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康小聲對從江戶來他身邊擔任家老的長谷川采女發洩不平。不久,家康在江戶當上將軍,建立德川幕府。兩年後他把將軍的職務讓給秀忠,自己隱居駿府。
家康得說服追到伏見的七位將領。
「這位到底不一樣,看來對秀賴殿下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啊。與家康等人不同,他對豐臣家感情深厚,也許會支持我們吧。」
石田三成暗自思忖道。他把秀康那句話做了合乎自己需要的解釋。不久,兩人來到橫跨瀨田川的瀨田大橋西橋頭,走過這座大橋向東去,便是遼闊的近江平原。北近江的山林原野是三成的領地。
關原之戰以家康獲勝告終。
還沒聽完來使所言,秀康就從座上跳起來怒吼道:
家康說道。秀康聽了不禁喜形於色,前後判若兩人,欣然接受此一任務。家康又向他交代作戰上應注意的事項。
慶長四年(一五九九)閏三月三日,秀吉死後在豐臣家內部起到調解作用的次席大老前田利家,病故於前田駐大坂的府邸,加藤清正等人從此有了暴動的自由。利家死後第三天夜裏,他們在大坂城裏發動政變,企圖誅殺石田三成。三成事先覺察他們的計劃,隻身逃封伏見。加藤派跟蹤追擊,這批人有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細川忠興、加藤嘉明、淺野幸長以及池田輝政等。
「我倒像被投進了雪牢似的。」
「要放棄宇都宮城嗎?」
會議立即轉變成作戰會議,具體商議如何討伐三成。結論是由福島正則、池田輝政等豐臣家大名組成一支先鋒部隊,立即動身向西進軍。家康則決定先回江戶,然後率領德川軍沿東海道向西,並讓嫡子中納言秀忠帶領德川第二軍,取道中仙道而去。
一切如願以償,家康滿意極了。家康日後的命運可說是在這七月二十五日的小山軍事會議成功奠定基礎的。
今日比賽,精采萬分。
「想請你當我的警衛。」
「混帳!」
「是的,要放棄。」
「可用如此這般計謀。」
家康回答。這個「戰」字使秀康大為興奮。秀康如此英氣勃勃,至今卻不曾打過仗。他曾跟隨秀吉攻伐小田原,也曾在出兵朝鮮時與養父到過肥前名護屋,但是沒有參加野戰。秀康的才能究竟如何,至今還未在實戰中受過檢驗。
三成被追得無處可逃,索性闖入家康在伏見的府邸請求保護。對三成而言,家康不僅是主要敵人,而且正暗中支持敵方七名將領,是躲在幕後的罪魁禍首。這一切三成自然一清二楚,但正因為知道內情,便故意將他一軍。他估計家康不敢殺他。事情果真如此,家康選擇保護他。家臣中有不少人建議:
「這個人過於單純,你們要好好輔佐,別讓他誤入歧途。」
問題是秀康。
家m•hetubook•com.com康的旗本永井直清記載如下。當石田三成在京畿舉兵的重大消息傳到小山城軍營,「秀忠殿下緊鎖雙眉,憂心忡忡;三河守(秀康)眉宇舒展,面露笑容;薩摩守(忠吉)怒髮衝冠,激憤異常。」秀康之所以面帶笑容,是認為如能好好應對,通過這一仗有可能趁大亂之際取得天下。嫡子秀忠則擔心原訂該由他繼承的德川家天下會因此喪失。此一評論並不符合當時事實,卻可視為對秀康和秀忠兩人性格的描述。這則故事一針見血地道破他們的性格,家康不放心的也正是這一點。
自己究竟為何來到這世上?當秀康在越前北庄城嚥下最後一口氣之際,他的腦海裏或許曾掠過這麼個疑問。
家康指點他說,宇都宮城築在平原上,難以據城死守,不如與敵軍在野外決戰。在野外構築陣地,看準敵人全部渡過利根川時,來個長驅迂迴,擺出企圖切斷敵軍退路的態勢。敵軍看到你這一招,定會膽戰心驚,慌忙地龜縮回會津。從戰術上來說,沒有比這更漂亮的了。上杉氏出兵關東,由於戰線過長,必定無法擺脫後方若有危險的擔憂,只要刺|激這一弱點,定能取勝。
翌年七月,三成在大坂舉兵。他細數家康種種罪狀,其大義名分是:討伐家康,保衛秀賴政權。
家康驚歎不已。事後對左右說:
