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彭城大戰
七、聯軍攻佔彭城

漢二年四月,劉邦完成了攻楚的內政、外交和軍事準備。他命令韓信統領漢軍一部留在廢丘,繼續圍困章邯,蕭何坐鎮首都櫟陽,主持留守政務。劉邦親自披掛上馬,出任統帥,以漢軍為核心,聯合常山王張耳、魏王魏豹、韓王韓信,裹挾故河南王申陽,故殷王司馬卬、故塞王司馬欣、故翟王董翳,結成多國聯軍,大舉進攻楚國。劉邦的這次軍事行動,也得到了代王陳餘、趙王趙歇、齊王田榮和游擊將軍彭越的響應和配合,聲勢浩大,將近六十萬大軍,分南北中三路席捲而來,目的在於奪取楚國的首都彭城,一舉滅楚。
田榮死後,項羽再一次立田假為齊王,統治齊國。田假是戰國末年最後一任齊王田建的弟弟、是田榮多年來的對頭。秦二世二年四月,田榮的哥哥齊王田儋戰死,田榮被章邯圍困在東阿。就在這個時候,齊國國內發生了政變,留在國內的部分大臣們擁立田假為齊王,建立了新的齊國政權。這件事情,使田榮極為憤怒。東阿之圍解除後,田榮領軍返回齊國,擊敗田假,擁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己出任丞相,弟弟田橫出任大將,再次建立起新的齊國政權。兵敗的田假,南下逃到楚國,先是跟隨楚懷王,後來又跟隨了項羽。
北路軍和圖書順利渡過黃河以後,擊敗楚將龍且和項它,攻克了楚國的軍事重鎮東郡定陶,乘勝追擊,進入薛郡,在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再次擊敗龍且和項它,攻佔了胡陵,然後繼續北上推進,攻佔了鄒縣(今山東鄒縣東南)、魯縣(今山東曲阜)、瑕丘(今山東兌州北),幾乎一直打到齊國。順利實現了將楚軍主力堵截在齊國境內的目標後,北路軍主力南下向彭城方面靠近。
此時的中路軍,在曲遇突破了楚軍的固守堵截,一路東進,在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會合了彭越的軍隊,順利推進到彭城東面。南路軍也在陽夏突破了楚軍的堵截,向彭城方面靠攏過來。
勝利接著勝利,一路好運順風的劉邦,凱旋進入彭城以後,陶醉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幾乎是得意忘形。史書上寫道:「漢王遂人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說劉邦進入彭城以後,忙於沒收項羽宮中的美人和財寶,大開慶功賞賜的酒宴。簡短的文字,透視出大獲全勝的聯軍將士,上自最高統帥,下至士伍兵卒,無不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歡慶中。甚至連寡欲冷靜的張良,多謀善變的陳平,也都被這場偉大的勝利所帶來的歡悅吞沒,失聲無語。
大獲全勝的聯軍將士,上自最高統帥,下至士伍兵卒,無不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歡慶中。甚至連寡欲冷靜的張良,多謀善變的陳平,也都被這場偉大的勝利所帶來的歡悅吞沒,失聲無語。https://m.hetubook.com.com
從漢元年八月以來,項羽統領楚軍主力,一直深陷於齊國的戰事中。
八月,楚軍及其盟國軍隊集結完畢,在項羽的指揮下,首先對深入楚國東郡、攻佔了成陽(今山東菏澤東北)的彭越展開攻擊。彭越敗退,項羽軍乘勝追擊,大舉進入齊國。然而,進入齊國的楚軍,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頑強抵抗,陷入曠日持久的艱苦作戰。漢二年春,齊王田榮調集齊軍主力集結於城陽地區(今山東莒縣臨沂一帶),與項羽軍展開決戰,齊軍戰敗,田榮被潰退到平原縣(今山東平原),準備渡過黃河撤退到趙國境內。平原縣軍民殺死了田榮,開城投降了項羽。
