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講 戰端再起


雖然岳飛一再上疏要求出兵收復中原,甚至不惜以辭官來要脅,但是皇命難違,面對宋高宗的一句「所請宜不允」,岳飛這次反對議和的行動,最後也只能以失敗告終。宋金議和看來會正常地進行下去了,然而就在此時,一個金國人站了出來,他一手撕毀了兩國的議和盟約。那麼這個人是誰?他為什麼要挑起兩國之間的戰爭呢?
完顏兀術不但除掉了完顏昌,還想廢除和議。但是,這是兩國的外交大事,一紙盟約不能說廢就廢。所以,完顏兀術要想辦法讓宋朝首先背盟,於是就提出要修改盟約,主要提了以下幾點。

第二點,宋朝每年再向金進貢三千兩黃金。中國其實是一個貴重金屬極其缺乏的國家,是貧金國。所以,中國古代的貨幣主要是銅錢、鐵錢,不像歐洲用的是金幣、銀幣,《馬可波羅遊記》裡說,中國到處都是黃金,大漢的宮殿是用黃金蓋的,可能因為他是外行,其實那是琉璃瓦,不是黃金。中國古代的貴重金屬,尤其是白銀,大多都是從日本進口的。近代新航路開闢以後,就從拉丁美洲進口金銀。所以,這三千兩黃金,宋朝根本拿不出來。
完顏兀術主和,與完顏昌主和的目的不一樣。完顔昌完全是出於私心,目的是為了讓宋朝「德我」。這個「我」就是完顏昌自己,他希望議和以後,趙構能夠像劉豫那樣,年年孝敬他,這樣他就可以挾洋自重了。而完顏兀術理解的「德我」,就是宋朝感念大金國的恩德,覺得如果議和之後,宋朝真的感念大金的恩德,這仗不打也就算了。因此,在議和這件事上,完顏兀術與完顏昌其實並沒有達成共識。

岳飛上表要求辭職,皇帝不同意。我們看,岳飛原本不同意議和,可皇帝偏要議和;議和之後,岳飛又想趁勢一鼓作氣消滅金國,把失地全收回來,連太祖、太宗都沒收回的燕雲十六州也收回來,但皇帝又不同意;現在他想辭職不幹,結果被皇上一句話就給打發了。也就是說,岳飛這次反對議和的行動徹底失敗了。

完顏兀術連夜飛馬入京見金熙宗,說完顏昌賣國,鐵證如山。金熙宗是太祖的長孫,他能夠做上皇帝,得益於完顏昌的支持。而完顏昌之所以支持金熙宗做皇帝,就是覺得他年紀小,才二十出頭,又沒打過仗,生長於深宮之中,整天沉迷於漢族文化,應該很好控制。如果推舉金熙宗,完顔昌就有擁戴之功,就可以居功至偉、把持朝政了。沒想到,金熙宗越是漢化,就越羡慕中原王朝的君主專制,想要大權獨攬、乾綱獨斷。所以,金熙宗對於完顏昌把持朝政非常不滿,想找機會把他幹掉。現在,完顏兀術跑來告完顔昌賣國,金熙宗終於有機會幹掉完顏昌了。
完顔兀術又發動細作去打聽,想要探明宋朝這個時候到底是什麼態度。這一打聽,更讓完顏兀術怒不可遏。原來,宋朝不但根本就不感念大金的什麼恩德,而且還有很多人臣激烈反對雙方議和,尤其反對向金國稱臣。完顏兀術再也忍不住了,堅決要向南宋開戰。
金國提出的三個修改條和*圖*書件,宋朝都不能答應,也沒法答應,於是,金國就找到了口實。你看,宋朝背信棄義,我們金國說了,只要答應這三個條件,和平的大門是永遠向宋朝敞開的,結果他們居然不答應,那可就怪不得我們了。這個時候,完顏兀術已升為都元帥,他在祁州建了元帥府,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金熙宗頒佈詔書,要對宋開戰,收復河南、陝西。
第一點,奉金正朔,南宋要取消自己的紹興年號,改用大金的天眷年號。這一條宋朝絕對不可能答應,如果奉金正朔的話,宋朝就變成金國的一部分了。在中國古代,表示臣服的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奉正朔。
事已至此,南宋也只好強打精神,準備迎戰。為了表示宋朝的正義性,高宗皇帝發表了一篇〈賞格〉,說:「兀術不道,戕殺其叔,舉兵無名,首為亂階。」高宗先罵完顏兀術,沒有他的話,這和議就成了,他無道義,把自己叔叔完顏昌給害死了,還要出兵打我們。「將帥軍民,有能擒殺兀術者,現任節度使以上,授以樞柄;未至節度使以上,授以節使。官高者,除使相,現統兵者仍宣撫使。餘人仍賜銀絹五萬兩匹,田一千頃,第一區。」這段話是說,誰要是能逮著或者擒殺完顏兀術,如果現在已經官居節度使了,像岳飛、吳玠、韓世忠這些人,就授以樞密使這樣的高職。因為宋朝樞密使向來都由文官擔任,連副使都不能是武將,現在為了擒殺完顔兀術,皇帝也不惜打破常規。如果沒做到節度使的,就提升為節度使。如果是文官官位高的,授予使相職位,如果是統兵大將,授予宣撫使職位。其他的,賞白銀、綢緞五萬兩匹,給一千畝地、一座宅邸。宋朝的矛頭很明確,就是對著完顏兀術。
王倫不敢抗命,只好又回到了金國。金國人一見王倫,恨得咬牙切齒,就把他給扣住了。完顏兀術質問王倫:「爾江南國主,但知有元帥,豈知有上國朝廷焉?」金國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是元帥府,元帥府的正長官是都元帥,金國這個時候的都元帥是完顏昌,完顏兀術是左副元帥。完顏兀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們江南國主趙構只知道我們金國有元帥,只知道跟完顏昌搞幕後交易,難道不知道我們金國還有朝廷,還有皇帝嗎?你們擅自跟完顔昌交接,這不是看不起我們的皇帝嗎?這麼一說,宋朝的錯又犯大了,因為藐視國主在哪朝都是最大的忌諱。

