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院長給台灣的臨別贈言,非常感人,他說:
我在內心裡深深的相信,在我們的官員裡一定還有很多包靑天,我們社會的各角落也一定有很多的阿信,只要能報導他們,是不愁沒有「收視率」的。如果能在媒體中潛移默化,也算盡了媒體的責任!
照理說,以連續劇號召觀衆的標準,要夠熱鬧、要大場面、要新奇、要卡司堅強等等條件,「包靑天」和「阿信」都不符合要求,那麼,這兩齣劇情單純、場面不大、思想保守、沒有卡司的戲,怎麼會大紅大紫呢?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的價值都在崩解,許多做官的人是和圖書非不分,行徑有如小偷強盜,而整個社會瀰漫著混亂與不安,使我們感覺這是一個「非常負面的社會」。我們在內心裡渴望著有像包靑天那樣明斷是非、廉能有爲的政府;我們也渴望著那些傳統善良的價值能夠重現;有一個人人都是好人的社會,「阿信」正是反映了這樣的期許。
譚維義院長把他的大半生奉獻給偏遠的台東,三十三年來,他沒有支領過一毛錢的薪水,離開台灣的前夕,他兩袖清風、身無片瓦,如果不是他九十幾歲的老母親一直叫他返回美國陪伴,他還眞捨不得台灣。
讀了這www•hetubook•com.com則報導使我深受感動,覺得看到一個高風亮節的人格,自己的心也被照亮了一樣。
我想,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被評論者遺忘的觀點,就是「包青天」和「阿信」從側面反映了時代和人性。
「包青天」與「阿信」的轟動,或者可以說,多少象徵了人心求治、社會還有希望。但也應該帶給我們反省:新聞報導、傳播媒體眞的是黑暗面才有市場嗎?我們可不可以把版面的一半留給正面的報導呢?
除了時代,人性的淪落也促使我們嚮往光明的救贖,當我們說這個社會日益暴力、色情、https://m.hetubook.com.com無法無天,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電視新聞報導增加爲一小時,報紙增張成五十版,我們所看到的幾乎全是「壞消息」,是「報憂不報喜」,這不只是新聞媒體愛挖牆角而已,也反映出社會上的人性品質愈來愈敗壞了。
最近讀到一篇報導,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譚維義,在台灣服務了三十三年,最近要退休返美了,台東人主動爲他辦了一個盛大的歡送晚會,在會上,許多人都因爲感恩和別離的情緒,流下了眼淚。
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台東,譚院長救人無數,他謙遜的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醫和-圖-書療是服務奉獻的工作,現在該是台灣人回饋,及中國年輕醫生站起來爲自己國家、社會犧牲的時候。」
「永遠相信遠方,永遠相信夢想。」「愛比恨強,善比惡更有力量。」在一個負向的時代與社會,正向的品質猶如沙中的黃金,數量雖少,必有耀眼的光芒。
前一陣子,電視連續劇「包靑天」非常轟動;這一陣子,則是「阿信」當紅;其實,這兩檔連續劇都是製作費不多、劇情單純的戲,而且都有老舊的傾向,「包靑天」固是古人,戲也是老戲新拍。「阿信」更不用說了,當年演童星的小林綾子現在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戲的老舊可www.hetubook.com.com想而知。
在一個負向的時代與社會,正向的品質猶如沙中的黃金,數量雖少,必有耀眼的光芒。
既然社會敗壞、人性淪落,已是無可如何的事,在休閒的時候,我們如果還看那些打打殺殺的電視、情|色糾纏的文學,不只是自苦,簡直就是酷刑了。
像譚維義院長的故事,不只寫成報導感人,相信拍成電視劇也一定很好看的。我們不必到古代找「包青天」,也不必到日本找「阿信」,只要做電視的人多用點心,感人的事蹟不是垂手可得嗎?
「台灣處處跟著美國走,但千萬不要學美國,讓暴力染指社會。你們要記得,愛比恨強,善比惡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