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三 雪夜寫專欄,血液不結冰
祕密知多少

咳,參與機密並非幸事,最佳狀況是無密一身輕。如果朋友說:「我告訴你一個祕密」,你最好立刻說:「既然是祕密,你不要告訴我!」
閒讀中國歷史得一印象,有關保密的故事極多,叛變和出賣的行爲也不少,這兩者有沒有關連?算不算中國歷史的一項特色?有沒有人拿來和西洋史作一比較?我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咳,人間有多少秘密,又有多少方法保密破密,秘密成就了多少事,也害死多少人,古人要想擺脫祕密的壓力,只要「三代不見官」就可以辦到,今人就得跟現代文明告別,太和-圖-書難了!
有人指點,如果把密碼倒過來寫,(例如說把8241寫成1428),這個號碼就對別人沒有意義,此法好像出於達文西的《鏡書》,鏡子裡的影像都是反過來的,後來由軍中使用,再傳到民間,畢竟不是盡人皆知,也許能一時瞞過扒手。
目前臺灣政爭激烈,有一種戰術武器叫「爆料」,暴露對方的隱密行爲,使之發生爆炸性的效果。要防爆料,須先保密,專家說電郵、電話、電傳(FAX)都不安全,只有面對面口述可靠。有些資料内容複雜,並非口傳m•hetubook•com•com可盡,他們用電腦把文件打出來,但是並不儲存,列印之後,使它流失,這樣就真正無影無蹤了。
我們今天在世爲人,有一大堆「機密」要保守,不密則失財。社安號碼之外,上網、發電郵、開保險箱、裝防盜警報器,使用銀行提款機,甚至進大樓裡的公共廁所,都有一個密碼,誰有那麼好的記性個個記得住?有些老年人把所有的密碼寫下來貼在牆上,自己方便,小偷來了也方便。
學問小,談小事。中國唐末進入「五代十國」,那時南吳由殘暴多疑的徐溫當權,徐溫的養子和_圖_書徐知誥很想有一番作爲,常和謀士宋齊邱密商大計,爲了防人竊聽,他們在湖心亭對談,亭子沒有牆壁,亭外四面一片汪洋,「間諜」根本無法接近。到了冬天,他倆在大廳裡圍著一個很大的火盆,撤除所有的屏風,兩人用鐵筋在爐灰上寫字,寫完了立即壓平。
常言道「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現代人用電腦,留下的就更多了。電腦保密最難,有本領的人可以進來盜取資料,我們自己寫上去的文件永遠不會消失,你雖然把它銷掉,實際上它是「掉」進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本領的人仍然可以把它取回和圖書。「李文和」案發生後,我們從新聞報導得知,他在電腦打一個字,塗掉了,打上另外一個字,整個過程都有記錄可以查考。
由此聯想到幾個故事。早年有人把祕件用毛筆寫在紙上,墨汁滲透紙背,在下面的紙上留下墨跡,壞了大事。早年流行用蘸水鋼筆寫字,再用吸墨紙把筆畫上的墨水吸乾,字跡留在吸墨紙上,洩漏了機密。後來原子筆(圓珠筆)出現了,這是硬筆,一筆一畫壓傷了下面紙張的組織,有本事的人用儀器觀察那些傷痕,也會有重要收穫。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這話出自易經,可謂大有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歷。但是「臣」參與了「君」的最高機密也可能送命,例如燕太子丹和田光見面,商量謀刺秦王,田光推薦荆軻,太子丹對田光叮囑了一句:此事關係全國安危,務請先生嚴守祕密!田光說「是!」他竟然自殺了。何苦如此呢?仔細想想也有必要,太子丹有這麼一句叮囑,使田光覺得自己並未受到絕對信任,這件密謀的運作還要有好幾個人參與,誰能保證其中沒有敵人的間諜?誰能保證其中沒有人酒後失言?何況秦國的謀士也可能料敵機先,萬一敵方先發制人,田光跳到黃河洗不清,所以他要用自殺保證祕密絕對不是由他外洩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