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講 偽齊滅亡

但是君命難違,完顏兀術不能不去。於是他就開始提點部隊:這個千戶,那個百戶,跟我一塊兒出兵。金國女真人實行「猛安謀克制」,百姓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兵民合一。「猛安」相當於千夫長,就是千戶的首領;「謀克」相當於百夫長,即百戶的頭目。讓千戶、百戶出兵,其實就是讓他們領著自己手下的部隊一起出征。這個時候距離金國建國不過短短二十餘年,但當年「俗勇悍,喜戰鬥,耐饑渴苦辛」的金軍,居然普遍出現了畏難情緒。據說當時有一個叫斜也的千戶,相當於中原王朝的知州,從五品的官員,為了躲避出征,他居然裝死,用衣服裹了一塊木頭,弄個棺材給埋了,插上墓碑,上面刻上「斜也之墓」,又把自己的腰帶掛在墓碑上,讓老婆孩子跪在墓前哇哇哭。等朝廷來調兵,家人就彙報說斜也死了,都已經發喪了。斜也從此隱姓埋名,過起了太平日子。由此可見,金軍此時的士氣已經不比當年了。
完顏兀術帶著三十餘名騎兵到了劉豫駐地,先宣讀聖旨,歷數劉豫的罪過,然後封了劉豫的府庫。劉豫做偽皇帝時,雖然年年跟宋朝打仗,還得給金國納貢,但完顏兀術還是從他的府庫裡抄出不少東西:黄金一百二十萬兩、白銀一千六百萬兩、米九十萬斛、絹二百七十萬匹、錢近一億貫。短短的八年時間,劉豫居然能攢下這麽多東西。可見他刨墳盜墓功夫之高,搜刮財富之不遺餘力。但是他費盡心機聚斂的錢財,最後卻都歸了大金。

完顏兀術也不願出兵,他是硬著頭皮領軍南下的,結果這次麻煩大了,又跟自己的老對手韓世忠碰上了,又被打了個一敗塗地。原來,高宗皇帝聽說金齊聯軍來攻,很是擔心,害怕又要揚帆出海,顛簸海上,於是趕緊派人去議和。議和的兩個使臣經過韓世忠的軍營時,韓世忠心生一計,把兩個使臣留了下來,說你們不用著急,吃完飯再走,也順便檢閱一下我的將士和駿馬,看看我的軍容和軍威。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韓世忠假裝很不高興地說,本來這一仗我是可以成功消滅金賊的,結果皇上非讓我退兵,說著把皇上的金牌諭書拿了出來,又說我的部隊現在正在過江撤兵,既然你們著急去金營談判,我就不遠送了,我得退軍去了。於是兩個使臣就辭別韓世忠,去了金營。兩個使臣一走,韓世忠馬上命令士兵出發,直奔今天揚州西北的大儀鎮,在一片沼澤地附近埋伏下五路軍馬,只等金軍上鉤。


兩位宋使到了金營,金國的先鋒官就問,你們韓爺究竟有多少兵馬啊?因為韓世忠曾用八千人擋住了梁王完顏兀術的十萬大軍,所以金人都很懼怕他。兩個宋使是文官,不知道是因為比較直率,還是被嚇得不敢說謊,張口便說,韓世忠本來就沒有多少兵,我們皇帝又把他的兵往回調,防務基本上是比較空虛的。金國的軍官一聽這話,心想真是太好了,應該立刻起兵攻打韓世忠。這就是韓世忠的高明之處,他料到這兩個宋使到了金營,一定會被盤問,他們膽子又小,告訴他們實情的話,一問就全吐露出來了,索性連他倆一起騙了,說自己要撤兵,都用不著教他們打死不說,反正他們說的都是自己知道的「實情」。情況果然不出韓世忠所料,金軍很快就出兵來攻,正中韓世忠的埋伏。
