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改革與内鬥
起來!不願子孫做外勞的人們!

去年八月,行政院揭示提升國家競爭力政策,列出競爭力十大因素,其中如社會安寧、生活素質、基礎建設、政府效率和兩岸關係等重要項目,半年之後再來檢視,不是停滯不前,就是每下愈況,亞太營運中心也仍然只是口號;對此情景應該感到憂心的,豈僅江丙坤一人而已!
《聯合報》:登在第十九頁「經濟版」的左上方。
國家淪爲菲律賓第二、子孫到外國做外勞,要比市區馬路不平嚴重得多了。但是江丙坤的這些話似乎沒有得到政府部門和社會大衆應有的重視,連新聞界都愛理和*圖*書不理。
我們不願淪爲菲律賓第二,但菲律賓怎麼淪爲菲律賓的?菲國在天然資源、人口負擔以及民主化和國際化各方面,條件原都優於台灣。當台灣國民所得平均一百二十美元時,菲國已是二千元了。但她的政治太不清明,貪汙營私,不恤民命,終於淪落。而近年來的台灣,政治傾軋、統獨爭論、金權遊戲、黑道猖獗、賄賂公行以及國會怠惰等等,把國家建設給拖住了。經濟消退多歸因於「非經濟因素」,與菲律賓衰敗主因同出一轍。江丙坤以菲律賓惕厲台灣,hetubook.com•com良有以也。
政府和民間對馬路不平能有及時反應,對國家可能淪爲菲律賓第二卻如此遲鈍,這不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麼?
《中央日報》:這家代表國民黨的報紙,對他們的重要從政同志、「在總理紀念月會」上的政策性報告,只在第六頁的「經濟理財版」上發一則約三欄高的簡聞。
台北市很多馬路坑坑疤疤、凹凹凸凸,經建會主委江丙坤「路見不平」,打電話請市府設法改善。這件事報紙三月十日登出來,十一日上午市長陳水扁在市政會議中動hetubook.com.com氣,認爲市府太沒面子,限期養工處在兩個月內把所有不平的馬路全部鋪平。
《自由時報》:登在第十四頁的「財經快訊版」下方。
《自立早報》:也沒找到。
《中國時報》:沒有找到這則報導。
江丙坤的「實話實說」另有一例:三月三日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總理紀念月會」上報告「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他嚴肅警告說,台灣的競爭力若爬不上去,將淪爲菲律賓第二,那時我們的子孫可能就要去外國做外勞了。
——原載於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六日《聯合報》和_圖_書
凡是不願台灣淪爲菲律賓第二的人,不願子孫將來做外勞的人,都應該醒醒了。
就拿三月四日北部幾家綜合性報紙來說:
我曾請教一位資深記者,爲什麽新聞界輕忽江丙坤的大聲疾呼?答復是:類似的話過去他也說過。誠然,江丙坤在經濟部長任內常爲國家建設的牛步化多所發言,但從來沒有說得這麼痛切過。不管他的性子有多直,他總是官場中人,說話不會完全不顧政治氣候。現在他說得這麼白,這麼急,是不是發覺衙門中造假、敷衍的風氣https://m.hetubook.com.com愈來愈盛了(如玩弄數字指標)?是不是覺得時不我與了(人皆進步我獨不前)?果如是,則江丙坤「再接再厲」向朝野各方的「犯顏直諫」,不是更值得警惕麼?
挽救之道或不止一端,但主要得走出政治泥沼,不能由少數人左右大家的命運。要選出好的公職人員來治理國家,選出好的民意代表來監督治國之人。要選出這樣的人,必須選民投票時有鑑別能力,必須不拿選票換鈔票,必須不受煽動和脅迫,必須不被政客們幾句大話和官話弄得暈頭轉向。有了這樣的選民,民主才有可能,國家才有希望,人民也才得自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