在反對宋金議和的這股力量中,南宋的岳飛失敗了,但是,金國的完顏兀術卻成功了。我們知道,完顔兀術是太祖皇帝的第四子,金國的第一名將,本來是一個激烈的主戰派分子。因為在黃天蕩被韓世忠打了個大敗,嚇得哭了好幾回,後來又在川陝敗給了吳玠,把鬍子割了才得以逃脫,所以完顏兀術對宋朝開始生出了畏懼之心。完顏兀術原來視宋朝如鼠,認為宋朝不過是只小耗子,一拳就能砸死,現在卻開始畏宋朝如虎了,認為宋朝真是不好對付。因此,完顔兀術就開始傾向於議和了。


而且這個時候,金國的使臣也返回了金國,要去上京會寧府覆命。金使經過完顏兀術的轄地,就去見完顏兀術,說宋朝不但不感念我們大金,還偷偷地挖戰壕、修堡壘,佈置戰守之具,估計想要跟我們打仗。完顔兀術一聽,更加生氣了。他想,完顏昌真是妖言禍國,果然被我言中了,宋朝根本就不打算跟我們議和。於是,完顏兀術就對金使說,你趕緊回朝廷覆命,等宋朝的使臣來了,我倒要問問他。
岳飛要辭官退隱,這讓高宗皇帝很為難。一方和圖書面,高宗皇帝覺得岳飛主動提出不幹是件好事,因為我的天子寶座現在已經坐穩了,金雖然不承認我是大宋天子,最起碼也承認我是江南國主了;仗也不用打了,中原故地也都基本收復回來了;先帝和嫡母鄭皇后的棺槨也迎回來了,而且金人也答應把我親媽放回來,我也對得起祖宗了。天下已太平,岳飛說不幹了,那就准奏吧。但是,皇上轉念一想,岳飛多次辭官不幹,但哪次也沒有真辭,看來他只是賭氣,而且岳家軍的將領都是岳飛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些人恐怕只知有軍令,不知有聖旨。如果我把岳飛撤了,岳家軍這十萬大軍要是一翻臉,變生肘腋,這可比金國的害處還大。所以,高宗皇帝對岳飛的請求遲遲沒有作答。
主意已定,藉口當然很容易找。當時,正好完顏昌手下有一個小將謀逆,於是金熙宗就把罪名扣到了完顏昌頭上。實際上,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因為完顏昌作為大金的皇族,再怎麼也不至於叛國謀逆,頂多就是想給自己撈點好處罷了。但是,金熙宗這樣說了,完顏昌自然脫不了干係,於是,金熙宗撤銷了完顏昌的一切職務,讓他到山金東降臣杜充的手下聽命。
高宗皇帝一看岳飛的上疏,心想,岳飛這不是公然破壞和議嗎?我們跟金國好不容易達成和議,雙方不用再打仗了,現在岳飛給我這麽一封上疏,難道他就這麼不能體察聖意嗎?可以說,岳飛的這封上疏,讓宋高宗又著急又為難。我們想,他不能公開指責岳飛的志向不對,但是岳飛只顧抒發自己的遠大志向,一點不考慮高宗的感受,所以,他這個時候對岳飛的恨意是越來越深了。但是,宋高宗又拿岳飛一點辦法都沒有,他所能想到的,只有一招,就是給岳飛封官。高宗想,岳飛一直嚷著要收復中原,不就是為了邀功行賞嗎?既然這樣,我提前把報酬給你,讓你別再吵著去立功了,不就行了嗎?所以,宋高宗就下旨,說收復失地的過程中,在前線出生入死的大將們功勞最大,因此把岳飛和吳玠升成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這個官銜在當時文官官階裡面排第一。
面對宋高宗賜予的高官厚祿,岳飛不但拒不接受,而且一再上疏要求出兵收復中原、迎回二聖,甚至不愔以辭官來要脅宋高宗。那麽,一心只想議和的高宗皇帝會如何處理這個不聽話的岳飛呢?
金國要求修改盟約,而他們提出的三項新條件都極為苛刻,南宋朝廷很難接受,但是如果不接受,金國又肯定會藉機出兵。那麼,南宋朝廷究竟會不會接受這三項新條件呢?宋高宗趙構面對金國的步步緊逼,又會如何應對呢?和*圖*書