這個時候,國內有專使傳來一個好消息,至少對於完顏兀術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太宗皇帝病危。完顔兀術一拍大腿說,撤!皇上都病危了,這仗還打什麽勁兒啊?咱得趕緊回去,萬一皇上駕崩了,身邊沒人可不行,咱得回去奔喪。其實奔喪是次要的,搶班奪權是最主要的。完顏兀術是太祖第四子,金國初年是「兄終弟及」,皇帝哥哥死了,弟弟繼承皇位,所以太祖完顏阿骨打傳位給太宗完顔吳乞買,再傳就應該是完顏吳乞買和-圖-書的弟弟。完顏兀術倒不是非要當皇帝,但是也得回去占幾個好位置,不管是丞相還是都元帥,總要占上一個。
我們來分析一下宋金之間的形勢變化:原來是金軍要收穫,宋軍一味逃跑;後來是金軍要收穫,宋軍要保命,雙方僵持著;現在是宋軍不僅能保命,還能有收穫。所以,宋軍實力有點兒向金軍那個方向發展,金軍實力有點兒向宋軍那個方向變化,這個時候,雙方的實力對比已經接近了。有人認為金弱宋強的形勢已經出現,但是這個觀點値得商榷,因為判斷金弱宋強,要看從哪個角度講,經濟文化方面不用說,但軍事力量上就很難說了,畢竟南宋在跟金國對峙的一百多年間很少打過勝仗。但是這個時候,雙方的軍事力量最起碼不會像當年金軍南下時差距那麼大了。而這次打的是劉豫,還能有戰利品收穫,所以宋軍士氣高漲,把劉豫打了個慘敗而歸。

劉豫此次進攻南宋,又是大敗而歸。此時南宋的軍事實力開始日漸強大,而金人對於滅宋,已經喪失了信心所以,劉豫偽政權就越來越沒有價値了。那麽,在這種情況下,金國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了偽齊的最後滅亡呢?
據說這個時候,岳飛用了一招反間計,讓奸細給劉豫送了一封裝在蠟丸裡的密信,送信途中故意讓金軍逮著。信裡說,我們照商量好的,一起把完顏兀術幹掉。皇帝都已經恩准,事成之後,給你高官厚綠,赦免你叛逆之罪。金軍把信遞交給完顏兀術,完顏兀術大驚:竟然還有這種事!趕緊把這封信送給金國朝廷。金國朝廷只有一句批示:劉豫必除。這真是堪比「蔣幹盜書」了!完顏兀術是百戰名將,能不知道這封信是假的嗎?真的假的有時並不重要,岳飛想除劉豫,他也想除劉豫,對他來說這封信來得正好。金國君臣其實也都知道,誰投降宋朝都有可能,就劉豫不可能。劉豫在金國這兒是大齊的皇上,他回了南宋能做什麽?多大的官比得上稱孤道寡、三宮六院的皇上?只是人家這個時候都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除掉劉豫這件事,就由完顏兀術負責執行。
劉豫這個唯利是圖的奸佞小人,不僅宋朝的軍民恨他,就連金國的將領也恨他。就在完顏昌咬牙切齒一心想除掉劉豫之時,一個絶好的機會出現了。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麽劉豫最後落得一個什麽樣的下場呢?
