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矛盾適應力
右腦vs.左腦

要讓右腦思考掌握支配權,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將想法圖案化、圖像化。這個做法可以將人從左腦的邏輯思考中釋放出來,用右腦的直覺思考陸續發想出點子。不過右腦不能對這些點子做出理性邏輯的評論,嚴正評估這些想法的價值,要解決問題,還是非依據左腦的理性思考不可。所以,左腦與右腦相輔相成的效果,才是實現創意的基礎。
事實上,在商業世界中,許多領導者是依靠直覺做決定的。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的「管理者的行動分析」也證明了這點。對層峰階級的決定來說,不確定因素和不合理的數字實在太多了,不可能單純依靠邏輯推理下判斷,因此直覺也是做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基於經驗的直覺判斷,正確度並不遜於完整的邏輯思考。
可是,相對於與「心」的領域相關的EQ,我認為,所謂靈光乍現、洞察,其實是來自IQ與EQ,或者說左腦與右腦相互作用的第三領域。這也就是專業人才的面貌:想出非左非右的新東西、創造新事業的能力,以及超越EQ及IQ的綜合能力,這才是在二十一世紀看不見的世界中,開疆闢土的能力。
人類總是運用容易使用的半邊腦,來決定思考的習慣路徑。不幸的是,現在的學校教育過分偏重左腦的訓練,而壓抑了右腦的發展。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在商業世界中,如果夥伴沉默寡言,不太發表意見,那麼一起合作的事業,就會漸漸朝向失去平衡的方向前進。
在商業世界中,憑藉著技術或記憶hetubook.com.com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成績。不過,世上的確有無法經由學習而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它們可以說是在二十一世紀新大陸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人才培育課程、MBA課程等等訓練,都是將重心放在提升商業專業的左腦能力;如果左腦可以訓練,當然也會有提高右腦能力的方法,至於如何均衡運用兩者的訓練,今後應該也會漸漸增加。
人類所謂的「思考」,只不過是腦中記憶的排列重組罷了,因此,思考能力是被記憶特質所左右。如同電腦的計算能力和速度,受到記憶體容量和速度的限制,人類的記憶是在掌控語言中樞的左腦中進行。這項作業和電腦的記憶裝置十分酷似,都是按部就班、循序進行的。
將眼光放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市場的人,在順應周遭環境變化的同時,也必須理解,新大陸要求每一個人相互依存,因此,我們要認知彼此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摸索成熟的依存關係。所謂成熟的依存關係,就是理解其他人的心理需求,並懂得如何傳達自己的需求,建構一個相互滿足的付出與給予的關係。想要實現這個理想,就必須努力提高EQ。
人類的左腦負責說話、理解等理性的思考;右腦負責因認知影像而產生的感情的、直覺式的思考。只有人類能兼具並運用這兩個相異的機能,不過每個人理解相同經驗的方法卻不相同。這是因為,每個人依賴左腦說理力或右腦直覺力的程度,有很大的落差。也就是說,個人的能力與人格,被大腦的使用習慣強hetubook.com.com烈影響。
總而言之,所謂解決問題,就是左腦型思考和右腦型思考不斷切換及交互作用,創造出新做法的一項作業。
觀察IQ(智商)極高的小學資優生在解答語言問題和圖形問題時的視野方向,可以清楚發現,百分之九十六的人會依據問題內容,使用適當的視野。也就是語言問題使用右視野(左腦),圖形問題使用左視野(右腦)。另外,讓一般的小學生進行同樣的實驗,可以發現,他們對所有的問題都壓倒性的使用右視野。
正常人的腦,每次面對事情的時候,都會選擇要用左腦還是右腦反應。只不過,這可不是由人類意志自由決定的,而是看左右腦各自嘗試解決問題時,哪一邊能較快察知解決的可能性。左右腦在競爭時,活化度較高的一方會壓制另一方。所以,雖然理想狀況是指定由較適合的那一側腦來解答,實際上卻做不到。
3、我認為,所謂靈光乍現、洞察,其實是來自IQ與EQ,或者說左腦與右腦相互作用的第三領域。
科學進步帶給我們很大的益處,不過人類的頭腦,還是一塊未知的神秘領域。理解右腦(直覺)與左腦(邏輯)的分工與交互作用,正是人類解開左右腦複雜的組成及未知的交互作用的第一步。如果可以正確理解兩腦的性質,注意自己的用腦習慣,在面對問題時,應該能夠有意識的支配適合的半邊腦來思考。
針對解決方案確立行動計劃,決定人員配置、預算等事項時,https://www.hetubook.com.com為了讓漠不關心的人也能投入,交涉、說服都是必要的,此時又再度回到了右腦型思考。至此,解決問題方案的第一階段所有步驟都已完成,可以解決無前例可循的問題。
