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口人迎動脈的正負脈波表 | 正運 | 負運 |
---|
手足三陰經 | 手足三陰經從足走腹由胸走手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脈口(來)的脈象 | 手足在陰經從手走胸由腹走足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脈口(去)脈象 |
---|
手足三陽經 | 手足三陽經從手走頭由頭走足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人迎(去)的脈象 | 手足三陽經從足走頭由頭走手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人迎(來)的脈象 |
---|
和*圖*書左手脈口以診候左側手、足三陰經的正、負運動脈象、右手脈口以診侯右側手、足三陰經的正、負運動脈象;左人迎脈以診候左側手、足三陽經的正、負運動脈象,右人迎脈以診候右側手,足三陽經的正、負運動脈象。並比較脈口和人迎,所釋放的脈波能量之大、小、強、弱而辨別一倍、二倍、三倍以及陰、陽的太過或不及。
脈診乃醫生診察患者之正、負脈波運動的傳感意識,所以醫者必須靜心靜息,集中精神,細心分別默識神會而體察出患者的不平之處或獨異之處,即是病灶之所在。無論是用針灸、按摩、還是用中、西藥治療,均要從hetubook.com.com調平上、下、左、右的陰、陽經脈而著手,如調治得陰陽四處;仰左右脈四處(即左右脈口左右人迎)動脈平衡,才為「上工平氣」而疾病亦祛。
又如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平脈法篇》仲景師曰:「人迎脈大,趺陽脈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陽平等為逆,人迎負趺陽為大逆,所以然者,胃氣上升動在人迎,胃氣下降動在趺陽,上升力強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為逆,大逆則死。」
《素問.玉機真髒論篇》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歧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而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和*圖*書「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夏脈如鉤,何如而鉤?」歧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關於診候「人迎脈」的證例:《傷寒論》張仲景醫聖原序云:「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
「秋脈如浮,何如而浮?」歧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和圖書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冬脈如營,何如而營?」歧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放回營,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據以上論春、夏、秋、冬四季脈象,唯獨論肝臟脈只講出了「來的」脈象,而未說明「去的」脈象但對心、肺、腎的三髒脈象,都說明了在診脈中有「來、去」之診候,這春、夏、秋、冬四季的脈象轉變,皆指診候兩寸口的動脈而言,貧道若沒有經過那種「功態」的顯像,也難悟透這《素問.玉機真髒篇》所論脈博之「來、去」的道理。、所謂「hetubook.com.com來者」?即正運動的脈波現象,「去者」?即負運動的脈波現象。據以上這兩個證例,可證明古聖人們診察脈象,都十分重視診候正,負往來的脈波。筆者研究十二經脈的道理亦是正、負往來運行機理,與古聖脈診道理是相符合的。但其中之理,只有一點點區別,即分別左。右兩側的脈象運動是「相對立的」升、降、往、來。特列出陰陽「正、負」脈波表於下還當聯繫參考「功態呈現表」即明十二經脈左、右圓通的機理。
以上充分說明張仲景醫聖深明「足陽明胃經」是在升降往來運動,故診察胃氣上升的能量,候在頸兩側的「人迎穴動脈」診察胃氣下降的能量,候在兩足部的「趺陽穴動脈」。人迎與趺陽,皆屬於「足陽明胃經」故能診候胃經的升、降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