秀康彬彬有禮地說。三成也客氣致謝,並把隨身攜帶的名匠正宗打造之短刀贈予秀康。早在那個時期,三成所藏的短刀已是天下聞名的無價之寶,不惜以寶刀相贈,也許可以說這反映了三成對秀康懷著極其感激和友好的心情。這把短刀後世稱為石田正宗,一直流傳了下來。
基於上述理由,家康決定派秀康留守,讓他守衛宇都宮城,鉗制上杉氏,在關東的東北角遙遙保衛江戶城。為此家康派了德川一族的松平玄蕃頭家清為使者,前去秀康軍營。
實際上,當時甚至傳出這樣的流言:某次福島正則上秀康家,喝醉了的正則扯開嗓門說:
家康心想。只要這樣把他圈在欄裏,他就不會成為其他野心家爭食的肥肉了。
家康特意從座位起身,走到軍帳門口迎接秀康,然後把他讓到另一個房間裏,那種恭而敬之的模樣完全像對待貴客。坐定之後,開始講述這次會戰的戰略。家康說道:「現在我們要撇開東邊的敵人上杉氏去打西邊的敵人,這是關係德川家存亡的時刻。倘若與石田三成交戰之際,背後的上杉氏起兵出了會津盆地、闖入關東平原,乘勢從背後襲擊江戶,那事態會怎樣發展呢?我們德川家非滅亡不可。」
「這下放心了。」
同時他們武裝在大坂的府邸,公開與石田等為敵,甚至有爆發短兵相接的巷戰之勢。家康企圖利用豐臣家這場內部糾紛,時而以豐臣家首席大老身分出面調停,時而暗中挑唆煽動。家康私和_圖_書下支持的是北政所和加藤清正這派,他的盤算是:利用加藤一派,煽起他們對石田派的新仇舊恨,把矛頭指向石田派,驅使一方去整治另一方,最終實現改朝換代的目的。家康覺得,他大可不必動用自己的關東兵團來摧毀豐臣家,而是藉由讓豐臣家親信大名內鬨,待到鬥爭激化的最後階段,自己出面指揮一場大決戰,屆時才發動政變。這就是家康設計的藍圖。按照此一藍圖,家康切實佈置,而佈置的每個步驟都成功了。真是有意思。
然而,連這種預料中的危險也消失了。早在大坂豐臣家發動所謂冬之陣和夏之陣以前,秀康已於慶長十二年(一六〇七)病逝領地,得年三十四歲。死因似乎是惡性梅毒和極度虛弱。
他說,自己生在武門之家,面臨如此大規模決戰,卻受命留守,這怎麼成呢!這道命令我不能服從!我準備今晚立即離開,以先鋒身分率兵沿東海道西進,請將我的意見轉告父君!
「少將,請你一直送他到瀨田大橋!」
這是一樁難度頗高的戰略課題。但事實上家康早已解決了。一方面他已經佈置了伊達氏和佐竹氏等來牽制上杉氏,另一方面上杉氏也不可能襲擊關東。
「上杉家自謙信以來,就是天下聞名的豪強。上杉景勝嚴守謙信傳下的訓誨,家老直江山城守更是精於用兵,其謀略之高,放眼當代堪稱首位,無人能出其右。除非有一武藝高強、才智過人的非凡人物,否則無法與他抗衡。敝人苦思再三,決定請少將擔此要職,不知能否受命?」
人們原以為秀康肯定會發難。例如他每次來到江戶,德川家對他接待之隆重,可說已到過分的程度了:將軍秀忠親至品川迎接,從品川到江戶的路上,秀忠甚至安排自己的坐轎屈居秀康之後。由於秀康堅辭,結果改成兩頂轎子並肩行進。秀忠如此用心良苦,恐怕是來自家康的指示,以厚禮相讓的行動消除秀康的異心。看來正是這些周到安排,使秀康從生至死都無所作為。秀康是個具有戲劇性性格的人,然而縱觀他一生,卻沒發生甚麼戲劇性事件,他既沒發動過甚麼大事,他的人生道路也沒有發生過甚麼大事。
擔任使者的家清嚇得臉色發青,趕緊奔回小山城稟報。家康沉吟半晌後說道:
說幾句題外話。這個時期,德川軍團中有人對家康的三位公子秀忠、秀康、忠吉做出評論。
秀康這麼說著,臉頰上泛起青春的紅暈。三成誤解了他的意思。
意思是,如果豐臣秀賴在大坂起事,你秀康以兄弟的情分加入,那麼我正則二話不說,一定協助你們,這點可以向你保證。福島正則酒後這番話,對江戶政權具有極大的威脅性。
他半要脅半恐嚇道。七名將領聽家康這麼一說,也就不能不服從了。家康當夜讓三成住在自己府邸,打算隔天一早送他出去。然而家康仍不放心,說不hetubook.com.com定清正他們會在路上埋伏,為此家康做了周密的安排。
