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小說出版後,獲得很多知己。本省人士不消說,日本人亦不尠。其中京大教授工藤好美先生,極力慫恿在日本出版,於是介紹「雄鷄社」預約出版,不幸在過程中,該社遭到經濟困難,終於胎死腹中。嗣後雖有早坂一郎博士及曾受過日本新潮賞的女作家坂口䙥子女士,也想介紹給日本文壇,奈因該時日本的戰瘡未癒,無法兼顧,所以也不曾達到目的。
民國五一年三月序
說來www.hetubook.com.com
,這篇小說真是富有數奇之命運,這次又幸蒙日本九州帝國大學法學士傅恩榮先生譯成中文,並得黃渭南先生校閱。
回想我寫這篇小說的動機,是因為我們在殖民地生存的本省知識階級,任你如何能忍耐善處,最少限度也要遭受到像這篇小說中的主角一樣的精神上的痛苦的。所以,我寫這小說來給有心的日本人看看,並且留給我們後代的人知道。
一直等了十年,這篇小說又遇到一個知己,那是上野重hetubook.com.com雄先生,他很熱心地奔走,才找到出版社「一二三書房」,本篇在臺出版原名《胡志明》,因與人名巧合,恐被誤會,故改為《亞細亞的孤兒》而出版於日本,可是好事多磨,出版不久,該社社長中澤富美雄先生逝世,所以,再版又改由廣場書房出版,隨之改名為《被弄歪了的島》。同時又得了中國通的大家村上知行先生及中村哲教授的序文,又得都立大學總長文學博士矢野峰人先生之封帶介紹,因此引起日本文化界的注目和-圖-書。於是,《中央公論》昭和三二年七月號及《朝日新聞》(朝日畫報臺灣特輯號)對這篇小說大事評論,其他東京《內外時報》及《愛光新聞》亦有論評及介紹。尤其是有許多讀者來信,對我表示稱讚,在臺做過皇民奉公會本會宣傳部長的大澤貞吉先生,看過這篇小說後,很坦白地寫信給我說:
這篇小說,如小說中的主角一樣遭到很多苦難和知己。第一次日文版出版時,承印的《民報》因事被封閉,第五冊雖已印好,亦被封鎖在內,等了八個月,啟封www•hetubook.com•com後才知大部分已散失了。幸得校對原稿尚存,不然這篇小說就沒有機會和讀者見面了。
還有一件真有趣的事,有一日,臺灣機械工業股份公司辛董事長,帶一個日本技|師杉村敏夫氏來訪。他說:我在臺服務了三年,現在要回日本,因為看過先生著作的《亞細亞的孤兒》,深為感動,特來致敬。說罷,拉我的手,握了又握,很高興地回去。
這篇小說在日本出版時,為節省紙張關係,刪削很多,所以這次又再加入,並改訂多少,暫為定稿,才著手翻譯而付www.hetubook.com.com梓,於今,始與讀者見面,雖是一本小小的東西,可是已歷滄桑三十年,痛定思痛,我感到無上光榮和興奮。
「——我的讀後感想:是寫那樣的日文的苦心,換一句話來說,能做那樣的文章,在日本統治下被弄歪了的老兄之辛苦,我實在深深地表同情。完全是像那篇小說內容一樣的日本統治是事實的。到了現在,日本人官吏(從前在臺的)看到這篇小說,不知道有什麼感想呢?這是我感到興趣之一。可是對那樣官吏的作風共擔負了一端的我,也感覺到應該是反省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