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豫還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史書記載:「是日,暴風卷旗,屋瓦皆震,士民大恐。」意思是說,劉豫登基那天暴風驟起,吹得旗幟翻飛不已,連屋上的瓦片都震動了,百姓感覺很害怕。中國自從漢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觀念深入人心,天呈異象,表明劉豫並不是真龍天子。我們知道,北京故宮太和殿正中心有一個金龍藻井,龍嘴裡含了一個珠子,如果不是真龍天子,往寶座上一坐,這珠子就會掉下來砸著他。當年李自成、袁世凱這些人可能知道自己不是真龍天子,都沒敢在太和殿登基做皇帝,怕寶珠掉下來砸著自己。所以,劉豫登基時,老百姓一看老天爺都發怒了,就知道劉豫不是真龍天子,他這個偽皇帝做不長久。
劉豫雖然中了進士、做了官,但也抹不掉他人生的污點。他這個人有點人窮志短,讀書的時候偷同學的衣服,被人逮住了,可能還被扭送到警局法辦。現在他做了官,而且做的是管禮制的官,有人就把他偷盜的陳年舊賬給翻了出來,說劉豫是小偷,樑上君子一個,怎麼能讓他管禮制呢?《大學》裡面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擺在第一位,就是說讀書要先正心。劉豫「修身」這一關都沒過,又怎麼能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呢?他根本就不配做禮制官嘛。不過徽宗皇帝本身也不怎麼講禮制,就說陳年舊賬都別提了,接著讓他做官吧,還提拔劉豫做了殿中侍御史,就這樣,劉豫不但管禮制,還管風紀。
劉豫心甘情願地給金國人當了兒皇帝,國號為齊,因為是一個傀儡政權,所以在史書上被稱為偽齊。劉豫為什麼要用盡手段當這個兒皇帝呢?他上任之後,都做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情?當劉豫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又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呢?
完顏宗翰主持了這次調査,他派自己的手下人到劉豫所在的地方進行所謂的民主選舉,並事先通知了劉豫。完顏宗翰手下人裝模作樣地提出幾個候選人,問百姓代表們的意見,看看應當立誰。實際上,劉豫早已安排好了臨時演員,詢問的話音剛落,臨時演員馬上齊喊:劉豫當立。這樣一來,劉豫做皇帝好像真是上順天意,下合民心,眾願所歸了。於是,劉豫這個傀儡就粉墨登場了。
hetubook.com.com
為了刨皇陵,劉豫公開設立淘沙官,淘沙也就是刨墳。中國歷史上公開這麽幹的人不多,因為掘墳盜墓擱哪朝哪代都是滅絕人倫的事,可見劉豫喪心病狂到何種程度。他把北宋所有皇帝的陵寢全給刨了,連民間富戶的墳都不放過,使得屍骨暴露於外。你想,誰家子孫看到祖先暴屍於外,不得暴跳如雷、跟人拼命啊?劉豫把從墳裡弄來的奇珍異寶,一部分用來供自己揮霍,另一部分則孝敬給了金國的「爹」。
我們知道,當初張邦昌雖然也幹出了僭逆之事,但他是被迫的,他哭得比出使金營的時候還慘。要不是金人以屠城相威脅,張邦昌是不會出來做皇帝的。他那個時候出來是為了擋一下,使百姓免遭荼毒。而且他始終不忘自己宋臣的身分,只當了三十三天皇帝就趕緊主動將政權歸還給趙氏了。相比之下,劉豫就是跳樑小丑,沐猴而冠。他真把自己當成了皇帝,竟然把供奉北宋皇帝歷代祖先的太廟改成他的家廟,把自己當農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的牌子全擱在裡邊了。
史書上說劉豫「賦斂繁苛,民不聊生」。在他的統治下,稅收很重,老百姓沒法生活,所以都念起了舊君的好處。徽宗皇帝當年人品是差了點,但他弄花石綱也頂多是跟活人要錢,遠遠沒到刨墳的份兒上。劉豫可倒好,朝棺材伸手,向死人要錢。就這麼一個滅絕人倫的東西,怎麼能讓他做皇帝,統治中原呢?不過,劉豫不這麽做還真不行,因為他得「永貢虔誠」,不然的話拿什麽給金國進貢?雖然老百姓怨聲載道,可他這個兒皇帝仍舊幹得有滋有味。
劉豫可不管別人說長道短,開始過起皇帝癮了。他先是微服出訪,探察民情,其實就是逛街。他在舊貨市場上看見有人在賣一隻玉碗,他畢竟當過京官,見過世面,知道這是好東西,非常珍貴。於是他走上前去,拿起玉碗左端詳右端詳,說這東西不是民間之物,然後就把賣碗的人逮起來審問,說你原來是幹嘛的?那人說,我原來是當兵的。劉豫又問,這東西是哪兒來的?那人說,刨皇陵刨出來的。在當時,刨皇陵可是罪大惡極的事,那人以為自己死定了,在那閉目待死。可劉豫居然說了句,你帶我去刨行嗎?原來,劉豫做了皇帝後,看到中原疲蔽,好東西都讓他「爸爸」給拿走了,自己沒什麼油水可撈了,所以就想到墳裡去捜羅好東西。
劉豫本是北宋的官員,但北宋滅亡之後,河北被金軍占領,劉豫的河北提刑是做不成了。但劉豫一介農夫,十年苦讀,好不容易當了官,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官位,那麽劉豫後來是怎麼當上濟南知府的呢?