此時家康人在關東的小山,離秀康的居城結城很近,估計只有二里路。家康為了攻打會津的上杉氏,正在征旅途中。家康是以豐臣家大老的正式身分攻打上杉氏,這次出征乃為天下而戰,因此他率領了一支由豐臣家眾多大名組成的部隊。家康心裏盤算著用這支部隊去打大坂那批大名。
家康如此說明情況:局勢將日益惡化,石田派妄圖謀害家康,正不斷施展陰謀詭計。家康所說的這些當然都是事實,在此之前秀康也已有耳聞。家康進一步說:「然而德川家在京畿只有少數兵力,要進行防衛是很困難的。」嫡子秀忠已奉命回關東,在江戶做好隨時出兵的準備。「在京都、大坂這一帶,我德川家勢力單薄,請替代中納言(秀忠)助我一臂之力。」家康說道。
「殿下去世為時不長,秀賴公接位日子也尚淺。要是你們如此在伏見肇事,那是對故主極大的不忠。倘使你們還不聽勸告,堅持要殺治部少輔(三成),那麼我家康決計奉陪。如何?」
然而,家康卻放心地說了聲「戰」。他估計戰鬥不會發生,因為擔任護衛的不是別人,而是家康之子,襲擊秀康率領的警備隊就等於向家康挑戰。清正他們不會那樣做。
秀康雖是將軍的兄長,卻只是個大名,並且改姓松平,這是早先德川家的別姓。不過世人仍舊稱他結城少將,並對他懷有敬意,這敬意多少包含著某種惋惜的心情。
家康暗自操縱著此一局勢。此時教他不放心的是秀康。
然而,之後的日子裏卻未出現甚麼特別情況。總之,他總是要麼在家康府邸,要麼在自己的宿處待著而已。他既不去別處,也不能去別處。
秀康威嚴,震驚四座。
「即使犧牲性命,我也要保衛閣下!」
秀康卻一無戰功。上杉氏終於未出會津盆地一步,秀康一直留守宇都宮城,連放一鎗的機會都不曾得到,可以說是被束之高閣了。就像這年輕人命中早已注定生來始終只配抽這麼一根籤。
這天生威嚴本應用在戰場上,然而這樣的機會終究一次也沒有降臨在他身上。
豐臣家的派系有二。認定家康是野心家、有篡權企圖為由而加以彈劾者,為秀吉的政務輔佐官石田三成及其黨羽,他們以秀賴的生母淀殿為後台。和石田抗衡的是加藤清正及其朋輩,這一派或可稱為野戰派,核心人物是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兩派都是秀吉一手栽培、提拔的大名,但是在豐臣政權建立後,做為文官的石田派居於政權中樞,加藤派等戰將則被迫遠離核心。加藤派認為,每每把他們這些人驅入困境的正是秀吉身邊的石田派,因而秀吉一死就揚言道:
對秀康來說,不幸的是,一路上真的甚麼事也沒發生。秀康和三成並轡走在醍醐街道上,心裏hetubook.com.com
希望能發生點甚麼。
家康對此做了極為詳細的說明。上杉部隊出擊關束,到時你不要死守宇都宮城,而應放棄城池。
面對這樣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說話得有技巧。家清不懂這一點。
「現在用不著顧忌殿下了!事到如今,要砍了石田這幫人的頭,吃他們的肉!」
「趁此機會誅了三成吧!」
照家康看來,上杉氏僅僅是個百萬石大名,以他那點兵力,要守住會津盆地已十分吃力,哪有能力到外線作戰。只要景勝不發狂,上杉兵是不會打到關東平原來的。但是,對這位結城秀康,他可不能把事情講得那麼輕鬆,必須誇大事態的嚴重性,以便在年輕秀康的心中點燃熱血沸騰的悲壯感。
不過諸將領也各有盤算。為了統一他們的意向,家康把他們聚集到殘留著小山城遺址的山丘上,要他們決定去留。在這命運的關鍵時刻,起初有人舉棋不定,有人對加入家康一方持消極態度,然而沒過多少工夫,全體與會者都被會場的氣氛感染,異口同聲說道:
順帶一提,家康的嗣子秀忠率領第二軍沿中仙道西進,原來約好在美濃與家康的東海道軍會合,不料在信州為西軍的真田昌幸軍所阻,沒能趕上關原之戰。秀忠為人忠篤信謹但能力不足,然而對這件事家康僅略表不快,戰爭結束後也沒將秀忠拉下繼承人的寶座。消息一傳來,秀康不免為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感到惆悵。他多次想道:要是當初讓自己領兵過中仙道,將會如何呢?
