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都大聲呼叫要發動攻勢,也許就能讓長州害怕,而恢復幕府的面子,更有利於提早結束戰爭,在發動戰事後,慶喜由山陽道進攻,紀州殿(德川茂承)由山陰|道進攻,打到長州的政都山口便可與之議和定盟,這一切都不是為了軍事目的,而是要達到政治效果,春嶽的見識不同於一般平庸之輩,應該是能夠了解的。慶喜的這番說話完後,果然讓舂嶽心平氣和了不少。
「伊賀!伊賀!」
如果慶喜能擔任主帥,戰局便會完全改觀,他將率領大軍重新投入,開始大攻擊的行動,長州藩將在砲火中被徹底打敗,幕府的威望將因而重振,幕府對內對外曾經失去的信用也將一舉恢復,就像當年家康在關原之戰時,親自立於陣前,奠定德川家的基業;現在慶喜也應該為了重振幕軍士氣,親自到最前線,讓士兵聽到自己叱咤衝殺的聲音,這麼一來,才是自己對德川家的價値所在。
小笠原辭別後,慶喜便決定停戰。原市之進等慶喜的左右雖然可以諒解他,但是天下人對變節者的評價比對敗將更低,所以當二條關白明白他是為了小倉口敗戰的原因停戰,在京都的諸藩士都覺得慶喜最後還是害怕怯懦了;宮廷的佐幕派公卿從此就對幕府的前途放棄了希望;在京都諸侯中,主張對長州採強硬態度的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則相當悲憤;即使當初反對大討伐的松平春嶽都很憂慮地說:世人在這次鬧劇後,對幕府會有什麼看法呢?
不過,理由逐漸明顯,原先在進行中的對長州之戰,小倉口戰線是對幕府軍隊有利的,然而八月二日戰勢卻很意外的逆轉,在高杉晉作指揮下的長州奇兵隊,突擊幕府側翼重鎭小倉城,小倉藩無法防守https://m.hetubook.com.com,城主小笠原豐千代丸親自放火燒城,趁亂逃跑,負責指揮此條戰線的老中小笠原長行,也坐著幕府的軍艦離開戰場,從長崎逃到兵庫港,當小笠原逃到京都向慶喜報吿戰敗的消息時已是十二日,根據小笠原悲觀的分析戰局,幕府軍隊自此一戰而敗,再怎樣也無法戰勝長州軍了。
終於完成出兵的準備了,幾天之後,就在慶應二年八月八日,慶喜穿著中納言的禮服,以代將軍的名義,這位握有現在日本最高的實權者上朝拜謁天皇。
慶喜幾次追問:「眞的無法戰勝嗎?」小笠原都肯定的回答。此時慶喜想到勝敗還未卜,他只有靠著自己明智的頭腦上戰場,然而,他還是缺少了像家康那種打臝必敗之戰的膽識與實戰經驗。
然後,慶喜宣佈:「我要親自出征!」
他甚至還說到他個人的裝備。以往大名出行必備的澡具一槪省略,在歐洲將領打仗時就無此行頭,例如拿破崙也只有三個背包,一個放毛巾,一個放內衣褲,一個放手錶等生活日用品,吃飯則跟士兵們同吃大鍋菜。
然而,慶喜對他這麼輕率的作為卻毫不後悔,也不覺得對人有愧,如果說膽識,這點便是他的膽識,他總是支持自己的行動,只要自己心安理得,也就自足了。其實也不能稱為膽識,而是他天生的貴族氣質,這種精神的自足主義,不也曾為他臝得剛情公的稱號嗎!?
