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滎陽對峙
八、酈食其說齊

酈食其答道:「漢王與項王合力西進,進攻秦國,約定先攻入關中者做關中王。漢王首先進入咸陽,項王卻違背約定不予關中,左遷漢中徙封漢王。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訊,徵發蜀漢之兵討伐三秦,東出函谷關責問義帝的所在。漢王召集天下的將士,擁立諸侯的後裔。攻佔了城池,就用來分封攻佔城池的將領,獲得了財物,就用來賞賜士卒,因為與天下的人同享利益,英豪賢士都樂意為漢王所用,終於形成諸侯之兵四面而來,蜀漢的糧食並船而下的大好形勢。」
酈食其說:「大王如果知道天下的歸向,齊國就可以保全,如果不知道天下的歸向,齊國就不可保全。」
這時候,秦楚漢間一位活躍的歷史人物——辯士蒯通出現在韓信身邊,他對韓信說:
酈食其答道:「歸漢。」
酈食其被鄉里稱為狂生。所謂狂生,就是狂放落拓,有奇謀大志,不屑於細務瑣事的讀書人。綜觀酈食其出道以來短暫的一生,他無疑是稟承了戰國遊士風韻的外交人物,逞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天下的辯士。酈食其的第一場外交使命,是隻身深入陳留,遊說秦陳留縣令開城歸降劉邦,為西進攻取關中的劉邦獲得了糧食和兵員,從此成名揚威,成為劉邦軍中第一外交使節。他的最後一場外交使命,是率使團進入齊國,遊說齊王田廣背楚屬漢成功,結果是豪言壯語身膏鼎鑊,成就了負氣凜然,豪狂赴死的美名。
其實,項王的為人,田廣何嘗不知。田氏齊國的天下,不出於項羽的分封www•hetubook.com•com,是田氏兄弟從項羽手中搶奪過來的,從而,項羽如何吝嗇小氣,與田氏兄弟並無多大關係。不過,項王部下的能臣勇將,如陳平韓信等人,紛紛離去改投劉邦,倒是促使田氏兄弟不得不深思。真正打動田氏兄弟的話,應當在酈食其遊說的最後。他說:
齊國黃河西岸,韓信正在趙國境內整軍備戰。
酈食其面見齊王田廣,開門見山問道:「大王可知道天下歸向何處嗎?」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楚漢相持不下時,酈食其建議劉邦分封六國後人為項羽樹敵,為劉邦結友,被張良一一駁斥,氣得劉邦噴飯怒罵「臭儒生,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這件事情,成了酈食其謀士生涯中的失點,遭後人譏刺。不過,此事並未影響劉邦對酈食其的信賴,也沒有使酈食其從此謹言慎行。決策之難,在選擇和決斷。能夠做最終決定的判斷和承擔決定的責任,是領袖人物的基本素質。劉邦不因一策之誤而疏遠酈食其,不愧為合格的領袖,酈食其也不因一時之失而畏縮不前,而是繼續前瞻建言,超然高放而至死無所畏懼,可謂是英雄豪謀。如此人生,終不免於鼎鑊,如此計謀,時不免於脫逸,自然也都在情理之中。
劉邦同意了。
無需酈食其提醒,田氏兄弟也很清楚,而今眼目下,楚漢相爭的大局已經日趨明朗,延續了兩年多的楚漢相持的局面,已經出現了有利於漢國方面的逆轉。酈食其在這個已經逆轉的大局中前來,帶來的m.hetubook.com.com是迫使齊國再次做出外交選擇的壓力。齊國或者是繼續維持與楚國的結盟,與楚國一道同歸於盡,或者是改與漢國結盟,與同盟各國一道搭乘順風船獲取利益。當然,這個壓力也是新的機會,將會決定齊國在未來新的天下秩序中的位置。
於是,田廣下令,解除歷下大軍西防韓信軍的戒備,改做南下攻擊楚國的準備。臨淄城內,齊王宮中,田廣設酒宴款待酈食其,慶祝齊漢結盟的歡歌樂舞,久久不散。
「迄今以來,漢王已經徵發蜀漢之兵,平定三秦之地;西渡黃河,擊破西魏,一舉攻佔三十二城;又援引上黨之兵,攻下井陘口,誅殺成安君,平定趙國。這是戰神蚩尤驅動的兵勢,並非人力所為,而是上天之助。如今,漢王進而據有敖倉的糧食,扼守成皋的險峻,控制太行山的通路,君臨白馬津的渡口。如此形勢之下,天下各國,後歸服者先取滅亡。大王如果迅速歸順漢王,齊國社稷可以保全,如果不這樣的話,危亡在站立觀望間就會到來。」
齊國已經與漢結盟,都城臨淄正在歡慶,歷下軍中撤銷了戒備,平原津渡口解除了封鎖。韓信軍順利渡過黃河,攻佔平原津,突然出現在歷下城,一舉擊潰齊軍主力,然後馬不停蹄,向臨淄進軍。
田廣問道:「天下歸向何處?」
田廣答道:「不知道。」
經過仔細的衡量和考慮,齊國政府決定接受酈食其帶來的外交提案,放棄與楚國的聯盟,改與漢國聯盟,重新建立天下的新秩序。
