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這裡,我本欲擱筆。忽然想起執筆當時的情境,覺得言有未盡之感,所以在此將當時的狀況敘述一下。
可是,筆者對那個恐怖,却被心裏急著要完成這部小說的衝動所壓倒。當時筆者所住的房子,前面是台北警察署的官舍,一連排著十數間,其中也有熟悉的特高兩三人。在這環境下,要寫這部小說的第四篇、第五篇是大不方便的,因此有點兒畏縮感。可是,諺云:「燈臺下照不到亮光」,出及不意,反而安全,這樣想著就沒有遷居了。但也不能不防萬一,於是寫好了就藏在廚房的炭籠下面,和-圖-書有了一些數目就疏開到鄉下的故鄉去。
唉!胡太明終於發瘋了!
一九四三年的戰爭,對日本是個存亡分野的戰爭。故不得不施行其極端的戰爭政策,因此自然而然分為時局投機者和厭戰者兩類,前者頌揚戰爭,推波助浪,後者被嘲為非國民。同時臺灣人也是同樣被分為皇民和非皇民的。
歷史常是反覆的,歷史反覆之前,我們要究明正確的史實,來講究逃避由被弄歪曲的歷史所造成的命運的方法。所以,我們必須徵諸過去的史實來尋求教訓。
在此矛盾中,難https://www.hetubook.com.com免發生不平、不滿、猜疑、嫉妒等情形,於是謠言百出。到了馬尼拉被美軍佔領以後,大家推測美軍再由什麼地方登陸呢?香港、臺灣、琉球等,總有一個地方被瞄準的。萬一在臺灣登陸呢?日本的軍部不知用何方法來動員臺灣人的知識份子,那是一個問題。知識份子都受到謠言的恐怖,戰戰兢兢不知所措,完全沒有主意了。
果是個有心的人,又怎能不發瘋呢?
世界如今又變成灰色了。如果探索它的底流,不一定沒有潛藏著可怕的事情吧https://m.hetubook.com.com
!
雖然那時候,已微露了歷史是必然有轉向的動態,但無意義的犧牲仍然應該迴避的。可是空等著時機又覺得難耐,空襲愈來愈加劇烈,不曉得在何時何地會逢其不測,不能預料。忽然湧起一種衝動的感情,急急要完成這部小說。現在一想,幸虧在那個時候,一鼓作氣地寫起來,不然的話,現在要寫也就不容易了,縱使能寫出來,也不能透出當日的實感,因之作品也許會變了質吧!至於這部小說的好壞暫且莫論,只是第四篇、第五篇實為作者冒著生命之險的作品。
而今回想起來,好像有點兒傻得可笑www.hetubook.com.com。可是在那時代,實在也不得不這樣,如果被發現到的話,不論事屬好壞,馬上被認為叛逆或反戰者來論罪,命必休也。
《亞細亞的孤兒》這篇小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即一九四三年起稿,一九四五年脫稿的,它是用臺灣在日本統治下的一部分史實來做背景。那時不論任何人都不敢用這樣的史實背景來寫小說,而把它照事實沒有忌憚地描寫出來的。
一九五六年一月十日序
現在這部小說能夠在日本出版,筆者的高興是超過想像的。如果讀了這部小說,多少有益於讀者的話,hetubook.com.com那是斡旋出版的文友上野重雄、中澤富美雄及神田孝一先生之熱心贊助所賜的。
原來胡太明的一生,是這種被弄歪曲的歷史的犧牲者。他追求精神上的寄託,遠離故鄉,遊學日本,飄泊於大陸。但,畢竟都沒有找到他安息的樂園,因此,他一生悶悶不樂,感到沒有光明的憂鬱,不時憧憬理想,但却反被理想踢了一腳,更又遭遇到戰爭殘酷現實的打擊,他脆弱的心靈破碎了。
最後,關於本書的出版,十年如一日,鼓勵筆者的工籐好美教授及中村哲教授、杉森久英先生、村上知行先生、矢野東京都立大學總長等精神上的支持,謹致萬分的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