劉豫是通過賄賂金國大將才當上這個兒皇帝的,花出去的錢自然還得掙回來。所以劉豫上任之後,到處搜刮錢財,甚至連北宋皇族的陵寢都給挖了。那麼,當時偽齊的人民,是否承認劉豫這個兒皇帝呢?而劉豫又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呢?
南宋建立之後,劉豫暗自琢磨,前朝委任我為河北提刑,現在河北已經淪陷,提刑可以不幹了,但我這麼大的官員,總得有個地兒安排一下吧,於是他便向朝廷討官做。當時正値汪、黃主政,兩位宰相一合計,山東濟南缺個知府,就讓劉豫去做濟南的知府吧。劉像一看,很不情願,那地方離金軍多近啊,金軍一南下,不就得經過河北、山西、山東三個省嗎?這不是又把我往火坑裡推嗎?劉豫就給朝廷上表,言辭懇切,說自己能力有限,那個地方不太適合自己,能不能換個地方。汪、黃二相很生氣,說憑空給你個官做,還敢挑肥揀瘦,你要不幹就算了。你原來不是種地的嗎?這行你熟,你幹這個去吧,回家做你
www.hetubook.com.com的老百姓去。劉豫沒辦法,滿懷憤懣去上任了。果然,他到了濟南後,知府的椅子還沒坐熱,金軍就來了。
知府在宋朝是二品、三品的高官,如果是節度州就是二品官,不是節度州也是三品官。他一個河北莊稼漢升到如此的高位,朝廷可謂對他深恩厚澤。可是敵人一來,他便開城納叛,殺害忠良。當時,很多老百姓都比他氣節高得多,堅持不降,頑強守城,劉豫竟派官軍去鎮壓,很多老百姓被迫投奔南方去了。可見劉豫是真正的斯文敗類、民族敗類。
讓金國人沒有料到的是,這次軍事行動居然失敗了,他們這才意識到消滅南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雙方得長期僵持。金國人知道廣大中原漢地人口比他們多,經濟文化水準也比他們高。而金人都是跑馬彎弓的人,要親自統治中原的話,還得去學習漢語,學習他們不懂的東西,讓他們把槍桿放下去改握筆桿,這是很費勁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漢治漢」。金國本來看中了張邦昌,結果張邦昌不行,那就要再扶植一個代理人,這是最簡便可行的辦法。
劉豫偽齊政權的建立,讓宋高宗長出了一口氣。因為趙構不是徽宗的嫡子,也不是徽宗皇帝最寵愛的兒子,本來根本輪不著他來即位,只是因為徽欽二帝被俘北上,趙氏宗室被一網打盡,他是漏網之魚,這才繼統做了皇帝。更可怕的是,他的皇位是張邦昌給的,作為大宋受命之寶的玉璽也是從張邦昌手裡接過來的。他本來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應該起兵勤王的,結果自己卻當了皇帝。當了皇帝之後,他也不提兵北上,以光復中原故土、迎回父兄。所以這個皇帝不忠不孝,不怎麼樣。而且,完顏兀術一率軍南下,他只知道跑,這讓官員百姓也很是看不上他。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像話,只敢在海上漂著,整整四個月不敢登陸,害怕登陸之後官兵百姓捆了他去領賞。趙構就這麼揣揣不安地坐在皇位上,心裡很不踏實。
現在有了一個劉豫,趙構一看,老天開眼,這下好了,你們看不起我是吧?劉豫還不如我呢。跟劉豫一比,大家就看出我是好貨了吧?我的法統比他正多了。如果你們不支持我的話,那可就得讓劉豫這樣的人統治你們了,你們願不願意?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大家誰都不願意。於是,有了劉豫這個人,大宋軍民就變得同仇敵愾,誓與此賊不共戴天,不把他滅了就對不起祖宗。這樣一來,劉豫客觀上等於是把宋高宗趙構給救了。宋高宗很高興,一直給劉豫寫信,稱對方為大齊,當然他不能表露出白己的興奮。而對金國來講,立劉豫做這個傀儡皇帝,完全是下了一招臭得不能再臭的臭棋,得不償失,有百弊而無一利。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劉豫的偽齊政權已經完全喪失了民心,老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但是劉豫這個兒皇帝的出現,卻讓南宋的高宗皇帝心中暗喜,這是為什麼呢?
