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與劉邦在滎陽地區的這場對峙,不但曠日持久,惡戰苦鬥,而且反覆曲折,頭緒紛繁,史書中分散在不同篇章的交錯記載,更令讀史者看得眼花撩亂,往往有抓不住頭緒之感。於是我在敘述這場戰事之前,首先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對這場戰事做鳥瞰式的概述,便於讀史者有一大致的方向感,不至於一頭陷進戰事紛亂的泥潭。
後期從漢三年七月楚軍被阻止於鞏縣開始,到四年九月楚漢和議實行為止,經歷了一年又兩個月。在這段時間,漢軍在北部戰場獲得了全面勝利,又成功開闢了敵後戰場,在正面戰場上,漢軍由被動防守轉入主動進攻,逐漸奪取了戰場的主動權。相反的,正面戰場上乘勝西進的項羽軍主力,因為受北部和背後不利戰事的牽制,被阻止在鞏縣不能前進,逐漸喪失了主動權,被迫轉入防禦,不得不接受停戰議和的協議。
正是在這個不利的形勢之下,項羽不得不低頭,派遣使者前往齊國勸說m•hetubook•com•com韓信保持中立,希望三分天下。當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案以後,項羽自知已經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不得不接受劉邦提出的休戰議和。
另一方面,楚軍通過強攻硬戰突破漢軍的第一道防線——滎陽防線後,開始攻擊漢軍的第二道防線——鞏縣防線,這個時候,由於彭越、劉賈、盧綰軍在楚國後方展開了大規模的破壞性攻擊,迫使項羽再次親自率領楚軍主力回師掃蕩,不得不停止對於鞏縣的攻擊,在成皋——滎陽一帶轉入防守。結果被趁機渡河南下的劉邦攻佔了成皋和敖倉,滎陽也被圍困。待到項羽解除了彭越等人的威脅,回到滎陽後,劉邦軍轉入全面防守,堅守不戰,楚軍再次在滎陽地區陷入與漢軍對峙的膠著狀態。不過,這一次的對峙焦點,向北移動到黃河南岸的廣武澗一帶。
具體說來、敖倉、滎陽、成皋失守後,漢軍撤退到洛陽地區,死守鞏縣,力圖將楚和圖書軍阻止在第二道防線前。逃出成皋的劉邦渡過黃河,撤退到河內郡修武一帶接管了韓信軍,擺出渡河南下奪回滎陽地區的態勢,吸引項羽分兵北防,減少了鞏縣防線的壓力。與此同時,劉邦派遣劉賈、盧綰統領兩萬軍隊,由白馬津渡過黃河進入楚國東郡地區,協助長期活躍在這一帶的彭越軍,開闢了敵後戰場,從背後拖住項羽。這樣,劉邦通過西堵、北引、後拖的戰略,終於成功地將楚軍阻止在鞏縣一帶。
在這段時期中,楚軍的戰略方針清晰而明確。項羽統領楚軍主力,對滎陽地區實施正面突破,意圖在走三川道強行攻入關中,一舉滅漢。與此同時,在黃河以北地區,聯合齊、燕、趙、魏各國,從北翼牽制漢軍,對於西南兩面與漢國接壤的魏國,直接派遣項它領軍前去協防助攻。在江淮地區,以堅定的盟友臨江國為中心,依托衡山國和九江國,從南翼威脅漢國,項羽特別寄厚望於九江王英布,不斷地遣使
和_圖_書施壓,迫使他積極參戰,能夠由南陽武關一線攻擊漢國,開闢南部戰場。
改變均勢、打破對峙的關鍵是韓信進軍齊國,項羽派遣大將龍且統領楚軍主力之一部北上救齊,嚴重削弱了楚軍在正面戰場的力量,待到龍且軍被韓信殲滅後,楚軍不僅在滎陽地區的正面戰場上失去了攻擊力量,而且首都彭城地區空虛,隨時有被韓信一舉攻克的危險。至此,楚國的戰略優勢已經完全喪失殆盡,前方軍少糧乏,後方飄搖不安,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不但已經無力攻擊眼前的劉邦,一旦韓信軍南下西進,就可能被圍殲。
劉邦彭城慘敗後,全線收縮,轉入戰略防禦。劉邦防禦戰略的基本方針是,依托關中根據地和洛陽地區,構築起多層次大縱深的堅固防線,全力阻止楚軍東進。第一道防線設在敖倉——滎陽——索亭——京縣一帶,以軍事重鎮滎陽為中心,以糧食儲備基地敖倉為後勤,在黃河南岸山地間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狹窄通道上囤積重兵,修築要塞壁壘,扼守從關東通向關中的大道——三川道。第二道防線依托洛陽地區,在鞏縣——成皋一帶屯兵,構築要塞壁壘,既作為第一道防線的後衛,也作為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後的預備。第三道防線以關中地區為依托,以進出關中的大門函谷關為中心,屯兵防守,作為第二道防線被突破,洛陽地區失守後的預備。
楚漢戰爭的相持階段,南部戰場以英布的短暫失敗告終,北部戰場以韓信的不斷勝利展開,真正的拉鋸對峙,始終在中部戰場的滎陽一帶。
項羽與劉邦在滎陽地區的對峙,矌日持久,頭緒紛繁,史書中分散在不同篇章的交錯記載,令讀者得眼花撩亂,往往有抓不住頭緒之感。於是我首先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對這場楚漢相持的整個戰事做鳥瞰式的概述,便於讀者有一大致的方向感。
前期從漢二年六月項羽乘勝追擊劉邦到滎陽開始,直到漢三年六月項羽和*圖*書攻克滎陽為止,歷時整整一年。在這段時期中,楚軍是主動進攻者,漢軍是被動防守者,在滎陽正面戰場上,項羽獲得了勝利。
在南部和北部兩個戰區,劉邦最初都是採取守勢,他派遣使者爭取魏王魏豹和九江王英布,力圖通過外交手段化敵為友。同時,指使彭越在楚國地區騷擾破壞,從後面牽制項羽。
大體說來,楚漢滎陽對峙,可以分為前後兩期。
經過一年時間的反覆爭鬥,項羽在中部正面戰場獲得了全面勝利,先後攻佔了敖倉、成皋和滎陽,突破了漢軍的第一道防線。不過,在南部戰場,因為英布反楚從漢,不但由南陽武關攻擊漢國的意圖瓦解,還因為被迫派遣重兵鎮壓,反而拖累了中部戰場。在北部戰場,因為韓信軍迅速攻佔了魏國和趙國,楚國由河西河北威脅漢國的意圖全面瓦解,反而面臨漢軍渡過黃河南下攻擊滎陽,東去攻擊楚國和齊國的威脅。至於楚國的後方,因為受到彭越的游擊騷擾,始終處在不安寧中,項羽不得不親自回師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