這個時候,劉豫軍中很多原來南宋的將領內心開始發生了動搖:以前宋高宗皇帝給他們來詔書封賞,他們接受;大齊皇帝給他們來詔書封賞,他們也接受,完全是首鼠兩端,看哪邊強,就往哪邊倒。現在形勢已經明朗,還是宋朝強,倒向劉豫是沒有好下場的。而且向宋高宗稱臣,是做奴才,可向劉豫稱臣,則是做奴才的奴才,那是奴下奴,何必幹這種事呢?所以這個時候,這些將領決心忠於大宋,如果再站錯邊,最後可能跟著劉豫同歸於盡了。這樣一來,形勢對宋越來越有利。
宋軍埋伏的地方是一片沼澤地,金國的騎兵一衝進來,結果可想而知。而且韓世忠埋伏了五路軍馬,金軍不論往哪個方向跑都跑不掉。韓世忠的親兵個個手持長刀大斧,上砍人頭,下砍馬腿。所以,金國騎兵一陷入沼澤地,豈只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沒生,全軍覆沒。大儀鎮一戰,金軍的先鋒部隊慘敗。南宋認為這場戰鬥是「中興十三處戰功」中最大的一場。前面提到的吳玠、岳飛,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韓世忠因黃天蕩一戰也是名震四方,可惜最後功虧一簣。但是這一仗完全是大獲全勝,金軍的先鋒部隊基本上都被消滅了。韓世忠又趁機掩殺追擊金軍,收復了很多州縣。hetubook.com.com
劉豫被廢為蜀王,隨即被押解出京。押解人就是完顏昌,估計他是主動請纓來幹這個差事的。劉豫覺得自己很冤,就跟完顔昌講,我父子無負大金,什麼錯也沒有,為什麼落得這個下場?望元帥乞憐。完顔昌冷冷地看著劉豫,聲音都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劉蜀王啊劉蜀王,你還不知錯?你看當年宋欽宗被俘北上,出京的時候老百姓可是焚香燃頂送別,嚎哭之聲直達天庭。你看你出京有一個人送嗎?估計有的話也都是扔石頭的。人家祖墳都讓你給刨了,這會兒心裡正痛快著呢!你看看你把這個國家治理成什麼樣了?劉豫一聽,沒話可說了。最後他被押到內蒙古的巴林左旗,後來又被改封為曹王。雖然是王爵,但跟徽欽二帝的待遇差不多,讓他自己種地,這不正是他的老本行嗎?劉豫也真是沒皮沒臉、寡廉鲜恥,又活了九年才死。劉豫被廢後,宋金雙方就開始有了議和的可能。


偽齊的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宋軍一看,你的乾老子都沒來,就你劉豫也敢出兵?而且天子明發上諭,殺掉或者擒獲劉豫有重賞,這回不光是保家衛國的問題了,還能有收穫,所以宋軍能不玩命兒打嗎?結果就把偽齊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宋高宗在群臣的力勸之下,決定不逃跑了南宋軍民同仇敵愾,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但是劉豫也知道,光憑自己的力量攻打南宋,是非常困難的,於是他又去向金國求援,這一次金國還會再派兵嗎?
完顏兀術一撤,齊軍一看幫手沒了,連百戰百勝的金軍都讓韓世忠打成那樣,知道自己再去也是送死,於是也撤了。這一下,南宋的腰桿就硬多了:我們已經不只一次在戰場上打敗金軍了,看來金軍沒什麼可怕的!宋軍原來是望旗奔潰,一聽說金軍來了,還沒見人就先跑四十里,如果看見金軍的旗幟,那就跑到一百里開外了。現在一看,金軍也沒什麽了不起的,也有被打敗的時候,而且還有一個傀儡可出氣,這樣宋軍士氣馬上就提上來了。
完顏兀術回師後不久,太宗完顏吳乞買就駕崩了,太祖完顏阿骨打的親孫子完顏亶繼位,就是金熙宗。完顏亶這個人傾心漢化,熟讀四書五經,還會作詩。女真的老臣們都說完顏亶看上去宛若一漢家少年天子。完顏亶認為女真族野蠻、沒文化,只會快馬彎刀,雖然能馬上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所以他看不起本民族的戎馬英雄。https://www•hetubook.com.com對於中原,他在心理上多少有點親近感,不像金太宗那樣恨宋朝,總想把宋朝滅掉。而這個時候,金國群臣也看到滅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所以主張跟宋朝議和的人也越來越多。宋金的形勢由此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開始由戰向和轉化。

宋高宗要議和,韓世忠當然不願意,但是聖命難違,所以韓世忠就想出了一條妙計。那麼,韓世忠究竟設下了一個什麼樣的計謀?這個計謀和那兩位去金營議和的宋使有什麼關係?金軍又會不會中韓世忠的計呢?
