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出賣中國的雅爾達密約
37.4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在中蘇的交涉與談判中,史達林用盡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法,迫使中國讓步,否則就要中國承擔所有盟國關係破裂的責任。這時候,蘇聯已將擊敗德國的百萬精銳部隊,開始大量的調往西伯利亞進行作戰集結,這時根據美國軍方的評估,無論中國是否屈服,與蘇聯簽訂城下之盟,蘇聯都絕對會派兵進入中國的東北與內蒙古,以搶奪在遠東的戰利品。而當時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沒有足夠的兵力,能在這個地區,阻止蘇聯軍隊的行動。因此美國力勸中國不如設法接受蘇聯的要求,這樣至少可以限制蘇聯在中國境內的擴張與和_圖_書掠奪。
但是這個建議,「當然」遭到馬歇爾與陸軍部的強烈反對。中國是已經賣給蘇聯的戰利品,絕對不能退貨毀約了。在馬歇爾的觀點裡,二次世界大戰亞洲的戰場戰略,除了要擊敗日本之外,必須順便要分化與削弱中國。因此杜魯門仍然決定要給蘇聯這個歷史性,免費的擴張機會。目的當然在打壓中國在戰後的復興。
這裡存在的一個歷史問題是,假如蔣介石在一九四四年十月,同意交出中國軍隊指揮權給史迪威,六百萬的中國軍隊都成爲美軍將領麾下的部隊,那麼美國還會同意蘇聯白撿這和-圖-書個歷史的便宜嗎?馬歇爾是否會爲了美國的利益,而放過在中國製造歷史的悲劇?
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已經試爆成功,美國軍方對於蘇聯在東歐與德國那種跋扈的擴張行爲,也深感警惕與不安,因此美國參謀首長會議主席李海上將(William Leathy),曾經建議杜魯門總統,是否可以重新考慮要求蘇聯參戰的立場。因爲美國已經清楚知道,日本已經接近失去作戰能力與意志的地步了,同時日本正在慌亂地尋求蘇聯以及其他的中立國協助,向盟國進行投降的外交接觸。蘇聯的參戰,無關作和_圖_書戰的結束,只是純粹戰利品的掠奪,並且會嚴重的影響到亞洲的戰略均衡。
在這種情形之下,蔣介石終於決定,假如能夠簽定中蘇和約,以換取中國的統一與建設,以及穩定中蘇之間的持久的和平,那麼中國可以接受史達林的條件,史達林非常大方的接受宋子文所提的和約條件,一、蘇聯保證東北的領土、主權與行政的完整。二、蘇聯保證不參予新疆的動亂,由中國自行解決。三、蘇聯只支持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並且提供中國統一與復興的援助。而中國方面則願意接受,外蒙古的人民以公民投票方式,解決脫離中國而https://m•hetubook.com.com獨立的事實。
不過假如先前蔣介石向馬歇爾屈服了,那麼國民政府還能算是代表中國主權的政府嗎?又有多少投靠美國的軍人與政客會出來興風作浪呢?
史達林對於侵略中國,早已有著極長的謀畫,因此他對於宋子文一再宣稱,蘇聯支持重慶政府與蔣介石政權、絕對尊重中國對於東北與新疆的主權,以及絕對不會干預中國內政的分裂。史達林解釋,蘇聯之所以要求在東北的特權,完全是爲了便利蘇聯協助中國共同防止日本軍國主義的復興,至於承認外蒙古獨立,因爲外蒙古早已脫離中國統治長達二十四年(更爲正確的說法是,外蒙古已經成爲蘇聯的傀儡二十四年),當時早已成爲一個「獨立」運作的國家,中國不應違背蒙古人民獨立的「意願」與事實,因此目前中國所要做的,只不過是接受這個既成之事實而已。www.hetubook•com.com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