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年十月十三日,駐美大使葉公超突然奉召返國述職。他只帶了幾件換洗衣服,以爲停留三、五天就回華府,孰料返台即被解職,並「禁足」二十年,直到七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病逝。
至於葉公超是如何批評國家領導人的,我們沒有看到「小報告」,不能妄加揣測或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不會再發生這種事了:當今滿朝文武中,看不出誰是「葉公超式」的人物。既然大家衆口一詞都說「皇上聖明」,則「邀功」或有之,「進讒」就沒有對象了。
和-圖-書我們當年在聯合國的處境,政壇有兩派主張:一是「漢賊不兩立」說,中共如果進來,我們就要出去,以示堅守原則;一是「賊來我不走」說,強調國家長遠利益,中共即使入會,我仍應留在聯合國,因失去席次就失去國際活動空間也。葉公超就是「不走派」主力,反對政府否決外蒙以招國際衆怒,並主張在聯大朝「兩個席次」方向安排。但後來顯然「不兩立派」得勢,葉氏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因而都陷入困境。
——原載於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五日《聯合報》和-圖-書
政治家貴在有遠見,有擔當,不媚俗以邀掌聲。葉公超當年所擔心的國家處境,如今都到眼前來,他的功過,無待千百載之後,目前也許就能蓋棺論定了吧!
嗚呼!歷史的特性之一可能就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其實若有過則改,不蹈覆轍,那就「四海昇平,天下無事」,歷史也就不動人了。
人有謂葉公超「恃才傲物」。葉氏曾任敎北大與清華,詩文書畫均有m.hetubook.com.com甚高造詣。政府遷台在風雨飄搖中主持外交大計,完成了對日和約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奠定台灣後來安定發展的基礎。這種「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的人物,「恃才」是不用說的,至於是否「傲物」,則有待史家論斷。然觀乎很多無才之人竟亦自大,叫人難以忍受,我們也許寧願欣賞有才而傲者。
弔詭的是,歷史似乎重演,國家大局目前又走到另一重要關口。有人積極推動「務實外交」,認爲台灣應該走出去,讓世人知道我們的存在,即使和-圖-書因此與中共翻臉也在所不惜;另一些人則主張維持現狀,與中共「和平共存」,讓台灣能在安定中繼續發展壯大,以創造兩岸磋商的有利時機。現在看來,「務實外交」派壓倒了「和平共存」派,成爲推動外交事務的主流思想。但是照著這個指標往前走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實在吉凶未卜。
當年在聯合國立場上,「漢賊不兩立」派指責「賊來我不走」派是怯懦、投降主義,甚至通敵賣國;今天在兩岸問題上,「務實外交」派也指「和平共存」派軟骨頭、賣台、「吳三桂」。前後二m•hetubook.com•com十載,思維、說詞卻如出一轍。「漢賊不兩立」的結果,大家已及身而見;「務實外交」則爲台灣引來中共的飛彈演習及在國際上更強力的打壓,後面還有什麼,只能等著看了。
葉公超何以削職受譴,目前尚無官方說法,民間的「信史」謂他反對否決外蒙進入聯合國,並嚴詞批評當道,被人「打了小報告」。以目前可見的資料來看,此說大抵不差。
幽居台北初年,葉公超與文友定期有詩酒之會。曾爲友人書聯曰:「讀史難通今日事,聞歌不似少年聲。」憂憤落寞之情,見於放歌縱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