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種無以名之,勉強可叫「默默跟隨型」,反正人家到哪裏他跟到哪裏,人家吃什麼他也吃什麼,人家買東西他過來看看,偶爾也買一點但絕不過量,對大好河山沒什麼特別激動讚賞的,對落後現象也沒什麼批評指教,你若問到遊覽中國的感想他必定「無可奉告」,至於此行的動機呢?「哦,就是想出國嘛,這邊比較近。」
臺灣人到中國旅遊,一年超過一百五十萬和*圖*書
人次,消費額總計達到十六億美元(請自行換算臺幣以便「嚇一大跳」),對於從小在心中被灌輸為「江山如畫、美麗神州」的中國,大多數的臺灣人到底是怎麼旅、怎麼遊的呢?
第三種可稱為「不斷抱怨型」,中國各方面物質條件都差,於是一路受盡這些人的數落;機場那麼小、車子那麼舊、又沒有冷氣、馬路又不平、房子更是破破爛爛、吃的菜好https://m.hetubook.com.com差、碗盤還缺角、服務態度那麼壞、還敢拿小費、這種鬼地方有什麼好來的?——說的是,這種鬼地方被他(她)罵得一無是處之後,不久卻又發現他(她)捲土重來了,也許真是「血濃於水的感情在胸中沸騰」吧?或者這種抱怨根本是習慣性的?因為也有人甚至是這樣抱怨的:「走了六天才玩過兩個省,真沒意思!」
第一種人和*圖*書,可稱為「晝伏夜出型」,白天在車上倒頭就睡,從不理會導遊地陪介紹什麼名勝古蹟,甚至在下車休息、採購乃至吃飯時間,只要找到地方、逮到空檔,隨時可以打個小睡,昏睡終日、養精蓄銳之後,到了晚上「又是一條青龍活虎」,開始尋找KTV、酒家大吃大喝大唱,不搞到醉醺醺的抱著美女上床絕不罷休,和在臺灣紙醉金迷的夜生活完全沒有兩樣。問他既然如此又何必來和-圖-書中國呢?答案自然是千篇一律:因為這裡「俗擱大碗」呀!
第二種則是「搶購物資型」,這種以歐巴桑為主的類型早年在日韓、東南亞都頗有「表現」,今到了語言會通(殺價多方便!)、東西又便宜(簡直像免費!)的中國,那更是迫不及待的要大顯身手,從大型國營商店買到小型個體戶再買到路邊招攬的販子,三折、兩折甚至一折半殺得不亦樂乎,人人都買了一大堆其實不好更不便m•hetubook.com•com宜又根本用不上的東西。舉例來說吧,在臺灣從不買字畫的人到這裏卻少不得要買上一兩幅,就拿長條型紙盒裝著,用繩子揹在身上,一個個都成了周遊四海的「劍俠」。為什麼忽然附庸風雅起來了?「俗呀,一張才一兩百塊而已。」卻不想那些隨便找學生塗塗寫寫的東西,竟可以換到中國人半個月以上的工資,莫怪人家要暗笑「呆胞」了!
——請注意,他,還有絕大多數人,都是說「出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