可是劉豫卻沒看出這一點,或者說,他即便看出來了,也裝作沒看見。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價値在於以漢治漢,如果宋金議和,他就沒有任何價値了。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値,劉豫任命自己的兒子為大元帥、行軍大總管,率三十萬大軍南侵,準備一舉滅掉南宋。高宗皇帝一聽偽齊傾全國之兵來犯,第一個反應就是上船,跑!他三十萬大軍來,我避其鋒芒,沒必要跟他們拼命。錢塘江隨時準備著兩百隻船,舟山群島又有糧草,這次跑就不會穿草鞋、啃炊餅了,也不至於吃頓橘子就過大年。群臣見此,趕緊力勸:咱們現在跟當年不一樣了,金軍來了咱跑,齊軍來了咱能跑嗎?咱必須跟齊軍死戰。
可能是因為害怕得罪金國,以前宋高宗對於金國冊立的偽皇帝劉豫「含情脈脈」,尊稱偽齊為大齊。而且投降劉豫的宋朝官員留在東南的家屬也沒有受到任何牽連,朝廷還按原來的品級給這些家屬發放官俸。之所以這麼做,當然是希望那些官員有朝一日棄暗投明,這實際上就是朝廷在搞統戰。大儀鎮一戰以後,南宋腰桿硬了,史書說「暴劉豫罪逆以勵六師」。朝廷明發上諭,劉豫奸賊篡權,中原軍民有擒劉豫來獻者,重重獎賞,節度使、萬戶侯、銀絹、土地、房屋、耕牛,這些東西隨便挑。這樣,宋軍的士氣更加高漲,將士們更願意去作戰了,而劉豫的好日子很快就到頭了。


劉豫靠賄賂金軍將領當上偽齊的傀儡皇帝之後,喪心病狂地搜刮財富,甚至挖墳掘墓,跟死人要錢。劉豫的卑劣德行促使宋朝的百姓開始認同趙構的南宋政權,所以當劉豫的偽齊軍隊南下攻宋時,南宋軍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偽齊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金國人當初立劉豫當傀儡皇帝,本想以漢治漢,但劉豫幾次南下攻宋都大敗而歸。此時岳飛又乘機巧用反間計,引起了金國人對劉豫的懷疑。於是金國人開始質疑劉豫這個傀儡皇帝的價值。那麼,金人將會如何處置劉豫?劉豫最後落得一個怎樣的下場呢?
當初支持劉豫的,本來還有完顏昌。但劉豫是個典型的小人,他把完顏昌也給得罪了。當初完顏昌推薦立劉豫當皇帝,但最後起關鍵作用的是完顏昌的上級完顏宗翰,劉豫一看完顏宗翰的大腿比完顏昌粗,於是他就抱住完顏宗翰的大粗腿,不再理完顏昌了。再有財寶就直接送給完顏宗翰,沒有完顔昌的份兒了。一次,完顏昌跟宋朝打了敗仗,回軍的時候經過劉豫的地盤。完顏昌打了敗仗本來很需要人安慰,而且征塵未洗,一身疲倦,所以就派人去給劉豫傳話,讓他準備好館驛、酒筵,燒上洗澡水,也好撫慰一下軍士。結果,劉豫不但沒讓人準備,居然還派人跟完顏昌說,如今不比當年了,我已貴為天子,不宜再與將軍相見了。就算咱倆見了面,也不能行平行之禮,因為我是大齊國的皇帝,你不過是金國一員武將,我能給你作揖嗎?一聽這話,完顏昌氣得差點從馬上掉下來,心想,好你個劉豫,你只不過是我們金國的一條走狗,現在居然敢這樣對待我!我能立你,就能廢你,你給我等著!完顏昌恨恨而去。回去以後,他的第一要務不是滅南https://m.hetubook.com.com宋,而是處心積慮滅劉豫,他要讓劉豫這個奸詐陰險、背信棄義的小人沒有好下場。