不料,劉豫做官之後來勁兒了,開始給皇帝挑錯,說皇帝做的一些事與禮制不合,這一下捅婁子了。皇帝當時震怒,說我都沒怪你三隻手的事,你還說我做的事不合禮制,你一個河北種地的,懂什麼禮制啊?行了,這殿中侍御史別幹了,上外地做個小官去吧,於是把劉豫派到兩浙做察訪使去了。不久金軍南下,上至朝廷下至地方都亂了套,朝廷就調劉豫出任河北提刑。河北當時是個路,提刑使是一路的最高司法長官。要說劉豫從南方調到河北老家出任提刑使,也算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可劉豫心想,這可不成,金軍一南下首先到的就是河北,到那兒腦袋都保不住了,更https://www.hetubook.com•com別提什麼做官了,堅決不能去。可這也不好跟朝廷明說啊,他就推說自己還沒準備好,逡巡不前。結果還沒等他赴任,北宋就滅亡了,不久後南宋建立。
金國中央接到這封上表,看大家都隆重推薦劉豫,就覺得此人可用,但不知道中原的讀書人、老百姓是怎麼看他的。最後拍板之前,還得調査一下民意,看看劉豫的人氣到底怎麼樣。
金國人滅掉北宋之後,並無心統治中原地區,他們採取「以漢治漢」的策略,扶持漢人幫助金國統治中原地區。金人建立的第一個傀儡政權以失敗告終,南宋建立之後,金軍再次南下,把趙構趕到江南,準備再立一個傀儡皇帝。金人最後選中的是宋朝原濟南知府劉豫。那麼,劉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用什麼手段當上這個傀儡皇帝的呢?而他當了傀儡皇帝之後,又都幹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呢?
當年張邦昌是在被迫無奈之下,給金國人當了傀儡皇帝,最後落得一個被賜死的下場。但現在劉豫等叛臣,看到金國強大了,竟然爭先恐後地想當這個傀儡皇帝。那麽,完顏昌為什麼會提名劉豫?劉豫使用了什麽手段,促使完顏昌推舉自己呢?
