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三國在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德國的波茨坦(Potsdam)聯合發表盟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其中第八條「重申開羅宣言的領土條款必須實現,日本的領土只限於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以及盟國所指定的島嶼」。蘇聯雖然也參加波茨坦會議,但是卻在宣言上根本無法列名,因爲當時蘇聯還是日本的友好邦交國家,既未與日本斷交又未與日本宣戰,所以沒有地位與立場,來與盟國要求日本投降。史達林參加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對盟國https://m•hetubook.com.com施壓,要求大家聯手逼迫中國承認雅爾達密約,好讓蘇聯能夠早些對日本宣戰。
所以蘇聯只有不顧還沒有與中國達成協議的事實,就搶先八月八日夜間,下令蘇聯與外蒙古的軍隊,對日軍發動三路總攻擊,次日蘇聯與外蒙古才補行對日本宣戰。當蘇聯向日本正式宣戰的當天,美國的第二顆原子彈攻擊了長崎,日本政府的抵抗意志也完全崩潰。(外蒙古的獨立還沒有獲得正式承認的法律程序,就已經與蘇聯同步的對hetubook.com•com日本宣戰了。)
這時候,日本接受投降的消息,已經在世界與中國各地傳開了,日本的中國派遣軍與南方軍以及關東軍,對於日本準備無條件投降,都採取強烈反對的態度,特別是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最爲激烈,岡村寧次認爲,日本仍有幾百萬軍隊,應該可以與盟國周旋,以獲得較好一些的和平條件,而不能無條件投降。因此日本軍部再度要求日皇考慮更改投降條件,但是日皇裕仁的抵抗意志早已崩潰,因此對於軍部的反對,根本不加理會。
八月和*圖*書十四日,由日皇正式要求政府完成投降的敕令程序,並且宣佈在十五日,將會公開廣播日皇裕仁的「終戰」演說。也就在日本正式投降的同一天,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國與蘇聯簽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喪權辱國的「友好同盟」條約,(還不如稱爲戰敗投降條約比較名符其實)。中國才在結束日本對中國侵略的同一天,又遭到蘇聯的正式侵略,身爲盟國中國領土所受到的損失,比戰敗國日本的還要大得太多了。
這時日皇裕仁知道,投降的問題已經不m.hetubook.com.com
能再拖下去了,雖然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中,對於是否接受「無條件投降」的問題,仍是議而不決,由於日皇裕仁決定要儘快投降,最後只有由首相鈴木貫太郎恭請日皇「聖斷」。日皇裕仁裁示,在保留日皇體制的前題下,接受盟國招降的波茨坦宣言,這時已是八月十日的凌晨二時。於是日本政府在八月十日,正式委託中立國瑞士政府向盟國照會,日本願在保留天皇體制下,同意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第二天美國代表盟國回覆日本,以日本的天皇體制,也需聽命盟國佔領軍的號令,而接m.hetubook.com.com受日本的投降,算是在無條件投降中留下一個彈性的空間。
八月二日,杜魯門離開歐洲返回美國,正式批准了美軍對日本進行原子彈的攻擊。八月六日,美軍第一顆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造成日皇裕仁極大的驚恐,因此加強了日本政府投降的決心與行動。這時蘇聯知道日本投降在即,本來史達林非常堅持中國必須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聯才能出兵攻擊日本的關東軍。但是,此刻蘇聯深怕假如日本在遭到原子彈攻繫之後,會突然宣佈投降,這樣蘇聯就會師出無名,也就無法順理成章地在遠東搶奪戰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