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在一九三六年七月,日軍在華北就爆發了兩次武裝衝突——豐台事件以及大沽事件——對中國在華北的主權造成極大的傷害。但是宋哲元採取息事寧人的退讓態度,拱手將戰略要地豐台,讓給日本駐屯軍。宋哲元在日本的壓力下,也聘請日本顧問參與行政決策,招納了惡名昭彰的漢奸政客,成爲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官員,一時之間,河北已經有著日本橫行的危機了。
這時候的宋哲元,已經不再是單純hetubook•com•com的軍事將領,而是擁有冀察兩省軍政經權力的地方大員,二十九軍也從最初的兩萬多人,擴充到二十多萬人的地方性大軍實力(包括各種保安隊等武力),而日本對於策劃華北的自主,更是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試想連黃郛與何應欽兩位國民政府的重量級人物,都不堪日本軍方在華北的壓力,如何讓政軍實力有限、與國民政府關係較淺的宋哲元能夠招架得住呢?但是宋哲元本人對於中國民族主義的底線,卻仍有不可動搖的信念。
從東京與南京之間全面的外交交涉,以及中、日雙方在華北爲主權問題的直接交手看來,中、日局勢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兩和_圖_書國距離最後關頭的全面攤牌,事實上已經不遠。一九三六年底的百靈廟之戰,以及緊接的西安事變發生後,日本更清楚地發現,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分裂、內戰不息的烏合之眾了,中國開始有了勵精圖治的中央政府,假如日本還要對她步步進逼,那麼中、日雙方最後必然要走上決裂的地步。而之後的七七事變所以會成爲中日全面戰爭的起點,只是反應了日本決定要與中國提前攤牌的一個藉口而已。
日本又公然干涉河北與察哈爾的行政組織與人事任用,宋哲元也只能妥協。日方因而認爲,雖然一時之間還不能讓華北完全的脫離中國,但是日本的影響力,已經從各個方向,大幅的提升,華m.hetubook.com.com北已經接近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以前之東北的形勢了:日軍可以公然的演習、漢奸可以隨意在政府中出入任職、日商擁有各種剝削劫掠的特權。此時華北在政治上雖然沒有易手,但整個運作已經由日本在幕後遙控了。
日本在華北採取政治與經濟的兩手策略,在政治上,是對於冀察政務委員會的主任宋哲元,進行無所不用其極的威脅利誘,並且直接與華北其他的軍政領袖進行接觸,希望華北能夠正式的脫離南京的國民政府,而以所謂自治的方式,加入日本與滿洲國的政治與軍事合作體系之中。宋哲元的確受到日本極大的壓力,華北是否脫離國民政府而自主,幾度都在危機邊緣徘徊,田代在https://m.hetubook.com.com一九三五年九月,以近乎最後通牒的方式,企岡脅迫宋哲元接受華北自主的日本要求。
宋哲元在政治的大原則上,能夠守住底線,不作日本的傀儡,卻不得不在經濟與行政上,經常要對日本的勒索與壓力讓步。日本在河北,透過所謂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大搞各種走私的活動,以破壞華北最爲重要的海關稅收,日本甚至公然支持有組織的販毒活動,以此增加顛覆中國的經費,與控制漢奸活動的手段。日軍在河北平津一帶,更是肆無忌憚地經常舉行軍事演習,公然挑釁二十九軍。
因此宋哲元雖然幾次在日本的壓力下,走向與國民政府分裂的邊緣,但是每次在最後關頭都能出現轉機,而讓日本人要華北分裂自治的計www.hetubook•com.com劃落空。宋哲元有時利用南京的立場作爲擋箭牌(這時的南京政府,已經有了中央政府的架構與氣勢,講話自然有影響力了),否則乾脆以養病請假,讓日本找不到交涉的對象。當然二十九軍部屬的鼎力支持抗日,以及平津的民意團結堅定認同國家,都增加宋哲元應付日本壓力的能耐。
宋哲元對於這些侵害中國主權的活動,只有閉半隻眼、避重就輕加以處理,事實上與當初張學良在東北的對日政策,也所差無幾。日本除了對華北進行軍事與政治的佈署與侵略之外,更是著重經濟利益的控制,宋哲元對於日本要求在冀察境內進行各種鐵路、港口的建設,以及礦產工業的開發,也做出許多的讓步,日本多家「株式會社」開始出現在華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