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人的氣質性情,是隨著秉賦與環境而異的,但人生的為甘為苦,為喜為悲,則為人自造。各人的心,即各成一小世界,快樂者,無往不見為快樂,悲苦者,無往不見為悲苦,上逮帝王,下至農夫,並無例外。品性反映於實際生活上面的,就是善惡邪正的分別,善良篤厚的人,必盡力於高潔正直的生活,民胞物與,大公無私,而幸福隨之;自私偏狹的人,專逞一己私慾,損人利己,卒致充塞胸臆中者,盡皆悲愁與失望。柏拉圖說:「欲得真幸福,不在擴張家產,而在縮減私慾。」英諺說:「幸福要費最高的犧牲代價才能得和*圖*書到。」日諺說:「抓己身而知人之痛楚。」你假若不滿你目前的際遇,與其冀求環境的改善,毋寧改造你自己本身來得妥當;一個人假若能夠知道自己的短處而努力制勝之,便已抵達幸福之宮的大門了!
生長在安適中的人,大多浮囂而不實,日流於墮敗,故決無幸福可言。德國大文豪哥德,其聲譽、財富、健康、權勢,皆無處不足,但他嘗對人說,他一生中真正感覺到快樂幸福的時間,未曾超過五星期。回教教主奧都拉合曼,際五十年的太平盛世,威權無上,而亦自言一生幸福的日子,僅十四天。可https://m.hetubook•com•com見幸福之不存在於安富尊榮之中,卻在於與苦痛困厄相形之下而產生。沒有嘗過人生苦酒的人,是體味不出幸福的滋味的!
古今豪傑英雄的建立勳業,莫不是與艱難困苦搏戰制勝而來;造福於人群者,其本身往往在窘迫萬狀之中。雪萊的曠世傑作,是在病苦之中完成;莫薩德的偉大樂章,也是成於貧病交迫的時候;韓德爾的罹不治之症,卒乃淬勵奮發而譜成不朽名曲。大抵健全的品性經過刺|激而愈益發達,天才的發展成長,不在安寧時,而在困苦時;不在富貴者,而在貧窮人。都德說:m.hetubook.com.com「富貴實一極不幸之事。」波斯一古哲說:「勿畏黑暗,黑暗實為人生光明的泉源。」幸福之神常隱匿在苦痛黑暗之後,能衝破這個關口,就能與他並坐一處。
艱難與困厄,乃是偉大事業的玉成者,一個人不幸的際遇,便是他未來幸福的試金石。天才的發揮潛力,必定經過多番的顛躓仆蹶。有許多人,不遭困厄,不遇事變,輒常庸碌無所表現,待被無情的現實折磨之後,忽爾化柔弱為剛毅,變愚昧為智慧,難望的幸福,竟不期而自來臨。
沒有影子則光線不明,沒有痛苦則幸福不永,不由勞力辛苦而來的生涯,畢竟https://m.hetubook•com•com不算真正的人生。幸福的成長,必自悲喜兩者更迭相形而後有成,有悲始有喜,有苦斯有樂,苦是樂的種子,樂是苦的萌芽,循環無端,互為倚伏。死原本是極痛苦之事,而柏拉圖卻說:「死是人類幸福的一大要件。」且不說宗教家的天堂憧憬,即普通人一旦脫然無累,一瞑不視,或者且為至樂。所以,賢者深知生命的不可終賴,於是置死生於度外,一切惟依至公至正的義理以求安身立命,而神勇乃生。愛麥生說:「凡人必以克盡人生天職為主要目的,捨此更無最大之幸福。」洞悉這裡面的真理,自能體會怨嗟不平之無益,惶恐退https://m•hetubook•com.com縮反是自戕,惟有欣然赴道,實益便彰然顯露了。
幸福猶如一塊未經解剖的璞玉,不受刀斧的鑿琢,決不會顯露它燦爛的光芒;又如皮球,愈受撞擊,跳躍愈高。世間萬事萬物,應從多方面來觀察,不可僅看一面。那些愈遭苦厄的人,處境殊堪悲憫,似乎不足以說它是美善,卻適足以刺|激他們的意志,磨鍊他們的德性,自有可喜可賀者存乎其中。培根說:「艱苦之中方有快樂與希望」。唯有經過困厄不幸,才能體驗其中的曲折奧妙,比起那些未曾經歷過的人,自然得益不淺,往往才能自此而高,識見自此而高,學問自此而優,幸福的基石已在不知不覺中奠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