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比之下,毛澤東就比蔣介石更具有城府了,他明知採取要叫共產黨採取「擁蔣抗日」的政策,等於否定共產黨過去十年的犧牲奮鬥,對國民黨提出四大保證,更是等於向國民政府投降,接受國民黨的「根絕赤禍」決議,更是讓中國共產黨的尊嚴無存。但是毛澤東淸楚的知道,中共只有這樣忍人所不能忍,中共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紅軍從長征之中,已經學到更多絕處逢生的本領,只要能夠得到喘息的機會,共黨與紅軍是絕對可以發展壯大。蔣介石只以為不殺張學良是已經夠寬宏大量的了,但若能因勢利導、從此重用東北軍,他會有更大的歷史空間可以發展,甚至不至最後和*圖*書
失去大陸而於台灣結束一生了。
蔣介石與東北軍之間的關係,更可延續到抗日勝利後,在蘇聯侵佔東北、引進八路軍的歷史變局上,產生重大的關鍵影響力。因為蔣介石若是以張少帥領頭對東北進行政治號召,更可以讓中共無法在東北取得發展的先機了。當然這一線歷史的發展,是在當時是難以預見的。
張學良在第一次下野遊歐返國後,和-圖-書更醉心德、義兩國的右翼法西斯救國方略,所謂「加入共產黨一起抗日」,只是口頭上對於國民政府犧牲東北軍,一再的延後抗日不滿的表達而已,張學良此語的重點是在團結抗日,而不是成為共產黨黨員。而張學良個人獨斷決定,發動西安事變與扣押蔣介石,中共方面絕對是事前毫不知情的,蘇聯更是對於張學良魯莽的行動,給予非常強烈的批判(蘇聯共產黨自始至終對於張學良都給予極低的評價,因為張學良是率先反蘇的中國政治人物)。
雖然目前中共官方一再認為張學良的西安事變,對於中共轉危為安的發展,有功同再造的歷史功勞。其實中共自己應hetubook.com.com該非常的明白,共軍之所以能夠絕處逢生的根本關鍵,在於日軍的侵華,加上蘇聯支持的戰略佈局。蔣介石決心要與日本進行歷史決戰,也只有採取「聯蘇容共」的政策,張學良的西安事變行動,只是戲劇化地提前落實這個歷史變化而已。事實上,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共協商,與大赦所有的政治犯,中共根本就對「恩人」張學良的長期遭扣押沒有具體的行動。目前張學良寧可旅居異國的夏威夷,也不肯回家鄉探望一下,就可知中共與張學良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了。
因此假如蔣介石讓東北軍集結調訓,給予平等合理的待遇,激以抗日愛國的訓示,那麼對這支重情https://www.hetubook.com.com義、無退路的東北軍而言,豈有不全軍對日死戰、誓死支持蔣介石的道理?蔣介石真錯過了一張天賜的抗日王牌,而當時以中央軍與紅軍的軍力對比看來,也根本不必需東北軍參加剿共作戰。因此說蔣介石在某種程度上,逼反了東北軍,也許並不完全為過。
另外的說法是,張學良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遵照中共的設計,大膽的實施兵諫與扣蔣行動,這是絕對錯誤的說法。事實上,張學良早在東北當權之時,就是激烈反對共產主義的地方領袖,在一九二九年的中東鐵路事件中,張學良與蘇聯紅軍與早期的共軍劉伯承、葉劍英等人,在東北進行過激戰,張學良曾經對於國民黨政府和*圖*書在一九二四年第一次的聯蘇容共,也有極大的反感與猜疑。
即使在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仍然有創造歷史全新格局的機會,蔣可以清楚知道,張學良絕對的忠誠,與他抗日的鋼鐵意志,假如蔣介石能夠寬赦張學良,讓他繼續的統率東北軍,進駐隴海線以南,給予精訓,單純的託以抗日重責大任,這樣張學良與東北軍,絕對會成為抗日戰爭的決死部隊。一旦華北爆發戰爭,日軍必然會遭到東北軍拼死命的打擊,也必能為中國抗日史留下更為輝煌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