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戰爭的結束,勝利的代價
38.3 日本受到美國的特別優待

佔領日本的盟國最高當局下令,徹底解散日軍大本營,皇軍也成為歷史的名詞。由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為首的佔領軍,為日本設計了一套非戰憲法,保留日皇體制(事實這是蔣介石為日本力爭的結果),但採取文人的責任內閣制。美國給予日本大量的經濟援助以及國防保護,使得日本迅速從戰後的廢墟中復興,成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後勤基地。美國更在一九七二年,擅自和*圖*書將所託管的琉球群島交給日本政府。日本已儼然成為在冷戰時代,美國在太平洋最為重要的戰略伙伴。
為了穩住日本的政局以應付蘇聯的威脅,美國政府也對處理日本戰犯,採取空前寬大的態度。不但保留了日皇的制度,特別對於有日本的皇族身份的戰犯,幾乎全都無罪開釋。總計盟國在東京只起訴了二十八名甲級戰犯,除了三人畏罪m.hetubook•com.com自殺之外,二十五人宣判有罪:七人死刑,十六人無期徒刑,一人二十年有期徒刑,一人七年有期徒刑。另外盟國在各地總共起訴五四一六名戰犯,九三七人被判死刑。
但是不知日本人是避重就輕,還是民族的智慧有問題,竟然堅持,日本的失敗根源,只是一連串戰場上的失利,而非戰略根本的失敗——所以日本是被美軍,而非被中國打敗和_圖_書。因此日本不肯向中國真正認錯與道歉,是反應了心理上對中國仍不服輸的想法。日本人仍然「誤以為」他們在中國戰場上沒有輸,中國人其實打不過日本人(日本人有沒有看到韓戰,中國軍曾經力戰聯合國的二十六國聯軍,並有擊敗美軍第八與第十軍的戰績)。所以中日之間的問題,就存在著這個不正確的心理障礙,在現在與將來,仍然潛伏著引爆中日之間摩擦與衝突的可能性。
和圖書日本對於發動戰爭的認知與反省,一直存在著極大的集體自卑感的抗拒心理。因為日本立國二千六百年,第一次向外國投降,日人至今仍無法完全接受這個事實,深恐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會因而崩潰。所以日本人自欺地認為,他們只是被世界第一超級強國美國,投擲人類無法抗拒的原子彈所擊敗。日本人心理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它在戰略上被中國打敗的事實。
由於在戰爭結束的前夕,日軍在中國和圖書戰場上,尙未遭到致命的戰敗打擊,所以當然不肯承認自己是被中國打敗。事實上,日本在中國的失敗,是戰略與政略的基本失敗。在全面的總體戰爭而言,戰略與政略的失敗才是根本的失敗,戰場上的勝負只是外表的過程而已(假如不是蘇聯與英國對中國一直採取暗中打壓排斥的戰略、切斷援助中國的通路,而能讓中國公平地得到美國的軍援,那麼華軍當然是可以在中國戰區的戰場上,痛擊日軍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