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來到劉邦身邊時,正是韓信圍攻廢丘不下,劉邦正在考慮新的戰略部署的時候。張耳的到來,使劉邦大為高興,喜上加喜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張良也從楚國脫逃,抄小道來到了廢丘。此時此地的劉邦,久久地沉浸在喜悅當中,這種喜悅,不僅有舊友再次重逢的歡情,也有人望所歸的滿足,更有因為二人的加入而推動局勢大步發展的期待。
蜀漢地區,是劉邦最早的封地,漢王國的隆興之地,遷都以後,漢政府下令免除該地區兩年的租稅徭役,以不忘本的恩惠酬謝蜀漢人民。對於關中地區的從軍家庭,也免除一年的租稅徭役。我們知道,漢政府的核心和上層,都是跟隨劉邦從關東進入關中的楚國人,而漢王國的建立,完全以舊秦國的土地和人民為根基,為了融合新舊,溝通上下,加強對於基層社會的控制,漢政府還在縣和鄉級政府中設立三老,選取地方上德高望重的老者出任,免除他們的租稅徭役,讓他們輔佐官員,引導民風,做連接官民的仲介,一步一步建立起認同新政府的民間社會。
打通河南以後,漢軍逼近項羽在黃河南岸的第二道防線,攻擊目標指向了領有潁川地區的韓國,項羽新封的韓王鄭昌正坐鎮陽城(現河南登封東南),舉國阻https://m.hetubook.com.com止漢軍東進。
劉邦和張耳間的遊俠交誼,因為秦始皇統一天下而中斷。張耳被秦政府通緝,逃亡到陳縣潛伏,劉邦浪子回頭,歸順體制做了秦王朝的泗水亭長。秦末亂起,張耳投身陳勝義軍,活躍於趙國地區,先後出任趙王武臣和趙王趙歇的丞相。鉅鹿之戰後,統領趙軍主力隨同項羽征戰入關,與先前進入關中的劉邦久別重逢。
張耳兵敗,不得不棄國逃亡時,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東去投奔項羽,因為自己是項羽所封,求助於西楚霸王體制是理所當然。另一條路是西去投奔劉邦,看重的是個人之間的生死交情。張耳曾經猶豫不決,部下甘公善觀天象預測未來,他勸諫說:「漢王進入關中時,五星聚集於東井。東井是秦的分野,應了先入關中王秦的約定。眼下西楚雖然強大,未來的天下必定歸屬於漢。」張耳聽從了甘公的意見,決定帶領殘部西入關中投靠劉邦。
漢二年十一月,劉邦廢除了河南國,改為河南郡,直屬於漢。他又封韓信為韓王,領有潁川地區,繼續統領韓軍隨同作戰。圓滿地解決了河南國和韓國的問題,突破了項羽在黃河南岸所設置的兩道防線後,劉邦回到了關中,開始致力於和圖書關中根據地的鞏固和建設。
蜀漢關中地區,是新興的漢王國的國本和根據地,由蕭何主政,韓信主軍,珠聯璧合,可謂是文武合作的楷模。得到蕭韓之助,無後顧之憂的劉邦,決定再次親征,打通由黃河北岸進軍楚國的道路。
漢二年十月,身在廢丘的劉邦,隆重迎接兩位舊友的到來,一位是常山王張耳,另一位是韓申徒張良。張耳是項羽所封的十九王之一,自田榮起兵反楚以來,一直遭受陳餘和齊國聯軍的攻擊,如今兵敗,前來投靠舊友。
張良出身韓國貴族,出任韓王成的申徒多年,他的到來,不僅使劉邦重新得到了須臾缺少不得的軍師,而且為解決鄭昌韓國提供了為有利的條件。經過張良的策劃,劉邦任命韓襄王的庶孫韓信為前部,對鄭昌韓國展開軍事進攻。這位韓信,後來被劉邦封為韓王,因為名字與漢軍大將韓信相同,史書上為區別起見,往往稱他為韓王信。
張耳出任趙國丞相多年,是項羽所統領的聯軍中趙軍的主帥,申陽是他的舊部,張耳的到來,使劉邦獲得了奪取河南國的新籌碼。劉邦隆重迎接張耳,以王者之禮相待,承諾一定幫助張耳回歸故國,重整山河。與此相應,劉邦得到張耳的協力,統領漢軍大出函谷關hetubook.com.com抵達陝縣(現河南三門峽市),軍事壓力和外交勸降雙管齊下,迫使申陽歸服,順利地打破了項羽在黃河南岸的第一道防線。