於是和_圖_書田廣和田橫將酈食其投入釜中煮死。
酈食其曾經評價齊國說,「齊人多變詐」。韓信後來也有相同的看法,說齊國是「反覆之國,偽詐多變」。不過,這些負面評價,都是站在漢國奪取天下的立場上所說的。田氏兄弟的齊國,沒有奪取天下的野心,只有堅守齊國獨立的頑強意志和堅韌努力,這是它始終不變的基點。它的政策多變,只是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最有利於保持齊國獨立的決策而已,它的行動反覆,只是出於本國利益,趨利避害的迅速反應而已。
酈食其知道大勢不可挽回,他決定以死赴難,成就人生,於是高聲答道:「舉大事不拘細節,集大德無所辭讓,老子不再為你多言。」
於是,酈食其作為漢王劉邦的特命使臣,來到齊國首都臨淄,展開他最擅長的外交遊說。
「而項王呢?項王有違約的汙名,有殺義帝的惡罪。項王用人,記不住人的功勞,忘不掉人的過失,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得不到分封,不是項氏一族則得不到重用。項王為人吝嗇,分封拜賜,久久把玩刻好的印章,直到邊角都已經磨損還捨不得交付;攻佔城池得到財物,封存儲積而不賞賜予將士。天下人心,背離項羽,天下賢才,怨恨項羽,沒有人願意為項羽所用。所以說,天下人心賢才歸於漢王的大勢,可以靜坐而看得清楚明白。」
酈食其的一生,是迂闊大言、落拓狂放的一生。他輕生死外毀譽,不因一策之失而畏縮不前,始終前瞻建言而無所畏懼,可謂是英雄豪謀。如此計謀,時不免於脫逸,如此人生,終不免於鼎鑊,都在情理當中。www.hetubook•com•com
田廣問道:「先生為什麼這樣說?」
這段話,簡潔明瞭地分析了當前天下的形勢,漢據有三秦,有穩固的根據地。韓信破魏、滅趙,已經在北方戰場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佔領敖倉、扼守成皋,則是講劉邦最近在中部戰場取得了進展。太行山通道和白馬津渡口的控制,講的是劉賈、盧綰深入楚國,順利開闢敵後戰場的事情。這些,都是明明白白擺在田氏兄弟眼前,與齊國命運攸關的大事。

猝不及防的齊國,陡然間陷入混亂,瀕臨崩潰。齊王田廣、丞相田橫憤怒已極,當即逮捕酈食其,備下滾水大釜說:「你能阻止漢軍,停止進攻,就讓你活。不然的話,將你活活煮死。」
酈食其在建議劉邦放棄消極防禦,轉入積極進攻的同時,又建議劉邦用外交手段爭取齊國。他說:「如今趙國已經平定,燕國已經歸順,唯有齊國尚未跟從。田廣掌控廣大的齊國,田解統領二十萬大軍,屯駐於歷城(又稱歷下城,今山東濟南)。田氏宗族,勢力強大,狡詐多變,背靠大海,無後顧之憂,東有黃河濟水,是天然屏障,南與楚國接壤,可以呼應相連,大王即使派遣數十萬大軍征討,也不是一年半載可以完成的。請求大王下詔授命,臣下願意奉詔出使齊國,使齊國成為我漢國東方的屬國。」
酈食其的這段話,是說楚漢m.hetubook.com.com相爭中,大義名分在漢不在楚,劉邦大度大氣,能與天下英豪共享天下,所以成就了大好形勢。酈食其是外交高手,他深知遊說之要,首先在美化自己,其次在醜化對手。他於是接著說道:
「將軍受詔領軍進攻齊國,漢王又派使者遊說齊國。儘管如此,將軍並沒有收到停止攻齊的新詔令,為什麼要停止進軍?酈生其人,無非一口舌辯士,坐一輛馬車,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而將軍呢,統領數萬大軍,一年多方才攻下趙國五十餘座城池。行事如此,當了數年將軍的你,功勞反而不如一位儒生小子。」
仔細考究酈食其的一生,他不僅是辯士,持節受命馳騁於諸侯各國間,他也是謀士,為劉邦貢獻過多項計謀。智取陳留,出於酈食其的謀劃,也由他親自實行。勸降齊國,出於酈食其的謀劃,也由他親自實行,酈食其的另一項成功謀略,是建言劉邦放棄消極退守鞏縣洛陽,積極奪取成皋滎陽,也可謂是遠見卓識。所以有人評價說:假使酈食其不早死而才盡其用,西漢建國三傑將增為四傑,酈食其將與蕭何、韓信、張良齊名並舉。
韓信以為蒯通說得有理,於是接受了蒯通的策劃,秘密下達渡河令,偷襲齊軍。
漢四年十月,韓信完成整軍備戰,統領數萬大軍逼近黃河渡口平原津,與齊軍隔岸對峙。這時候,齊國方面有通報過來,經過酈食其的外交斡旋,齊國與漢國攜手聯盟,共同對抗楚國,齊軍已經解除警戒,將南下攻楚云云。韓信下令,大軍就地休止,停止渡河攻齊的準備。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