當年,女真皇族曾定下一條國策:「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也就是說,金國不是一味地跟南宋打仗,而是邊談邊打,一面在戰場上施壓,一面在談判桌上施壓,雙管齊下。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爭取在談判桌上得到;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在戰場上得到。再建立一個傀儡政權,讓傀儡招降納叛,爭取把宋朝那些遊移不定的無恥文官、寡廉武將全都招來,這樣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於是,再扶植一個代理人就成了當務之急。那麽,他們這次選中的代理人會是誰呢?就是宋朝的濟南知府劉豫。
上一講提到岳飛大破偽齊的十萬大軍,那麼這個偽齊是怎麼回事呢?前面講過張邦昌曾建立過一個偽楚,現在怎麼又出來一個偽齊呢?金軍曾兩次南下進攻東京汴梁,第一次南下徽宗傳位於太子趙桓,是為欽宗,改元靖康。靖康二年,金軍第二次南下,擄走徽欽二帝及皇室宗親三千多人,史稱「靖康之變」。金軍兩次南下都來去匆匆,他們滅了北宋之後,並沒有久留的打算,這才有了張邦昌的偽楚。他們讓張邦昌鎮守中原,統治宋朝的金占區,連監視張邦昌的人都沒留下一個就打道回府了。結果張邦昌做了三十三天皇帝就政歸趙氏,趙構繼承了北宋的法統。這讓金國人很失望,他們要滅掉南宋,要扶植新的偽政權。於是就有了完顏宗弼提兵南下,搜山檢海捉趙構的行動。
完顏昌為什麽提議劉豫呢?因為劉豫給他塞錢了,據說送了幾大車金銀財寶。這個時候的女真人,已經沒有當年起兵抗遼的那種驍武憑陵之氣了。黑眼珠子盯著白花花的銀子,沒有不動心的。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南下,不就為了這銀子、綢子和瓶子嗎?完顏昌收了劉豫的孝敬,當然要替劉豫說好話了。於是他向自己的上司完顏宗翰隆重推薦劉豫,說這個人好啊,我們大軍南下,他都沒抵抗就開城投降了,可見他對我們金國多麼忠義,立皇帝就得立這種人。完顔宗翰因為手裡有好幾個候選人,所以拈鬚沉吟不語。完顏昌又私下找到完顏宗翰手下的第一大謀士,說劉豫給您老也有一車孝敬,您去跟國相說說這事吧。這個謀士就跟完顔宗翰講了這樣一段話:「方今河南州郡,官制不易、風俗不更者,可見吾君亦非貪土。」意思是說,現今河南這個地方雖然已經被我們大金占領,可是仍然沿用宋朝的那套官制,地方官員有知府、知州、知縣等,而不是用咱大金的猛安謀克制,設萬戶、千戶、百戶,風俗也是依從宋朝的風俗。這說明我們皇上不想要這個地兒,只是「意欲尋邦昌之故事也」,還是想再找一個像張邦昌這樣的人幫我們管理這個地方。完顏宗翰贊同了這種說法,但他還有一個疑惑:幹嘛非得找劉豫呢?謀士說,現在立劉豫的呼聲很高,如果別人將立劉豫的建議報告給朝廷,劉豫必然感念他的好處,到時候您就得靠邊站了。完顏宗翰一聽,覺得此言有理,推戴之功不能留給別人,得讓劉豫對我感恩戴德。於是完顔宗翰連忙上表朝廷,建議立劉豫為皇帝。m.hetubook.com.com
皇帝本應該是奉天承運,是受天命而立,但是劉豫這個皇帝卻是金國皇帝冊封的,而且在冊封的詔書中明明白白地寫著:「賜爾封疆,皆從楚舊。」就是說,是我給你士地讓你做皇帝的,你別真拿自己當皇帝,實際上你是我的傀儡,你得弄清楚自己的斤兩,行事要跟張邦昌的楚國一樣。詔書上還寫有劉豫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世修子禮,奉金正朔,永貢虔誠。」「世修子禮」,意思就是說劉豫是大金國的兒子,其實論年齡,劉豫應該跟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差不多,但是劉豫得管完顏吳乞買叫「爹」。另外,還得「奉金正朔」,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的皇帝最看中的就是正朔,也就是正統,劉豫必須要承認金國是宗主,奉大金為正朔。所以劉豫一開始連年號都沒有,用的是金太宗的天會年號。幾個月之後,金太宗可能感覺用天會年號會引起中原人的反感,這才允許劉豫自建年號。最後,劉豫要「永貢虔誠」,要給大金上貢。中國古代,藩屬國也向中原王朝進貢。評書演義中說,藩屬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其實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麽呢?因為中國是「懷柔遠人,厚往薄來」。藩屬國進貢一點不值錢的土特產,中國卻要回賜大量的金銀財寶,以示中國富強。要是藩屬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那中國不就賠慘了嗎?中國古代的中原王朝,實際上有點打腫臉充胖子,只要你承認我是老大,我就發壓歲錢給你,如此而已。可是劉豫不一樣,他得承認金國是老大,但這個老大不會給他壓歲錢,他還得給老大交保護費。而且,金使來宣讀聖旨時,劉豫不能在正殿接旨,要退到偏殿裡接旨;也不能穿著皇袍接旨,得換紫袍接旨;不論金使來還是走,劉豫都得起立問金國皇帝起居:我爸爸最近身體好嗎?不問的話,就是不夠孝順。可以說,劉豫是個不折不扣的兒皇帝。
