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的戰爭

中國人也許是在文革十年給餓壞了吧,他們對吃的瘋狂喜好,可以說是歷久不衰——所有到中國做生意的臺商都會發現,中國人特別喜歡說「大家吃個飯吧」
一位臺灣律師到內蒙某工廠洽談合作事宜,吃完也談完(真是萬幸!)之後,工廠方面邀請大律師第二天同往遊覽蒙古大草原,律師欣然應命,心想頂多一輛小汽車、三四人同行,沒想到第https://www.hetubook•com.com二天一早,竟然開來了兩大臺遊覽車,工廠裏所有人馬幾乎都出動了!扶老攜幼,闔第光臨,竟然帶著汽水餅乾等等,就到草原上「郊遊踏青」(在臺灣這叫「自強活動」!)起來;「因公出差」、是「陪伴外賓考察」,說不定回去還有車馬費可領呢!
好在臺灣人聰明,不久就想出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拆解」的招數;和中國人談生意,直接抓住有權決定的負責人,要求到他家吃飯,對方當然不敢拒絕,只好硬起頭皮四處張羅,到時候也是盡心盡力招待臺灣朋友吃了一頓「不怎麼樣」的飯菜,飯吃完事也談好了(不談好都不行,否則再吃一頓怎麼吃得消?說不定一餐飯就花了他五十塊人民幣),臺商臨走之前遞上和*圖*書兩百塊人民幣:「菜做得真好,一點小意思代我謝謝師傅。」對方喜出望外一把收下,急忙叫出一家老小到門口恭送貴賓,而「貴賓」心滿意足的剔著牙齒,心想比起到餐廳吃一頓起碼五六百塊,「嗯,這個生意可以做!」
在臺灣,商人談生意是免不了要吃飯、要喝酒、還要去「那個」一下,但也只是幾個相關的重要人士偶一為之;在中國卻不同,一位出版商到hetubook.com.com北京、上海、廣州各城市洽談出書事宜,對方一概要求吃飯,而且不是兩三個人吃飯,而是一大票人上從領導書記下到工友司機都來了,擠得滿滿的一桌、甚至還要加開一桌,而「客人」除了風捲殘雲大吃大喝之外,臨走還不忘叫兩個外賣,或者搶著把剩菜打包,「也難怪,平常哪吃得起那麼貴的館子?不乘機打打牙祭怎麼行?」而吃了一大「攤」之後,事情談成沒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當然沒有,明天再談,明天再吃,第二天照樣「錄影帶重播」上演一遍,當然,還有些細節後天談,後天吃……就算臺商都是「呆胞」,口袋裏麥克麥克,也禁不起這種只顧吃不顧談的搞法,到頭來發現除了一大堆帳單要付之外,什麼「收穫」也沒有。
而對這些「中國朋友」來說,第一個好處是有得吃(甚至還有得拿),第二個就是又可以不要上工,忙裏偷閒,假公濟私,真是何樂而不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