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滎陽對峙
二、陳平受讒

果不其然,陳平離任以後,劉邦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接任護軍都尉的棘手工作。這個時候,陳平送來的各種消息情報,不斷地提醒劉邦,對於自己來說,陳平是不可取代的必要存在。於是,劉邦決定再次將陳平調回自己身邊,恢復他護軍都尉的舊職。
陳平其人,與劉邦集團淵源甚淺,又無攻城野戰之功,在講究資歷和戰功的劉邦集團中,始終被功臣宿將們視為玩弄聰明的無節小人。劉邦是識人用人的天才,他第一次同陳平交談後,就看出陳平機巧聰明,足智多謀而善於察言觀色,將會完全稟承自己的個人意思行事。他任用陳平為護軍都尉,一方面是看重他長期在項羽身邊從事情報工作,對於楚軍內部的情況有透徹的瞭解,可以用他對楚國行間。另一方面,劉邦為了有效監督和控制手下一批居功自傲、桀驁不馴的資深將領們,正需要一位與這批功臣宿將沒m•hetubook•com.com有任何關係,完全效忠於自己的機靈人。陳平的出現,剛好符合了劉邦的需要。
陳平是絕頂聰明的人,他知道有人在劉邦耳邊讒言使壞,更知道如果失去了劉邦的個人信任和支持,自己不但將無立錐之地,甚至有不測的危險。陳平默默地順從劉邦的命令,來到韓王信軍中任職,不過,他始終與魏無知保持緊密的聯繫,通過魏無知將敵我雙方的各種消息情報源源不斷地傳遞給劉邦,耐心地等待劉邦的反應。
魏無知在劉邦身邊多年,對劉邦的習性瞭解得很透徹,他習以為常地聽取劉邦的指責,待到劉邦的話說完,氣也撒得差不多了,方才平靜地回答道:「臣下向大王推薦人才,注重的是才能,大王責問臣下的話,講的都是德行。如今有德行高尚的人,守信如同古代的尾生,至孝如同商代的孝己,但是,對於戰爭的https://m.hetubook.com.com勝負毫無用處,大王能夠任用嗎?楚漢相爭的當今,臣下向大王推薦計謀奇士,看重的是他的謀劃是否有利於國家社稷,至於是否與嫂子私通,是否收取了金錢賄賂,又何必多去懷疑費心呢?」
陳平回答說:「臣下奉事魏王,魏王不能使用臣的計謀,所以去奉事項王。項王不能信用外人,他所信任使用的,不是項氏一族,就是妻家的親戚,即使有計謀奇士,也不能信任使用,因此臣離開了楚國。臣下聽說漢王能用人,所以前來歸順大王。臣下孤身不名一文而來,不接受金錢無以籌措費用,難以展開工作。如果臣下的策劃有可以採用的地方,請大王採用;如果沒有可用之處,所接受的金錢原封不動都在,請統統交還國庫,也請大王恩准臣下歸還故里。」
聽了魏無知的話,劉邦不得不承認有道理。不過,他依然不能完和-圖-書全消除心中對於陳平的疑慮,又將陳平招來,當面質問說:「先生奉事魏國不能相容,於是去了楚國,奉事楚國不能相容,又來跟隨我做事,守信義的人難道是這樣三心二意嗎?」
這樣一折騰下來,部將們知道劉邦是鐵了心要用陳平,從此沒有人敢再多話了。
聽了陳平的解釋,劉邦釋然,當即表示歉意,下令重金厚賞陳平,同時,頒布命令,任命陳平為護軍中尉,乾脆提拔他做了護軍機構的正職,在自己身邊全面負責漢王國情報部門的一切工作。

他們集體進見劉邦說:「陳平固然長得一表人才,是個美男子,但是,這種人不過是點綴在帽子上做裝飾的玉塊,好看不中用,未必有真東西。臣下們聽說,陳平居家的時候,與嫂子私通;事奉魏王不能相容,逃亡歸順楚國;歸順楚國後也不能相投,又跑來投靠漢國。大王寵信陳平,任命他為護軍都尉,監護我https://m•hetubook.com•com等諸將。我們聽說,陳平在任期間,曾經接受被監護將領的賄賂,出錢多有好報告,出錢少的報告就差。陳平這種人,是反覆無常的亂臣,希望大王明察,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蒙蔽。」
劉邦為了有效地監督和控制手下一批居功自傲、桀驁不馴的資深將領們,需要一位與這批功臣宿將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效忠於自己的機靈人。陳平的出現,剛好符合了劉邦的需要。
如今,劉邦又回心轉意,要再次恢復陳平護軍都尉的官職,當然會招來第三陣逆風。這一次反對之風,領頭的是功臣宿將中的少壯派,因為他們的領軍人物,是後來封為絳侯的周勃和不久前出任騎兵將領的灌嬰,所以史稱「絳灌之屬」。
彭城大敗,陳平隨同劉邦一道撤退到滎陽,被劉邦任命為亞將,派遣到韓王信軍中做參謀長,屯駐於滎陽北邊的軍事要塞廣武。陳平由漢軍的護軍都www.hetubook.com.com尉出任韓軍的亞將,從官職上看是提升了,但是,離開劉邦來到韓王信身邊,則是離開了中樞來到了邊緣,遠離了權力中心,是大大地失落了。
聽周勃灌嬰等人這麼一說,劉邦也覺得陳平是有問題,於是招來魏無知,指責他不應當推薦陳平這種人。
陳平被任命為護軍都尉時,軍中喧譁,是他招惹的第一陣逆風,將領們看不起陳平,剛剛棄楚歸漢參加革命的小子,哪有資格獨掌機要,在我等老革命頭上指手畫腳。陳平出任護軍都尉後,掌管情報機構對敵國用間,諸將們掉二話的人不多,但是,他透過派駐各軍的護軍校尉監督各軍將領,打小報告通風報信,必然引起將領們的不滿。彭城大戰,漢軍完全未能掌握項羽繞道奇襲的動向,導致慘敗。事後追究責任,本來就對陳平不滿的諸將們,自然對他大進讒言,是指向他的第二陣逆風。風勢不小,弄得劉邦也只好將他調離身邊,發派到韓國軍中去避避風頭。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