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的聯蘇容共政策公開化之後,日本開始感到焦慮與極大的壓力,日軍方面非常擔心國民政府會成爲蘇聯的政治與軍事盟國,而聯手對抗日本。所以日本政府內部,又開始爲了是否要展開進一步侵略中國行動,而起了極大的爭辯。日本的海外駐軍,更是積極展現武力攻伐中國的準備,在他們串連日本軍部擴大派勢力的運作之下,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終於因爲一次在盧溝橋衝突的「意外」,而全面https://m.hetubook.com.com的爆發了。假如中國沒有公開聯蘇容共的政策,日本當局是否會爲了盧溝橋事變,就決定對華進行全面武力侵略,也許是有些疑問的。
蔣介石平安回到南京,重新掌控權力之後,知道自己雖然已經得到全國人心支持的國家領袖威望,但是他也更明瞭各方勢力在他受制之時的表現,顯示出了一個清楚的政治訊號:各路諸侯不願再接受他將權力繼續
和*圖*書地集中,以及國民政府對於日本的侵略不能再讓步了。
因此蔣介石決定大體依照西安事變時,大家所達成的諒解,停止追剿紅軍。一九三七年一月五日,正式撤消「西北剿匪總部」,派顧祝同負責調遣東北軍與西北軍的善後工作,並進一步的與紅軍接洽補給的安排,國民政府從當年二月起,就正式的發給紅軍糧餉補給〈每個月約達二十萬到三十萬元)。而中共方面,也正式表示願意接受蔣介m.hetubook.com.com石的指揮,重新加入國民政府與國民革命軍。
中共中央在一九三七年二月十日正式致電國民黨,提出團結抗日的四大保證:一、停止武裝攻擊國民政府。二、撤消蘇維埃政府與紅軍,改爲特區政府與國民革命軍。三、在特區內實施民主選舉。四、停止土改政策。而國民黨在同年二月二十一日召開三中全會,正式通過「根絕赤禍案」,中共中央回電表示接受,於是國民政府與中共開始正式進行合作的談判,中共www.hetubook.com•com的領導人周恩來、秦邦憲、林祖涵,葉劍英等人,多次到達南京、廬山與杭州等地,與蔣介石等國民政府高層進行協商改編紅軍的問題,國、共合作進入了執行階段。中、蘇聯的關係也開始有了轉機,中國修建了由蘭州經新疆到蘇聯的現代化公路,以準備接受俄援。
一場震驚中外、戲劇化的西安事變,就此落幕,中國內部「攘外需先安內」、「抗日必先反蔣」的國共鋒相對鬥爭的時代,暫時告一個段落,國民政府開始「聯
www.hetubook.com.com蘇容共」以準備全面抗日,那麼日本是坐視中國集結所有的力量,而進行抗日的發展呢?還是要先發制人,給中國致命的一擊?這個政策的選擇,就成了中日之間和、戰歷史演變的關鍵,與其考量的前題了。西安事變之後,日本似乎所沒有弄清楚的一點,就是蔣介石不但成爲全中國所支持的軍政領袖,但是蔣也絕對不能再對日本進一步的侵略,做出任何的退讓了。日本任何局部「蠶食」中國、迫使中國讓步的舉動,都會引爆中國全面抗日的自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