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乃出到菩提,謂出離生死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
是故諸法如,到彼岸,諸法不如,是此岸,所以這一品古人名為「出到菩提。」
如來者,是諸法的無生義,一切法無生,從無生而來,來成正覺,無生亦是諸法的如義。
如來者,是諸法的空義,有一法不空,不能稱為如來,一切法空才稱為如來。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和圖書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得心空,法體空寂,是為無實;寂滅體中,一切智具足,萬行俱備,恒河沙功德用之不盡,是為無虛。
有法即有心,有心即未能空心,心不空,如何明心?有法亦即法不空,法不空如何得法?既不明心又不得法,然燈佛又怎麼能為釋迦授記?
如,汎指空、無生、無滅、無相、無來、無去等,有相、有生滅去來,不是如,無相、無生滅去來,一切法空,此空與彼空無二無別,便是一如,一如,是打成一片之意;到了彼岸,萬法皆如,煩惱即菩提,一切法都是佛法。
佛坐道場,亦無有法能和-圖-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始坐道場,不得一切法,空拳誑小兒,誘導於一切。」一切法空,才能得菩提,法空即心空,心空即明心,若法不空,心不明,不能得菩提,故云「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乃明心菩提,一切法空,就是明心,無法可得,便得菩提。
說到這裡,有些人會有點疑問:不錯,釋迦佛發菩提心時,「無有法」而發菩提心,亦無有法而得菩提,因為菩提是諸法的如義,一切法空便見諸法的真m.hetubook•com.com如,但是如來成佛時,可能有法可得,故云「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些人認為如來坐道場成等正覺時,有菩提之法可得。
授記,是如來金口所說,將來必定成佛,授記時的名號,成佛時決定不會改變。

如來者,是諸法無相義,從無相而來,來成正覺,是名如來。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佛於然燈佛所,無一法可得,是謂明心菩提,明心就是菩薩,故然燈佛與釋迦如來授記,若當時世尊有戒法、定法、慧法、六波羅蜜之法可得,是為法執,著了法執,以為有法可得而得菩提,然燈https://m.hetubook.com.com佛則不與世尊授成佛之記。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所以我們不能執任何一法,例如念佛,念至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空,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義即理之意,「諸法如義」,即諸法的真理是也。


上文講「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文世尊問須菩提,如來昔日在然燈佛所,是否有法得菩提?須菩提答:「不也!」
菩提無有一法可得,是為無實,惟是從菩提流出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是為無虛,例如摩尼珠,其體清淨是無實,而能流出一切寶即無虛。

如來者,是諸法無滅義,一切法無滅就是如,從無滅而來,來成正覺。和*圖*書
一切法從緣而生,緣生性空,是故一切法皆是空,萬法一如,是諸法的空義,亦即諸法的如義。布施空、忍辱空、般若空、三十二相空、微塵空、世界空、萬法歸空,此空與彼空一如,無二無別,古時空與現在空亦一如,就是諸法的如義。

一切法空,實實在在無有一絲毫小法可得,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釋迦如來授記。
釋迦如來於然燈佛所,聞法心空,無得法之心、無得法之人、亦無所得之法,心空、人空、法空,不見有一小法可得,「無有法」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段文很重要,得菩提與否,只是一線之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法,不得菩提,無法,即無得,就是得菩提,有法則有得,不見菩提,所以世尊再詳細的解釋其義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