所以,寫文章之前先將想法講給別人聽,是很有用的方法。特別是在看到對方驚訝的表情時,可以刺|激自己開拓思考的空間。事實上,有些人的表達能力的確可以讓抽象事物歷歷在目。對二十一世紀的經濟來說,這應該是正常的能力。
2、對層峰階級的決定來說,不確定因素和不合理的數字實在太多了,不可能單純依靠邏輯推理下判斷,因此直覺也是做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EQ高的人,具有情緒調整能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敏銳察知他人細膩心思的能力。這個能力會使人產生達成目標或建立人際關系的行動力,且容易得到周邊資源的支援。
解決問題,是從邏輯思考開始的。首先,根據事實來決定問題範疇。此時使用的是負責分析、理性思考的左腦。接下來的步驟是側試策略的自由度,運用產生直覺與創造力的右腦,盡可能從最廣的角度發想可能的解答。然後再次從事實基礎上,驗證、評價這些解答的利害得失、實行的可能性、有沒有適合的執行者、組織的接受度等等,將選擇的範圍縮小,最後擇定一個方案。這個步驟當然又再度切換到左腦型的思考,就像是再度擠壓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經過這些步驟,應該可以初步確定解決方案。
右腦是感性的腦,左腦是理性的腦。想提高EQ,www•hetubook•com•com學校教育一定要更重視使用右腦的情感、美學、運動教育。許許多多閃耀著天才光芒、發揮直覺天賦的運動選手、藝術家、科學家,包括米開朗基羅、畢卡索、莫札特、巴哈等人,都是左撇子(習慣使用右腦),這絕對不是偶然。

然而,左腦與電腦的作業程序有個大問題,那就是一旦缺少了某一個數據,就會無計可施。也就是說,左腦與電腦的能力固然強大,卻欠缺創造力。如果要製造出具有創造力的電腦,不可或缺的就是相當於人類右腦的視覺性、整體性記憶裝置。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對於如何製造這種裝置,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可怕的是,如果在解答競賽中,右腦從來不曾打敗左腦,那麼右腦就會越來越不注意這個問題,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弱。一段時日之後,雙方的優劣差距日益加大,右腦就再也不會在解決問題的任務中出動。放任這種情況發生的話,想再引起右腦注意,讓它參與解決問題,就會非常困難。
深入思考這個實驗結果可以發現,一般認為善於邏輯思考的人頭腦清楚、容易成功,這個想法並不正確。如果要找到IQ以外唯一的決定要素,右腦的活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誤以為,邏輯思考、策略思考,以及蒐集資訊、正確分析,是解決無前例可循的難題的必經過程。其實,大多數真正創造性的突破,需要看穿深藏在事物表象之下隱晦不明的脈絡,才能達成。而這項作業,是靠掌管人類「視覺性思考」的右腦,也就是直覺的洞察來進行的。
——個人的能www•hetubook.com.com力與人格,被大腦的使用習慣強烈影響。
同時運用兩腦思考語言問題和視覺問題,是不可能的。不過卻可以在一側的腦思考時,運用另一邊腦中自動工作的知識或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邊開車、一邊說話。即使右腦有意識的掌握了支配權,也可以用單純的作業引出左腦的力量。如此一來,雖然機能分化成右腦和左腦,卻可以互相使用而不衝突。
優秀的專業人才,必定能積極結合直覺、洞察、創造等右腦能力,和左腦的邏輯推理能力。最近,從溝通的觀點出發,右腦的能力受到普遍的注意,也就是所謂的「EQ」(emotional intelligence)。EQ是耶魯大學教授沙洛維(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夏大學教授梅爾(John Mayer)提出的理論。
加州理工大學教授勒維(Jerre Levy)的研究證明,雖然一般人都是在視覺思考時使用右腦、邏輯思考時使用左腦;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不論任何情況,都習慣性的使用左腦或右腦。人類的用腦習慣,對左右腦的活化程度影響非常大,也產生了個人差異。
重點:
想要提升解決問題的速度與品質,在均衡使用左右腦的同時,不可忽略它們的相互作用之妙。我就以修正本章開頭所說的錯誤的問題解決手法,來說明如何平衡使用左右腦。
1、如果在解答競賽中,右腦從來不曾打敗左腦,那麼右腦就會越來越不注意這個問題,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弱。終至再也不會在解決問題的任務中出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