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慶二年,長安慶善寺,有一位和尚名靈幽,突然暴亡,見有二使者帶他見閻王,王問他在世間習何行業,他說:「我常誦金剛經。」閻王立即施座,並請他朗誦,於是靈幽法師把金剛經背誦出來,誦畢,閻王說:「你的經文少了一段,猶如串花線不續,真本現在濠州鐘離寺石壁上。」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凡夫色身,以壽為命,諸佛如來以法為身,法身以慧為命,須菩提解空第一,深解般若,般若就是法身慧命,故稱慧命須菩提。
所以修行求道,要退,不是向前,向前是所www.hetubook.com.com
得心,「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直至退無可退,妄心滅處即菩提,就是證道之時,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妙高峰禪師在天目山閉死關,曾說了一首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若想見水中天,一定要低頭才可以見到,「六根清淨原是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插秧時,向後退一步,才插一把秧,退兩步,插兩把秧,直至退無可退時,滿田秧都插好了。
須菩提問:「可有眾生於如來滅度之後,聽聞如來上述的法身無法,能說一切法;法身無相,具足諸相;法身無身,具足一切色身,會否相信呢?」
眾生無生,從緣而生,從惡緣,有三惡道的眾生生,從善緣,有三善道的眾生生,從小乘的緣,有聲聞緣覺的眾生,從利他的緣,有大道心的眾生,從慈悲喜捨的緣,有無上眾生。https://m.hetubook•com.com眾生無生,隨緣而有一切眾生生,是名眾生。
若著諸相,便有能見的我,及所見的相,有能見的見分,所見的相分,見、相二分就是業識,業識就是無明,有無明業識便不能見法身如來,只有無明分分破,業識分分空,才可以法身分分證。
如來得菩提是無得而得,生滅心盡,不生滅心現前,就是菩提,故云:「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若有絲毫少法可得,即有無明在,不名得菩提。
古人云:「為學日益。」求世間學問要日日增加,越多越好。「為道日損。」求道要損煩惱、損妄想、損名利,外捨境、內捨心,拾無可捨,即得菩提。所以坐禪的人,不與萬法為侶,妄想空、身空、心亦要空。
眾生不是有,亦不是無,故不可以說眾生是有,亦不可以說眾生是無,如夢中境,不能說有,亦不能說無。眾生如hetubook.com.com幻如化,不落有無,非有非無,就是中道。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由「爾時慧命須菩提」起,至「是名眾生」止,共有六十二個字的經文,不是由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羅什法師所譯的金剛經,根本就沒有此段文,魏朝菩提流支所譯的金剛經,則有此文。
法身如來無相,所以不應以具足諸相見,具足諸相的是應身佛,應現人間則具足人相,應現龍王則具足龍王相,應現天上則具足天人相,應現鬼身則具足鬼王相,既然法身無相,又焉能以人或天等的具足相而謂見法身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是念」即hetubook.com.com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則心有生滅,有無明才有生滅,如來破了無明,心無生滅,是故不會起心動念。心無生滅即無能所,無能所則不會作是念:我為能說,法是我所說,我有所說法。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凡夫說法,先動心念,是以生滅心說生滅法,凡夫以生滅心、能所心說法,所以認為如來亦以生滅心、能所心說法,故謂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不了解如來說法之義。
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法身如來無法而說一切法、無相而具足一切相、無身而具足一切色身,其道理就等於眾生無生,隨緣而有一切眾生,云何言眾生不會相信呢?
靈幽和圖書醒過來,把經過告知朝廷,朝廷於是下令把這段文加進羅什法師的譯本內,羅什法師稱須菩提為長老須菩提,流支則稱須菩提為慧命須菩提。
所得心盡,就是佛;無得,就是菩提。
如來以寂滅心契寂滅法,以無心得法,亦以無心說法,又何能以有心說法,若有心,只可以說生滅法,生滅法不是佛法,佛以無所得心證到寂滅法,又以無所得心說寂滅法,無所得心則無所說,「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所以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若眾生是有生,有生而生,就等於頭上生頭,無有了期。
法身無相,即非具足三十二相;法身非相而能現三十二相,所以法身名為諸相具足。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眾生本來無生,五蘊和合,假名眾生,假名即是空,眾生空,即非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