金人冊立劉豫做皇帝是一步臭棋,有百弊而無一利。為什麼這麼講呢?首先,這事在金國朝廷內部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女真人口很少,起兵時兵不滿萬,而金國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滅遼滅宋,降兵降將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女真官員士兵的構成,實際上有四種人:首先是女真貴族,這是本家骨肉;其次是渤海人,跟女真人是一個祖宗,唐朝的時候都被稱為靺鞨;然後是契丹人,也就是遼國的降兵降將;最後才輪到宋朝的降兵降將。
劉像的援兵請求讓金國君臣犯難了:幫他吧,他就是這樣的貨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可是不理他,他就完了,就沒法以漢治漢了。君臣爭論了半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還得出兵幫助劉豫。接下來的問題是,讓誰去呢?最後,金太宗點名讓完顏兀術去支援。因為他熟悉南方地形,連明州都去過,雖然黃天蕩一戰差點回不來,最後不還是回來了嗎?即使韓世忠再在黃天蕩攔截他,他也知道應該挖哪兒出來。完顔兀術是那個時代少有的百戰名將,但他一聽這事,卻面露難色:怎麽又讓我去啊?南方那邊我實在是有點忌諱,有點害怕。
金國人立劉豫當偽齊的皇帝,本想以漢治漢,結果不但引起了金國將領的不滿,而且更加激發了南宋軍民的戰鬥力。偽齊第一次入侵南宋,就被岳飛和韓世忠打了個人仰馬翻,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劉豫只得趕緊向金國朝廷請求援兵。那麽,金國會派兵來援助這個兒皇帝嗎?

劉豫慘敗,金國人開始考慮:劉豫當了八年的皇帝,給我們大金國添了八年亂,他這個代理人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個問題在金國內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結果,當年力主立劉豫的完顔宗翰,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了,劉豫失去了靠山。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金熙宗完顔亶繼位之後,完顔宗翰仗著自己有擁立之功,又是皇叔,所以跋扈不臣。這樣一來,朝中形成了爭權奪勢的兩派,一派以完顏兀術為首,另一派以完顏宗翰為首。最後,完顏宗翰的一個親信,就是當年收了劉豫一車財寶,勸完顏宗翰趕緊立劉豫的那個親信,因貪贓罪名被抓捕入獄,並被處死。完顏宗翰受到牽連,也被囚禁致死。完顏宗翰算是滅遼滅宋的開國名將,最後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死於內部的鬥爭當中。金跟宋在這一點上很相似,都存在這種權力鬥爭的問題。完顏宗翰這派一失敗,劉豫自然就該倒楣了。

而如今,這個傀儡皇帝,女真人沒當上,表親渤海人沒當上,滅宋有功的契丹降兵降將沒當上,反而弄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漢人來當。可想而知,在金國朝廷內部,這件事很成問題。當時渤海一個名叫大托卜嘉的萬戶就在朝廷上公開發牢騒:「某契丹之大臣,渤海之大姓,初金人見招,許開國遼東,累載從軍,披堅執銳,今雖一郡之守,亦不可得。豫,山東郡守,勢孤而降,乃當是任,豈不負我哉?」意思是說,當年我是渤海的大戶、契丹的大臣,金國人一招降我就投降了,跟著太祖、太宗在遼東開國,幾十年出生入死,連個郡守都沒當上。而劉豫這個山東郡守,是被逼無奈才投www•hetubook.com.com降的,他尺寸之功未立就做皇帝,這多讓我們寒心啊!很多金兵金將都有這種情緒,甚至認為自己流血出力其實都是在為劉豫效力,而不是給大金國賣命,感到屈辱、不甘心,想甩手不幹了。這種情緒一蔓延開,影響到了金軍士氣,戰鬥力自然就大打折扣。
