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之,一國的制度雖屬完善,然而欲其確實有效,國民必先有真實的品性,否則一切皆成具文。許多國家,表面似乎儼然,不知由於國民性的墮落,道德的腐敗,實已面臨滅亡的深淵。俗諺說:「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外侮之來,全在於一國人民喪失其國民性所致,同胞之間,昧於大義,平素已經自殘,自不免為虎作倀,甚至甘為敵國傀儡,寧有不四分五裂之理?
國家與國民性,其間的關係好比一個人的軀體和血液,不可不有以維持保護之道。一國的國民,失和-圖-書去其國民的特性,猶之人身失其寶貴的血液,其距離死亡祗一步之隔。作為國民的一份子,必須具有忠誠、正直、克己、愛國的操守,國家庶幾有生存之望。
但是,從來制服人心的武器,不在於專制壓力,而在於政治開明;苟不從使國民的道德純固、品性高潔著眼,而惟嚴刑峻法,則人世社會亦將永無健全之望,而國民的真精神,亦無從表現。
個人有個人的品性,一國的人,亦須有其共同的國民性;個人應保持其品性,淬礪而發揚之和-圖-書,國家亦然。苟一國的人就其共同的國民性,發揚光大,然後少數偏私的國民,自然能夠依循多數人的道德範疇,日新月異,不待勉強而自然趨於一軌。像高尚、誠實、正直、勇敢這些美德,若能人人不期然而同赴,則一國國民的精神自然發皇,而國勢日強,否則必定見輕於他國而不為世界所重,外侮紛來,禍變日亟,將無法以善其後了。
必須以個人的自勉自勵,方才能夠保持一國國民道德於不墜。一個國家的人民,應自居於高尚的人種,斯乃為國民https://www.hetubook.com.com自立自重的元氣。一國的歷史,即是由其國民性所寫成,以往那些英雄豪傑的盛德大業,永遠刺|激著後代人的行事,如果一國人民能發其潛德幽光,則國家社會自能改革進步。
衡量一個國家,須先品評國民的價值。國家的大小,不關係乎土地,而繫於國民性;世上每有領土極廣、人口極多的國家,而問其國家,則猥鄙足不齒數,雖為堂堂大國,其實小國不如。希臘人民的資質,本甚優秀,雅典的美術文學,從古迄今,尚無可與倫比者,然而國民性放hetubook•com•com佚冶蕩,道德至為腐敗,所以終至覆亡。羅馬亦是泱泱大國,而其衰頹,亦與希臘同出一轍,人民咸以偷安逸樂為事,羅馬末年,人民行動,無不沉湎於醇酒婦人,糜爛不堪。這兩大帝國所以終於覆滅者無他,全在失其所以生存之道的緣故。
法皇路易十四,問其首相古披爾說:「以法國目前人口的稠密,國土的廣大,何以竟不能征服荷蘭這個蕞爾小邦呢?」古披爾說:「陛下,一國的強弱,實不繫乎領土的廣狹,而繫乎人民的品性,陛下須知征服荷蘭所以不易者,在其國民的堅苦和_圖_書卓絕,勇敢團結。」此一答語可說真有顛撲不破的道理存在。
(全書完)
大凡一國的法律愈為嚴峻,即其國民的品性不足以維持標準的締故。如其國民道德水準高,自不會為非作歹,人人的行為合乎正軌,國家又何由拘束其國民?祗有人民品性墮落,利己心重,不惜作非分逾禮的事,始不得不以法律束縛之,不然的話,那些頑劣份子更肆無忌憚,作奸犯科,無所不為,甚則陰謀份子乘機而起,大事活動,社會陷於混亂,生靈陷於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