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許多修辭學書裏,喜歡舉潘岳的〈河陽縣〉詩:「引領望京華,南路在伐柯。」認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是《詩經》的句子,不說「南路不遠」而說「南路在伐柯」,就是歇後語,其實將它作爲一種借代式的用典又何嘗不可?陶淵明詩:「再喜見友于。」杜甫詩:「山鳥山花吾友于。」用《書經》「友于兄弟」的話,好像「友于」下歇去「兄弟」,其實將它仍看作借代式的用典也是可以的。至於王維的〈渭川田家〉:「卽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有人以爲《詩經》「式微式微胡不歸」,吟「式微」就是吟「胡不歸」,這是歇後,其實「吟式微」,式微是「衰」的意思,悵然感歎世衰道微,意思也可以通的,眞正「歇後」的例子並不多,所以「https://www.hetubook.com.com歇後」只是遊戲的筆墨,在詩中並沒有很大功用的。
所以我總覺得「歇後」是文字遊戲的一種,開玩笑的性質大於藝術性,許多修辭典籍中對「歇後」、「藏尾」大談特談,而我在「字句鍛鍊法」中並不列爲一格,原因亦就在此。在明代科舉場中,己酉順天府那場考試,特別訂了一條試場規則,規定文章中不許用「空、定、慧」三字,因爲佛教太盛,文章中「禪語」太多,誰寫了這三個字就剔除考卷,當時的沈幼宰,就寫了三首歇後體的箴,傳爲笑談:
有人問我「歇後語」在詩中有什麼功用?我想「歇後語」的功用就在「藏字」於句外,藏著未表出的字,留一些餘情讓人去追索和-圖-書或回味。所謂「歇後」就是將語尾字歇絕省略,所以又叫做「歇尾」或「縮腳」。
回也其庶乎屢,此下一字儘可除,君不見今之所禁則國虛,當年孔子犯了鄙夫問於我如。
《語林》中記載,貞元末有位歌妓阿軟生了一個女兒,求白樂天取一個小名,白樂天說:「這孩子白皙可愛,就叫『皎皎』吧!」後來有人猜出「皎皎」中別有含義,古詩中有「皎皎河漢女」的句子,「河漢女」諧音爲「何漢女」,是問「何位漢子所生的女兒?」又如流寇張士誠本來名字不雅,請一位讀書人取個好聽點的名字,讀書先生替他取「士誠」他很樂,不知《孟子》中正有一句「士誠小人也」在罵他。這「皎皎」、「士誠」都是「歇後語
和*圖*書」,大抵是作隱言謔語用的。
在詩中,偶因字數的限制,減去末尾一字,別人仍能懂的,大概也算是歇尾法了,如唐彥謙〈題漢高廟〉詩:「耳聽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坏。」三尺下歇去「劍」字,一坏下歇去「土」字,嚴格而言,這只是縮短緊峭,並沒有藏字含蓄的效果。
少之時血氣未,此下一字只合塗,君不見今之所禁天下惡乎,當年曾子犯了一言僨事一人國。
第一箴裏「回也其庶乎屢空」「則國虛空」「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都是四書裏的話,把「空」字全挖掉了。
言不及義好行小,此下一字渾不是,君不見今之所禁雖有知,當年孟子犯了人之有德術知。
據說章太https://www.hetubook•com.com炎也模仿歇尾法,寫對聯駡康有爲道:「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爲」句末恰用「有爲」二字,而將「妖孽」、「賊」等字藏在句外,不罵比罵得更凶,然而這僅是遊戲嬉罵,門人孫世揚輯「大師連語」並不收這一聯。
第二箴裏「少之時血氣未定」「天下惡乎定」「一人定國」也都是四書裏的原文,把「定」字全「歇」掉了。
在詞裏黃山谷取「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爲六言對,原來「斷送一生惟有酒」「破除萬事無過酒」都是韓愈的名句,把「酒」字的句尾歇掉,變成妙對。後來紀昀模仿寫「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分別將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截去「酒」與「水」,對仗得別具匠心。
清代的凌揚藻在《蠡勺編》中,就很稱讚歇後體,他認爲「語hetubook•com•com雖似半,而意則已全」,這就是文章的妙處,他特別欣賞元人的〈清江引〉曲:「蕭蕭五株門外柳,屈指重陽又!」不說「重陽又到」只說「重陽又」,又字下得奇妙!
又如石曼卿在落第時開玩笑寫:「無才且作三班借,請俸爭如錄事參。」將宋朝的官名「三班借職」、「錄事參軍」這二個綠豆般大的小官職,簡省成三字,押上韻腳,完全是「俳諧調侃」的手法,正如近年傳說的民國「四害」:「立法委、國大代、新聞記、縣市議」教人莞爾一笑而已。
第三箴裏「好行小慧」「雖有知慧」「人之有德慧術知者」也都是四書中的句子,把「慧」字全埋藏了。這三首籤,雖說是「惴惴於功令」而自箴用的,其實當然在嘲諷考官,孔子曾子孟子都用過「空定慧」三字的,如何可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