不久,宋朝的使臣王倫要到金國上表,處理雙方的交接事宜和一些後續工作。完顏兀術就把王倫找來,問他說,你們皇上的詔書竟然一點都沒提到要感念我們大金的恩德,這是什麼意思?王倫這人也真夠邪的,居然說那道詔書估計是以訛傳訛,皇上真正的詔書在我手裡呢。完顏兀術說,那你拿出來給我看看。王倫回答說,我把它擱在館驛了,等我回去取去。王倫回到館驛,竟然模仿宋高宗的口氣,自己編造了一封詔書,給完顏兀術送去了。當然,完顏兀術可不傻,他看了王倫送來的這封詔書後,也是將信將疑,不過還是對王倫說,你去我們朝廷覆命吧。就在王倫要出發的時候,有人來給他通風報信,說元帥並不相信你的這封國書,你有危險了。王倫一聽說自己有危險,居然撒腿跑回去了。王倫這一跑,等於把南宋朝廷給連累了。
宋金第一次議和之後,在南宋朝中仍然不乏反對議和的轚音,其中以岳飛的態度最為堅決和激烈。於是,宋高宗為了安撫和討好岳飛,竟然一下就把岳飛升為從一品的高官,真可謂皇恩浩蕩。那麼,岳飛能夠理解宋高宗的良苦用心嗎?
岳飛被迫升了官之後,心裡還是覺得彆扭。他想,皇上既然給我升了官,我就要盡到臣子的本分,更要忠心報國。於是,岳飛給皇帝上表,請求去洛陽考察敵情。岳飛上奏說:「北虜自靖康以來,以和疑我者十餘年矣,不悟其奸,受禍至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從靖康之變以來,金國人假裝跟我們談和,都十多回了,我們就是因為中了他們的奸計,所以才被害成這樣。其實,岳飛這話說得有點昧心,因為每一次議和都是宋朝提出的。「今復無事請和,此殆必有肘腋之虞。」就是說,現在金國人又平白無故地要跟我們談和,其中恐怕有問題。「臣請量帶輕騎,隨二使祗謁陵寢,因以往觀敵釁。」我請求帶上騎兵,隨宋金兩國的使臣,去拜謁歷代先帝的陵寢,順便看看敵人的虛實。
王倫回到南宋,秦檜見了他,就問你怎麼回來了,事辦得怎麼樣了?王倫把自己在金國的經歷交代了一遍。秦檜聽完,氣得不行,斥責王倫說,你弄個假詔書糊弄金國人,還逃回國來,議和大計就要毀在你手裡了,你得給我回去,這事你要頂著。
「天眷議和」雖然在宋金兩國皇帝的力排眾議下達成,但是,在宋金兩國的朝廷中,反對議和的聲浪依然存在。這股潛流被暫時壓制了,但總有一天會爆發的。我們知道,宋金兩國中,反對議和最激烈的,在金國是完顏兀術,在宋朝是岳飛。所以,這兩個人就成了反對議和潛流的爆發點。
公元一一三八年底,宋金議和,兩國以黃河為界,南宋向金稱臣,並且每年交納歲貢,史稱「天眷議和」。議和之後,金國將河南等地歸還南宋,於是宋高宗認為從此就可以安享太平了。然而,宋金兩國交戰多年,積怨甚深。此時,南宋和金國的朝野上下都有人反對兩國議和,那麼一心想要收復失地的岳飛,能說服宋高宗趙構發兵進取中原嗎?而一直反對宋金議和的金國大將完顔兀術,又能善罷甘休嗎?一年之後,「天眷議和」墨跡未乾,宋金兩國烽煙再起。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國戰火重燃呢?https://www•hetubook•com.com
