛。惡,歸納就是貪瞋痴三毒,所有一切惡業都從這三條發展出來,當然就要隨業受報。「習重」,習氣很重。「旋出旋入」,旋是很快,旋出,出離三惡道,生在三善道;旋入,又回到三惡道。墮入三惡道之後,出來不容易!菩薩在三惡道教化眾生,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不足,他不接受,佛菩薩也無可奈何。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苦口婆心教化眾生,有幾個人相信!「勞斯菩薩」,指地藏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無量劫來菩薩不疲不厭度脫罪苦眾生。諸佛菩薩在六道度眾生,先度根熟的。《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成熟了。接觸淨土法門,能信能解這是善根,能行能證這是福德。淨宗的「證」就是往生。肯念佛,真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證果。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這是因緣。凡是根熟的眾生,不是偶然的,無量劫的薰修在今天成熟,機緣非常希有難得。
此地關鍵是「大供養」,就看家親眷屬肯不肯做?有許多得老人痴呆症的,實在講都是富貴人家,他的家親眷屬忙著爭財產,誰給他做大供養?死活沒人問,想盡方法奪財產,這個人就可憐,到三惡道去了。家親眷屬如果是明理的人,想救他,就要把他的財產拿出來修大供養。經中告誡我們,要趁活著的時候修,分分利益自己得,才能避免晚年得這樣的病苦。兒女、朋友靠不住,真正靠得住的是自己,趁著自己健康時全心全力修大供養。大供養要怎麼修?修供養要有智慧,要親近善知識。明白佛所講的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你就曉得大供養應該怎樣修。具體而言,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供養就大了。離苦是離三惡道、離六道輪迴、離十法界;得樂,真正之樂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道場中,每天講經二小時,幫眾生破迷開悟,念佛堂每天十二小時念佛,幫人離苦得樂,這是大供養。國內外的天災人禍,我們全心全力救災,這也是修大供養。能捨財修福,財源滾滾而來;法施,增長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整個佛法,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布施。只要肯修善因,決定得善果。依教奉行,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遇到再大的艱難、再大的災難,你能安穩的度過,不會失去清淨自在,這是學佛現前所得的利益;往後的利益更是殊勝,果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要趕緊修大供養!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能抓住機會,成就自己無量無邊的智慧、福德。
這是禮節。閻羅天子向世尊請教,決定不忘地藏菩薩是自己的老師,也看看老師,向老師打個招呼,求老師加持。
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