到了二月,局勢和新都安定以後,漢政府開始著手社會民生重建。首先,下令撤銷秦國的社稷,建立漢的社稷。我們知道,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在農業社會的古代,對於社神和稷神的崇拜,是上至王侯國家、下至庶民鄉里的普遍信仰。古代國家,政府有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專用建築,也稱社稷,由君主定期主持祭祀,代表國家向上天祈求五穀豐登。因此之故,社稷往往成了國家的象徵和代稱。漢政府將秦社稷改為漢社稷,是宣布新的國家信仰,從此以後,舊秦國吏民的歸屬心,由滅亡了的秦轉移到新興的漢,秦漢一體,漢繼承秦的平穩過渡,由政治軍事深入到宗教信仰,由國家廟堂滲透到民間鄉里,意義非同尋常。
韓王信是張良輔佐韓王成攻略韓國時找到的,身材高大,武勇有力,被任命為韓軍將領,後來同張良一道統領韓軍隨同劉邦攻入關中。劉邦被封為漢王之漢中就國時,韓王信沒有隨同韓王成東去,而是繼續跟隨劉邦去了漢中,成了漢軍的一員將領。為了有利於擊敗鄭昌,張良建議劉邦任命韓王信為將,重新組和_圖_書織韓軍,用恢復故國的大義名分展開軍事行動。果然,韓王信進軍順利,迅速攻下十幾座城池。河南王申陽歸順後,劉邦親自統領漢軍主力抵達河南,支援韓王信對陽城展開猛攻,鄭昌被迫投降。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首都定在南鄭(今陜西漢中),如今擴張領有關中和河南以後,他下令將首都遷徙到櫟陽(今西安臨潼北)。櫟陽曾經做過秦國的首都,司馬欣受封塞王,他的首都也在這裡。遷都櫟陽以後,漢政府下令開放舊秦王朝專屬於皇家的園林池苑,允許百姓耕種採伐,擴大生產,增加收入,又下令大赦,赦免罪人,懷柔民心。
攻佔關中後,劉邦急於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漢軍出關中,首當其衝的是河南王申陽,東進的大道——山川道幾乎都在河南國境內。申陽本是趙國將領,鉅鹿之戰後,項羽統領諸國聯軍與章邯所統領的秦軍在安陽一帶拉鋸對峙,申陽統領趙軍別部由孟津強行渡過黃河,攻佔了洛陽和新安之間的河南縣(現洛陽西),切斷了章邯軍走山川道與關中地區聯繫的唯一通道,完成了對於章邯軍的戰略包圍,迫使章邯投降。項羽論功行賞分封天下,用河南所在的三川郡酬勞申陽,封他為河南王。
張耳與劉邦的交情,可以一直追溯到戰國末年,那時候和-圖-書
,張耳是名滿天下的國俠,魏國的外黃縣令、黑白兩道通吃的名流。而劉邦呢,他是浪蕩豐邑故里的鄉俠,視張耳為偶像,曾經多次前往外黃張府請謁追隨,奉張耳為大哥。
秦統一天下,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二二一年),項羽軍進入關中,在漢元年(前二〇六年),十五年後再相見時,劉邦已經年過半百,五十有一,張耳比劉邦年長,怕是已經年近六十了。關於二人在關中的這次久別重逢,史書沒有隻言片語提及,我們只能根據二人終生關係親密,進而結成兒女親家的事情合理推想,當是何等一種感動的場面。
漢政府鞏固關中國本的工作,是在丞相蕭何的主持下穩步推行的。與此相輔相成,韓信主持著關中地區的軍事局勢。他一方面繼續圍困章邯於廢丘,同時派遣酈商跟蹤攻擊先後逃竄到隴西和北地繼續頑抗的章平,將兩地一一平定,章平也被擒獲俘虜。清除了北地的殘敵以後,漢王國的北部邊境抵達河套地區的黃河南岸,漢軍沿河重新修繕秦帝國時期的邊關要塞,防堵趁秦末之亂再次南下進入河套地區的匈奴騎兵。
張耳出任趙國丞相多年,是項羽所統領的聯軍中趙軍的主帥,申陽是他的舊部,張耳的到來,使劉邦獲得了奪取河南國的新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