齊國的反叛,引動了天下大亂,一時間,除了舊楚國境內的九江、臨江、衡山諸國而外,各地都陷入不安定中。力圖衝出漢中的劉邦的動向,也成了楚國的重大憂患。面對頭緒紛繁的動亂局面,楚國君臣經過協商,確定了先齊後漢、北攻西守的戰略方針。根據這個方針,楚國的主要敵人是北方的https://m•hetubook•com•com齊國和西方的漢國。對於齊國,楚軍做大規模的戰略進攻,首先將以齊國為首的叛亂平定,安定北方。與此同時,對西方的劉邦做戰略防禦,待到齊國平定後再做主動的進攻。對於劉邦的防範,楚國方面設置了四道防線。第一道是三秦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第二道是河南王申陽和魏王魏豹,第三道是韓王鄭昌和殷王司馬卬,第四道在楚國境內,以定陶(今山東定陶)、曲遇(今河南中牟東)和陽夏(今河南太康)為據點的防線。可以說,這四道防線是相當嚴密和完善,楚國先齊後漢、北守西攻的戰略也是穩妥的正確決策。
然而,形勢的發展,出乎預計之外。劉邦軍一舉突破秦嶺天險,迅速攻佔關中,僅僅一個月時間,楚國的第一道防線崩潰。緊接著,劉邦軍事攻擊和外交勸誘雙管齊下,逼降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攻滅韓王鄭昌,打破楚國的第二和第三道防線,短短八個月時間內,西方的形勢惡化到這種程度,遠遠超出了楚國方面的預想。另一方面,齊國戰事之艱難持久,根深柢固的田氏兄弟所領導的抵抗之英勇頑強,也完全出乎楚國君臣的意料之外。雙重失算的交錯之下,項羽只能眼睜睜看著劉邦聯合諸侯各和圖書國,一步一步逼近過來,楚漢的決戰,將在楚國境內進行的前景,也隨之一步一步地清晰起來。項羽不動聲色,繼續觀望局勢的發展。
在項羽看來,齊國是動亂的根源,田榮是害群之馬,田榮不滅,天下不得安寧。項羽決定徵調各國兵馬,親征齊國。
田榮反楚,在漢元年五月,不到三個月時間,顛覆了項羽所封的齊、膠東、濟北三國,點燃天下反楚的亂局。田榮吞併了齊國自稱齊王後,支援陳餘驅逐常山王張耳,支持代王趙歇重新作趙王,承認陳餘接受代王的封號,將項羽精心建立起來的霸王分封體制打亂攪黃,更令項羽不可容忍的是,田榮還指使彭越攻入楚國境內,大敗楚將蕭公角,一直深入到東郡南部,攻佔了濟陰縣(今山東定陶東南),在肘腋之下直接威脅到楚國的安全。
攻佔彭城,對於劉邦來說,是沛縣起兵以來的第二次偉大勝利。第一次是以楚國碭郡長的身分,領軍數萬,攻佔關中,降下咸陽,奠定了劉邦做關中王的基礎。這一次是以漢王的名義號令天下,領軍數十萬,深入楚國,攻佔彭城,毫無疑問,這將成為劉邦做天下霸主的本錢。

田榮死後、弟弟大將田橫還在,他統領齊國軍民,在齊國東部地區繼續抗擊項羽。齊國軍民的抵抗,引www.hetubook.com•com來了項羽的憤怒和報復,他深入齊國東部討伐,夷平抵抗的城郭,坑殺被虜的戰俘,捕捉老弱婦女做人質,結果是引起了齊國軍民更大的反抗,楚軍深陷於遍布齊國各地的抗戰泥淖中。與此相對,田橫的勢力,愈來愈大,他在城陽地區,再次聚集起了數萬軍隊。
中路軍由劉邦親自指揮,以張良為軍師,陳平為監軍,統領周勃、靳歙、盧綰等將領所部的漢軍主力,聯合常山王張耳、韓王韓信、故河南王申陽的軍隊,由洛陽誓師出發,過成皋,經滎陽,走三川東海大道一路東下,直接攻取彭城。
四月底,三路聯軍在彭城東面的碭縣(今安徽碭山縣南)和蕭縣(今江蘇蕭縣東南)一帶順利會師,在漢王劉邦的號令之下,一舉攻佔了楚國首都彭城。
北路軍以曹參、樊噲、灌嬰和酈商等將領所統率的漢軍部隊為主力,聯合魏王豹,故殷王申陽的軍隊,並且得到陳餘統一調遣的代軍和趙軍的配合,由黃河北岸走河東——|河內一線,在圍津(今河南滑縣東北)渡過黃河,目的在首先奪取東郡和薛郡等楚國北部地區,截斷正在齊國作戰的項羽的歸路,再南下配合中路軍攻取彭城。
南路軍由漢軍將領王陵、王吸和薛歐統領,由南陽郡北上,目標鎖定在攻取陽夏,然後再與中路軍會合,進攻彭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