金軍的先鋒慘敗之後,完顏兀術非常惱怒,自己兩次都敗給韓世忠,覺得實在是面上無光,所以結合主力,準備跟韓世忠決一死戰。完顏兀術這次格外小心謹慎,心想,我不進江,我繞著沼澤走,不會再上你韓世忠的當了。我跟你在平原上打仗,看你能把我怎麼樣!這時,完顏兀術手下的大將韓常就勸他說:「今士無鬥志,過江不叛者獨常爾,他未可保也。」意思是現在當兵的都不願意打仗了,後勤給養又被宋軍切斷,歸師沒有退路。咱們現在如果要過長江,您手下這幫將領,不叛變的只有我韓常一個人,其他人都靠不住,所以現在過江太危險了。韓常這話是有道理的,率軍深入乃兵家之大忌。《孫子兵法》上講,在敵國領土上作戰,時間千萬不能長,兵貴速而不貴久。完顏兀術本來是咽不下自己老輸給韓世忠的這口氣,但他覺得韓常忠心耿耿,而且說得也不無道理,就決定不打了。但不打總得有個藉口,大軍氣勢洶洶出兵了,難道一陣敗下就不打了?何況同盟軍齊國還在一鼓作氣地往前打,如果這就撤兵又怎麼交待呢?完顏兀術不免有些為難。
劉豫跟金國說,我要去跟宋軍決戰,滅掉南宋,希望陛下能夠出師助我。宋朝不是您的心腹大患嗎?我幫您滅了它。金熙宗召集文武百官廷議,經過一番爭論,最後不出兵的意見占了絕對上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女真大臣們的意見是這樣的:先帝立劉豫原本是想讓他保境開疆,保住我們給他的領土,最好能再占一點回來,使我大金休養生息,不動兵戈,這是他的本職工作。結果劉豫進不能取,退不能守,開疆就更別提了,每次都是慘敗而回,連他自己的地盤都快守不住了。兵連禍結,沒有止期,他還不識趣,整天打仗,一打就勞煩我們大金相助。如果他讓咱出兵咱就出兵,最後會出現一個什麼結果呢?「戰勝則劉豫收其利,戰敗則大金受其弊」,打贏了,好處全是劉豫的;打敗了,金國跟著受損失。我們何苦給人家幹這種火中取栗的事呢?這賠本的買賣絕對不能幹。再說,這傀儡劉豫,本是我們大金養的一條狗,我們讓他衝誰叫,他就該衝誰叫,我們讓他什麽時候叫,他就該什麽時候叫,我們讓他咬誰,他就該咬誰。而現在他是自己想咬誰就咬誰,被人家踢了還回來找我們,讓我們給他出氣。為一條狗跟鄰居吵架,犯得著嗎?金熙宗剛即位不久,沒有什麼軍事鬥爭經驗,一聽文武百官都這麼說,就指派皇叔完顏兀術提兵做後援,其實就是擺擺樣子,事實上按兵不動。

偽齊和金聯合入侵南宋,結果大敗而歸,而南宋這一次的勝利,不僅大長了宋軍的志氣、增強了南宋軍隊的戰鬥力,更為重要的是,使宋金之間的形勢開始發生變化。那麼,這種變化表現在什麼地方,又帶來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另外,宋朝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最危險的關頭,再不抵抗就要滅亡了,所以要為生存而戰。但是宋朝將領和士兵都知道,金軍乃虎狼之師,起兵時兵不滿萬,就把幅員萬里的遼國給滅了,宋朝的羸弱之師根本打不過金國。可是,朝廷養兵千日,總不能老讓老百姓指著脊樑骨罵啊!現在好了,有了劉豫這麼一個眾矢之的,大家就有了一個發火洩憤的靶子。打不了金國,我還打不了偽齊嗎?按照評書演義裡的說法,我打不過關張,還打不過劉備嗎?青龍偃月刀我打不過,長矛我打不過,雙股劍我還打不過嗎?這樣一來,宋軍齊心協力要打偽齊,戰鬥力自然提升起來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