朝廷做出處罰決定後,完顏昌非常生氣,心想,士可殺而不可辱,我堂堂開國元戎、佐命元勳,何故與降奴為伍?這時,完顏昌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就是準備投奔南宋。如果是一般人投奔宋朝,比如說金國的知州、知縣帶人叛逃過來,宋朝肯定會很高興地收下,給他升官,最起碼能夠原職不動。而完顔昌這樣的大人物過來了,怎麽安置他呢?他在金國是皇族,是魯王,到宋朝還能做皇族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只可能寄人籬下。而且,金國本來就懷疑他叛國,他即使不願意去杜充手下打工,也應該跟皇上剖白心跡,解釋清楚,實在不行,還可以學人家岳飛,「退處林泉,就營醫藥」就完了。可他這一跑,等於不打自招,金國上下就確信完顔昌叛國了。問題是他還沒跑多遠,就被完顔兀術給逮回來了。至於他的下場,有的說是被折磨死了,有的說是被賜自盡了。
我們看,這個時候宋高宗對岳飛已經到了一種討好的程度。十年前,岳飛不過是一個七品東京留守司統制,短短十年時間,岳飛就由七品官躍升為一品大員。宋高宗是想,你岳飛也清楚跟我不是一條心,但我還給你加官晉爵,這麼一來,你應該能感受到我的恩德,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得知南宋不但不感念大金的恩德,而且朝中還有很多人都激烈反對宋向金稱臣之事,完顏兀術暗下決心,一定要撕毀兩國的議和盟約,再次發兵攻打南宋。但是,在完顏兀術眼前,有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他的頂頭上司,力主宋金議和的完顏昌。那麼,完顏兀術下一步會怎麼辦呢?

岳飛見皇帝不給他答覆,於是又給皇帝上疏,這一次,岳飛的言辭更犀利:「伏望陛下垂溥照之明,回蓋高之聽,曲加仁測,洞照愚衷,使一夫之微,終遂其欲,特許退休,就營醫藥,臣不勝感戴聖德願望之至。」這次上疏,岳飛連歌詠陛下聖德的話都不說了,直接就說我病得很嚴重,所以請您恩准我退休去看病,我將不勝感激陛下的聖德。高宗跟岳飛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看來岳飛是不可能理解自己的心思了,所以高宗拿定主意,對岳飛不解釋,不勸說。但是岳飛的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他不能再裝了,只好回了他一句:「所請宜不允。」
按照議和約定,河南等地要歸還給宋朝,所以高宗皇帝命七路使臣帶著人馬去收復失地。在收復的這些土地中,西京河南府一帶歸岳飛管轄。這麼一來,岳飛的防地和轄區都擴大了,按說岳飛要給皇帝上表謝恩才對,結果岳飛卻在上表裡寫了這麼一段話:「臣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顙以稱藩。」意思是說,我雖然把西京府收回來了,但絕對不滿足,我還要把黃河以北原屬宋朝的土地收回來,復仇報國,讓金國人向我們磕頭稱臣。「稽顙」就是磕頭的意思。在岳飛看來,金人把河南還給宋朝理所應當,別想拿這點蠅頭小利收買他,他要以河南為基礎,出兵收復兩河、燕雲,一定要把金國打得向宋朝磕頭稱臣。