這麼一來,必可使長州人害怕,也可在國內諸藩間重振幕府的聲威。不過,和慶喜原先所想不同的是,松平春嶽聽到此事後覺得很糟糕,火速地坐著轎子趕往神泉苑的若州屋,求見慶喜。
那一天,來客絡釋不絕,春嶽先在側室hetubook•com.com等候著,他一面喝著茶,一面想著這件莫名其妙的事。
慶喜也不多費唇舌解釋,他一方面上奏停火之事,另一方面馬上派軍艦奉行勝海舟前往長州講和談條件。
(怎麼一回事呢?……)
板倉沒想到慶喜會有如此異樣的沈默,周圍的空氣密度特別,彷彿有股沈重的壓力,板倉終於忍耐不住,對這位新的德川家家主叩問:「發生什麼事了呢?請吩咐吧!」
他雖然還不是將軍,只是繼承了德川家的家業,成為第十五代家長,然而從家康以來,數百年的歷史、傳記與家聲,現在都要由慶喜一肩挑起了,這種沈重的壓力竟是慶喜起先未曾預料到的。而就慶喜而言,反應恰好相反,這倒不是一件苦悶無奈的重擔,從慶喜的內心升起一股止不住的喜悅,連慶喜自己都迷惑了,他此刻竟有張口大叫的衝動,慶喜不得不拼命忍住這莫名其妙的衝動,還是繼續沈默著。
不過,慶喜還是不作聲。
這是在家茂死後的第七天,不過因為他不是將軍,繼承的儀式前所未有,加上慶喜住在京都,原先要在江戶城舉行的繼承儀式也無法舉行了。身為幕府政務最高長官的板倉勝靜,覺得很棘手,終於他向慶喜本人請敎該如何辦理,多才多藝的慶喜當然義不容辭。
慶喜滔滔不絕的言語中,冠冕堂皇地表達出他的新觀念及具體作法,板倉卻覺得很困惑,他其實是搞不懂這個德川家的新主人到底想做什麼?
他的視線從板倉頭上望出去,望著隔扇上的竹子。慶喜也沒想到此刻竟會如此不由自主,他想發出聲音,但喉嚨卻好像哽住了,什麼也說不出來。
這次慶喜拜受節刀,可說明恢復了六百八十年前的古禮,當然授與www.hetubook.com.com
節刀之事,也不是朝廷自發主張,而是由慶喜策動的,朝廷根據慶喜的腹案行事,當然授與節刀並不只是為了復古、有趣,這也含有政治目的,因為根據理論而言,慶喜接受節刀便表示源賴朝以來的武家政治結束了,慶喜便像平安以前的武將,是朝廷的臣子,接受節刀行事。
這個繼位的敕令在同月的二十九日頒佈,由閣老板倉陪同京都所司代松平定敬一同前去通知慶喜。慶喜端坐著傾聽,報吿終了後,慶喜仍一直沈默著。
這些問題一定要請慶喜仔細考慮,前些日子慶喜還對春嶽提到要召開賢侯會議,共商國事,他難道忘記自己的話了?怎這麼重大的事也不找人商量就自己決定了。
雖然伊賀守板倉勝靜就近在眼前,慶喜卻突然很大聲的叫著他。
慶喜的官位仍是中納言;而將軍仍然是由死去的家茂擔任。
「對長州大討伐!」板倉被嚇了一大跳,慶喜不斷大聲說了三次,刺進板倉的耳膜。「大討伐」是慶喜自創的新名詞,沒多久他就成為幕閣與宮廷中的流行語;這句誇大的話語表示要進行極大的攻勢。
不過,這次拜謁後的第六天,慶喜突然宣佈中止長州大討伐,京都政界一致嘩然!