「要是天下發生大事,敝人一定站到您這邊!」
家康想道。基於上述理由,如果不盯著秀康,搞不好他真會上大坂去護衛秀賴,如此一來,自然而然就進了石田的陣營。
家康想用懇託的方式激發秀康的俠義心腸,果然不出所料,秀康聽後激動不已。做為兒子的他受生父重託,這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僅僅這一點,秀康早已熱淚盈眶了。秀康幾乎是喊著說道:「不肖子願為大人赴湯蹈火!」直到此時,他才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家康的兒子。
家康對兒子秀康也有了動作。慶長四年(一五九九)三月,家康把結城秀康叫到跟前說道:
秀康益發高興了,心想當初不該拒絕此一任務,那完全是自己的膚淺之見。在這次大戰中,不是有一條如此光榮的戰線等著自己嗎?
秀康奉命而來,正從山腳一步步登上小山山頂。
「我知道了。你去告訴秀康,叫他立刻上我這裏一趟。」
經過關原這一仗,豐臣家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了一介普通大名,由家康取得天下。在重新分封時,家康把北國給了秀康。秀康把居城設於越前的北庄城(福井市)。除了越前一國,另有若狹和信濃的部份,封地達七十五萬石之多。然而,這些地方冬日雪大,無法進出中央。
年少時期即有的天生威嚴氣質,雖https://www.hetubook.com.com說有些過於鋒芒畢露,但隨著年歲增長,竟變得越來越濃厚了。慶長九年(一六〇四)七月,家康在伏見時,秀康在自家府邸舉行大相撲賽,也邀請父親家康前來欣賞。其他大名和旗本當然也相隨作陪。沒過多久,十四對相撲力士的預賽結束,最後輪到東西兩組的大關「追嵐手」和「順禮」上場。此時滿場轟動,追嵐手出身越後,現為京都的力士,由某公卿家支持,在眾多力士中有天下第一的風評。順禮是加賀人,為前田利家的力士,在這之前不久曾參加京都北野天神的籌款義捐相撲賽,七天連勝三十三次,因而改稱順禮(編按:日本人有所謂「西國三十三所」的神社巡禮,日文寫微「巡禮」或「順禮」)。滿場觀眾對此番較量都十分興奮,諸大名全站了起來,眾旗本也大聲喧嘩,吵吵嚷嚷,場中鬧得天翻地覆。這時候秀康正坐在土俵正面邊緣,只見他倏地站起來。
家康叫來秀康的家老如此吩咐。如果秀康天真地陷入豐臣家的內部事務,為另一派利用的話,家康不可告人的意圖就不得不落空了。
他們認為,應該殺了一直在彈劾家康的三成,以取得七位將領的好感。家康沒聽取這番意見。軍師本多正信也與家康持同樣的看法:保護三成,讓他活著回老巢近江佐和山城,日後他必將籠絡諸大名舉兵討伐家康,屆時才是發動政變的良機。在這之前不能不讓三成活著。
家康懼怕秀康。在封他為越前七十五萬石大名之後,立即重建琵琶湖東岸的長濱城,並交給德川譜代大名內藤氏守衛,這是擔心萬一大坂的豐臣秀賴發動叛亂,他的義兄,越前的秀康可能會與之呼應。近江長濱位於越前和京畿之間,讓內藤氏駐守長濱,是為了一旦秀康要與大坂匯流而南下時,可在長濱阻止他。倘若大坂的秀賴與越前的秀康聯合,江戶的德川秀忠是否能抵擋得住?對此家康是有疑問的。
「那麼,就此告辭了。」
「戰!」
「如果放任秀康不管,可不知這個人會幹出甚麼來啊!」
家康採取不讓他參戰的方針。在家康看來,秀康在戰場上多半會是猛將,倘若立了大功,就得給他重賞,如此一來,秀康的影響力會增大,和嫡子秀忠之間的關係將變得難以處理。那些在攻城野戰中和秀康同甘共苦的德川將士,最後將敬慕秀康,他的威望準會超過秀忠。秀忠的長處不過就是舉止穩重,為人謙和。這麼一來,德川家的秩序將因此大亂,因為家康已決定讓秀忠繼承德川家業。秀康自己說不定也會自命不凡,忌妒弟弟的權勢,而起謀反之心。
家康叫來秀康,命他護衛三成。秀康點頭答應後問了一句:「要是半路上遇到清正他們伏擊,該怎麼辦?」
他就這麼站著。一言不發,以嚴峻的目光環視四周。滿場立刻鴉雀無聲,宛如荒山野林。
「沒有異議,時至今日,我們願與內府(家康)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