完顏昌一死,完顏兀術眼前就沒有障礙了,金國的兵權就完全落在他手中了,他隨時都可以率兵南下攻打南宋。但是,完顏兀術想要出兵,又不想背上背叛盟約的惡名,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絶妙的主意。那麼,完顏兀術又將實施怎樣的陰謀呢?和*圖*書

第三點,宋朝把從金國逃亡到江南的人,全部遣返北方。這一點宋朝就更不可能答應了。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經濟中心,開始時是在北方的黃河流域,而南方卑濕水熱,不適合人們居住。漢朝時,北方人口占到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一點八,而南方僅占百分之十八點二。但是後來,由於北方戰亂不斷,百姓開始不斷南遷。中國古代人口自北向南的大規模遷移有三次,第一次是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時,第二次是在唐朝的安史之亂時,而第三次就是北宋的靖康之變時。要是按照這個來算,從北方逃到南方的人有百萬之巨,宋朝上哪兒去找這幾百萬人,並將他們遣返北國啊?再說,如果要把從北方逃過來的人都遣送回去,宋高宗第一個就應該回去,因為他也是北方人,所以這件事宋朝也沒法答應。

完顏兀術本來已傾向於議和了,但沒想到卻接二連三地受到刺|激,最後憤而再次主戰。第一個刺|激完顏兀術的就是宋高宗。按照議和的約定,宋朝收回了河南、陝西,宋高宗需要給金國寫詔書。完顏兀術和其他主戰派的大臣原本都以為宋高宗會對金國感恩戴德,但宋高宗的詔書寫的卻是,我大宋之所以能把河南、陝西之地收回,是因為列祖列宗在天有靈,將士用命。信裡完全沒有一點感念大金恩德的意思。完顔兀術非常生氣,心想,是我大金把地兒還給你的,這跟你祖宗有什麼關係?活人都保佑不了你,死人還能保佑你?你還好意思說你的將士用命,他們用了半天命,不是也沒有把疆土奪回去嗎?現在,我們主動把地兒還給你了,你居然不感念我們,簡直太氣人了!
沒想到,對於高宗皇帝的一片苦心,岳飛並不理解。相反,岳飛這個時候覺得很冤,他想,皇上您怎麼就不理解我呢?我不是要高官厚祿,我是要收復中原、唾手燕雲、直搗黃龍,這才是我的志向。於是,岳飛又給高宗上表,說無功不受祿,這官我不能當,敬謝不敏。宋高宗一看,心裡就更著急了:你什麼意思?人家吳玠都興高采烈地接受官職了,你卻不要,這不等於公開跟朝廷對抗嗎?所以皇帝下旨,岳飛不許辭職,這官必須要做。我們看,這君臣倆人是誰也不理解誰,永遠說不到一塊兒去。
高宗皇帝不讓岳飛去考察敵情,岳飛就急了。他給皇帝上疏:「比者,修盟漠北,割地河南。既不復於用兵,且無嫌於避事。伏望陛下明詔誠悃,曲賜矜從,令臣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歌詠陛下聖德,為太平之散民,臣不勝幸甚。」這句話的意思是,金國無緣無故把地盤還給咱們,這裡面肯定有問題,陛下不讓我出兵跟他們打仗,現在還得躲避嫌疑,乾脆兵權我不要了,請陛下准許我退居山林,天天寫詩歌頌您的聖德,做一個太平散民,那我就太高興了。岳飛把這封信遞上去以後,一連很多天都沒有得到回音。
高宗皇帝看了岳飛的上表,說這不行,這不等於又自取嫌疑,給金國人以戰爭的藉口嗎?皇帝給岳飛升了官後,最希望岳飛做的就是安享高官厚祿,老老實實在家待著。皇帝本來想,岳飛和他手下的部將們,官一做大,俸祿就優厚了,家產就豐富了,進取心就減退了,自然就不會到處惹事了。沒想到岳飛依然我行我素,到處尋找跟金國人打仗的機會。高宗一看,趕緊親筆下御劄,告訴岳飛絕對不許去洛陽。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