慶喜也在朝廷中積極佈署,讓大家將長州視為「朝敵」,將此次大討伐視為奉勅命而戰,這招對長州的敵人也頗有打擊的功效。
總之,慶喜的長州大討伐,天皇可是大張旗鼓,朝廷更根據古禮,在七社七寺中,連續上香祈禱戰事順利。
天皇在御所內等候,雙方見面並沒說什麼話,就由御學問所賜下討平長州的勅命,除了勅命之外,還御賜節刀。不論在日本或中國,奉勅命遠征的武將照例都賜有節刀,以示討伐亂賊之意https://www.hetubook.com.com。奈良朝或平安朝時,這種例子很多,但從源賴朝的鎌倉幕府開始,因為幕府握有軍事大權,便不再根據有無節刀出征,這種禮儀幾乎斷絕。
慶喜究竟是那一種人,春嶽越來越搞不懂了。春嶽原本便反對幕府出兵征討長州,不僅是他,包括土佐的山內容堂,伊予宇和島的伊達宗城等賢侯也都極力反對,因為若無視於列強環伺,掀起內亂,削減國力,結局只有使幕府的壽命縮短,被動員的諸藩必須加重軍費支出,進一步還會因戰爭引起物價高漲,使得人民生活更苦,終會引發人民的大暴動。
慶喜果然照著他曾說過的話,繼承了德川家。
春嶽覺得在德川三百年中,像慶喜做出這麼愚蠢的事眞是前所未有,不過慶喜並非笨人,除了家康與吉宗外,慶喜的政治頭腦是超出其他將軍的,甚至於他的敎養,恐怕連家康與吉宗都無法企及,然而慶喜卻不斷的做出連智能不足的將軍都不會做的儍事。
而後,慶喜很快的召集原市之進等親信,共議軍機,決定要在十天之內出兵,而且還要買二隻軍艦配合,剛好在長崎與橫濱都各有一隻外國商人要賣的船艦,慶喜命令屬下前去收購,並且順利宣揚出要進行大討伐的計畫。
宮中都非常支持慶喜的作法,現在朝中的公卿、親王都是佐幕派人士,加上孝明天皇也很討厭長州人,他們很高興慶喜能提出這麼好的計畫。
終於他的腦筋開始轉動了,恢復平常敏捷的思考能力,這種歡喜(他的理性是排斥這股歡喜的)不得不有所轉化,它要化為言語,在慶喜的腦中,一下子就想到很好的代替品,那便是長州,也就是戰爭。
不過,慶喜接著就放低聲音,語氣開始轉變,他表示幕府臣子與世人都誤會了hetubook.com.com,大家都不了解慶喜的眞意何在。氣餒的春嶽也無法再責備慶喜什麼,慶喜動之以情的問他:春嶽殿,難道連你都不了解我的本意嗎?
從這年正熱的六月初旬起,幕府就已發動對長州的征伐之戰,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對這個三十七萬石的外藩竟然連戰連敗,慶喜想到這點,「對了,便是這件事!」
「總之,這個人空有滿腦想法才智,卻連一點膽識都沒有。沒有膽識,光憑才智作事,不過像在演猴戲罷了。」春嶽最後下了這樣的評語。
終於到了慶喜接見春嶽的時刻,春嶽很委婉的表達出他對整件事的看法,不過慶喜的態度卻很強硬,他說:「我那番話的意思,是指在選舉將軍一事上,現在我只是繼承德川家家業,並不需要召開會議,討論德川家該做些什麼?」
他還精確地談到出征大軍的編組,因為現在諸藩都不聽使喚,便以幕府的直屬軍為中心就好,也不要有舊式的刀槍部隊,改用西式兵團,現在江戶與大阪已有十三個大隊的步兵,另外再由砲兵拖曳八十門大砲隨行,慶喜先率領這些軍隊西征,伊賀則另外徵募二十個大隊人數的新兵預備隊。上面這些分配安排,慶喜好像早就背好了似的一口氣吩咐下來。
先是用前將軍家茂之名,彷彿他還在病中向朝庭上表,大意是:我從初夏以來生病,病情逐漸加重,終於到無法執行工作的地步,在這病情危急的時候,希望能由慶喜來繼承家業。這封文件由京都所司代遞交給武家傳奏飛鳥井雅典,很快的便得到天皇允許的敇命,整個儀式大概就只有這樣。
原因不明,慶喜忽然寫了一封奏摺,要求朝廷賜下中止的命令,出征宣言在八有五日發出,中止宣言則在同月的十四日發出,這件事連孝明天皇都被激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