一天,一個百姓喝醉了,他借著酒勁跑到偽皇宮門口大喊,劉豫你算個什麽東西?大宋官家何負於你,你竟然篡逆做www•hetubook•com.com起了皇帝?劉豫一聽衛兵報告,馬上命人出去把這個百姓殺了。後來,又有一個前宋的進士對劉豫說,你這個君位來路不正,名不正則言不順,早晚有一天,金國會承認大宋,到那個時候,你將置身於何地?你得想清楚你是幹什麼的。金國立你,不過是為了讓你幫助他們統治中原王朝,這叫「以漢治漢」,你只不過是一件工具而已。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有一天宋金兩國要是議和了,你還有用嗎?金國不可能同時承認齊和宋,只會從中挑一個,你說他是挑你還是挑宋?所以我給你指條明路,你應該暗通南宋,派使臣去給南宋下書,把自己說得跟張邦昌那樣,這樣將來才不至於有難。按說,這一番話說得是入情入理,也是在為劉豫考慮。但是忠言逆耳,劉豫連眼皮都沒眨一下,就把這個人給殺了。此後,劉豫大開殺戒,誰說他不夠格就殺誰。他這麼做,使自己完全失掉了民心。
完顏宗弼攻打南方失敗撤軍之後,金國國相完顏宗望病死,完顏宗弼的上司完顏宗翰開始主持國政。完顏宗翰知道,宋朝不好滅,而中原之地又不好管,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底下的謀士對完顔宗翰說:「宋平之後,當援立藩輔如張邦昌者。」意思是說,滅了南宋之後,應該立一個像張邦昌那樣的人做我們的代理人,替金國統治中原和江南。因為金人就沒想過要自己統治原來的宋統治區,他們的想法是只要把老家看好,把占領遼國的地方看好就可以了。於是,金國人就著手挑選代理人。關於立誰為皇帝,金國君臣內部也意見不一,他們有不同的人選,有人提議劉豫,也有人提議別人。提議劉豫的是完顏昌,他是跟完顏宗弼同級的金國將領。
金國人占領中原地區後,沒有能力統治占領區,所以需要扶植一個傀儡政權,以達到「以漢治漢」的目的。因為有了張邦昌的教訓,這次金國人一定要找一個真正肯為金國效力的漢人當皇帝。那麽,他們選中的濟南知府劉豫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有了之前張邦昌的教訓,金國人這次立傀儸皇帝非常謹慎。因為金國人希望這個傀儡皇帝能夠承擔起替他們統治占領區的責任,所以要對劉豫進行調査,但劉豫是一個曾經偷竊又叛國投敵的人,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那麼,劉豫是怎麼應對這次民意調查的呢?
金軍來了之後,一開始劉豫還派自己的兒子出兵跟金國人幹了一仗。金國人派細作調査了一下劉豫的履歷檔案,然後就給他寫信勸降,說宋朝朝廷也不重用你,你何苦為他們賣命呢?你如果降了我大金就能如何如何。劉豫一看,覺得金國人說得對。史書上說:「豫承前憤,遂蓄反謀。」劉豫是想投降,只是濟南城裡還有別的文武官員,特別是鎮守濟南的武將,他們恐怕不肯降。當時鎮守濟南的武將就是《水滸傳》裡講的大刀關勝,據說是關雲長的後代,武藝高強,這種人不好對付。他要是不降怎麼辦?劉豫一不做二不休,派人把關勝給暗害了,隨即濟南城歸降了金軍。金國人很高興,讓他繼續做知府。
劉豫祖籍河北,世代務農,往上倒幾輩,都是土裡刨食的農民,全是白丁。他想擺脫這種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就發憤讀書,結果中了進士。有人講,對知識分子而言,漢唐是很可敬的,明清是很可怕的,宋朝是很可愛的。宋真宗曾經御製〈勸學詩〉,告訴學子們要好好念書。為什麼要好好念書呢?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有馬多如簇」。這幾句話膾炙人口,意思是說通過好好念書,高官得做,駿馬得騎,良田美女全是你的,所以大家要勤奮讀書。最終,劉豫成功實踐了真宗皇帝的這個勸告,「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