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後還有一點真義要向諸位宣說:其實學佛不是很困難的,不過是要找出真正的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宰。因為凡夫每日隨著外境輪轉,背覺合塵,妄認四大聚合的臭皮囊是自己。其實身體不過是個旅館,我們的妄心暫時寄居其中,一但房子壞了,就得搬家。今天住在人房子裡;明天住在狗房子裡;再過些天,可能要住進豬房子。加此輪迴不息,要受無量痛苦。我們既然了解色身的虛妄,就要放下對身體錯誤的觀念執著。這個臭皮囊既不是自己,各位可能會想,那麼心是自己了。但心也不是真實的自己,怎麼講呢?此心是念念遷流,逐境生滅的對外馳求,變成煩惱心。我們學佛好此淘沙金,把沙子淘掉,金子就現前。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真金,煩惱心就是沙子,金子一旦淘出來,再也不會變為沙,此中至理,各位當深思。
如果六根不淨,猶如人在暗室裡,黑暗沒有光明;在黑暗之中,只有苦惱的感受!
再說六道之中,天道眾生壽命太長,貪享福報,不知回頭,容易墮落。修羅眾生好勝喜鬥,殺心極重,墮落更快。畜生道眾生弱肉強食,彼此相瞰,見血而死,餓鬼長年饑渴,怖畏驚恐和*圖*書,十分可憐。地獄眾生痛苦難喻,受苦無邊,無有出期。唯有人道小有福報,受苦較少;又因壽命太短,無常逼人,致易發起菩提心,求出苦海,所以修成佛陀必在人間。我們今日得此人身,在慶幸之餘,豈能不把握光陰,精勤修行,及早超出輪迴,見性成佛。
佛說般若心經是要救度世間的有緣善男信女。使其離開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以及五陰熾盛苦。這八種苦,是人人都離不開的!家庭中的父子、母女、夫妻、兄弟,有些離開了就引起無限的痛苦。有些兒女不在了,做父母親的想兒女的想瘋了。這就是其中的愛別離苦。總之,六親眷屬是前生的冤業,今世卻偏偏聚在一起,互相纏繞。真是說也說不盡。諸位想想看,是不是苦呢?
為什麼說人身難得?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和合而成,當父母交會之時,中陰身爭相入胎。爭胎者三十餘億,入圍者亦有十億之數,每一精蟲上附一中陰,總在十億之上。女性輸卵管,兩個孔道,分別排卵,精蟲流不到排卵方面,永不成孕;其能得入者,在內互相殘殺瞰食,結果只得一個,孿生者甚少,和_圖_書不比豬胎能生十二個之多。若再以長遠眼光來看其他眾生,如每條鯉魚散卵有十億之多,比較之下可知人身得之不易。世界上許多自殺的人毀棄寶貴生命,實在可惜。
釋迦佛觀察到這些因果關係。前生的怨憎,今生聚合在一起。到頭來不是你不要我,便是我不喜歡你。有時,就是不說,內心也起了一種怨,再由怨生恨。而這、怨怨恨恨,又常生在一家之中!因此,佛所說般若心經是要大家能脫離八種苦而得到極樂。你們說這部般若心經的了義經意有重要否?所以佛說『飯可以不吃,經不可不聽!』
今日開始講這部經,就是講演了義智慧。這有什麼作用呢?這是因為現世間眾生在受苦!不但受苦,而且是受極苦,是輪轉不停的苦!這是一部了義經,因此,先說了義般若。聽後要起心觀照,把苦都吐了出來;使一切苦消除,而得到安樂、自在。從文字中來了義智慧到觀照智慧。那麼,觀照要從何處觀起呢?就是聞外境的一切聲塵。外間所說的言語章句,由般若心經經文到所演義的各種事態,是是非非,什麼都有。佛是要使我們起心觀照般若,了悉你所聽到的是是非非,皆由心www.hetubook•com•com所起造,便可消滅心之妄念而離苦得樂。
要明白觀照,反聞自性。好像觀世音菩薩一般,從耳根反聞,而得到聞的智慧。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來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不落分別之心,便是觀照般苦。大家要知道,佛說法並不是一句兩句便完畢的。請不要怕麻煩累贅,聽了之後,所有的麻煩都會了脫、那時可說是一片清淨心了;也可以說你的一念心是乾乾淨淨的了;那一切的苦也都給解脫了!
今天選擇釋迦牟尼佛所說般若心經,目的是要大家離苦得樂。就算家中有一人能起心觀照般若,那就是一個佛化的家庭了;便是一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快樂之家。因此,聽了般若心經便不會辜負你的一生。你生生世世所作的業障,都會消除。也就是要大家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至於說到佛法難聞,這是因為當今全世界上佛教僅有數量而少實質,眾生雖發心學佛,卻聞不到正法,畢生苦修,得不到究竟解脫。而現時所要講的無上心地法門乃是釋迦世尊成佛經驗歷程,至圓至頓,見性成佛,直趨毗盧性海,此法門珍貴異常,非常稀有難聞,我們今和*圖*書日能聞此無上心地法門,實在是非常殊勝之因緣,大家必須珍惜,好好聽聞,思慮實行。
我們今日學佛,必須進一步體認——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方能痛切發起菩提心,認真精進修行,而獲得究竟解脫,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現時我們有緣,也承大家善男信女之不嫌,法真來此演講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勉精進佛法,由於一個家庭或人人,如果能常常聽聞佛法,就不會隨便生氣,那就皆大歡喜。所以佛教家庭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因能從佛法中得到妙藥,心底裡得到淨化進而無煩惱故。佛所說心經是對十方諸善信修行者所演說的。心是人人都有;這一念心便具足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因為人人都有心的緣故,因此人人都有這種智慧。我們在座諸善信,行者都應該知道。這種智慧具有三種意義,就是三種般若:(1)了義般若;(2)觀照般若;(3)實相般若。金剛經中釋義:『金剛含三義,堅、利、明也,此喻三般若。』一、堅者,堅固,不為諸物毀,此喻實相般若。體不變,妙用隨緣,是空而妙有義。二、利者,鋒利,能毀一切物,此喻觀照般若。當定一念心觀和-圖-書照五蘊等皆是空相,照見生老病死之身亦是空相,照見生住異滅之心還是空相。如是觀察,如是觀照,能度一切苦厄。三、明者,光明潔淨無染,此喻了義般若。用文字為助緣,無文字無可說。文字性空了義故。我們一個心是具足這三種智慧的。這部般若心經所說的是了義智慧。諸位要知道,般若心經名為了義智慧乃是從釋迦牟尼佛之實相大慈悲心中流露出來。
釋迦佛是希望我們受苦的人要起心觀照般若,是怎樣觀起法呢?眼觀色,不起分別心。從耳根聽也不起分別心,不要分別外間的是是非非,鼻不分別香臭、舌不分別苦辣、身根不分別離合粗細……,那時,我們的心便得清淨了。『六根清淨方成正覺』,就是這個意思。
懂得觀照,觀照來,觀照去,離一切苦,得一切樂。說個比喻:加果人沒起心觀照,就像躲在黑暗的屋裡一樣,一念心糊裡糊塗,全無光明。等到聽了佛說的般若法門,並能用上這個功夫,便加同在黑暗的屋裡點了明燈;點上智慧的明燈。通過明燈的光明向外照見一切,透徹無礙。這個,便是你本人的心光顯現。這樣,才能離苦,才能得樂。其他的法門恐怕易入岐途,長久輪迴在六道之中受苦。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