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季與年中祭典
夏天的提燈(bonbori)祭和煙火

到了八月中旬,剛好是我的生日,女兒和女婿兩人便一起回來,我會邀母親和妹妹一家,到小町通的飯店「柯安德魯」或是「蒙提柯斯塔」一起同歡。
每年,這段時期可以叫做酷熱的巔峰。從傍晚日落之後,附近的人們就換上夏日單衣,著團扇出 門。這最適合納涼了。
鎌倉到了這個季節,好像充滿活力一般。海邊的弄潮客雖然多,但並不僅是如此。市鎮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來省親作客的人。
清晨趁著氣溫涼爽,就督促他們寫功課。下午睡過午覺之後,我會請他們幫忙用水管為院子裡的草坪撒水,或是以「打工」為名叫他們拔草,然後給他們一點零用錢。有時候帶他們到海邊、泳池,或是逛逛寺廟當作社會科的習作,抑或是去美術館學習美術。
在東京或橫濱,人們流行戴墨鏡,幾乎看不到撐陽傘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根本不用。我想,可能是因為鎌倉地區的高齡老人較多,所以仍舊愛用陽傘吧。
這段時期,只要到市内的超級市場去,便可以看到平常只要採買一點點食品即足夠的老夫妻,推車裡卻放了堆積如山的商品,應該是家中人數突然增加之故吧。
提燈祭之後就是八月十日的煙火大會。
盛夏的時候,從東京回來,踏上鎌倉車站的月台時,就能感受到海上陣陣吹來的涼風。難怪它是名聞遐邇的避暑勝地。
鎌倉的山多,午後兩點半左右,太陽也西斜了,所以日頭最炙熱的時間只有短短一段時間。和圖書
我們家搬來的那年夏天,街頭上的女人大都撐著陽傘,頗為引人注目。
鎌倉在地的知名畫家、書法家、作家、宗教家、知事和市長、政治家、財經界人士等,這些知名度高的人士所寫或畫的提燈,都裝飾在參道的兩側,從一端開始慢慢的邊走邊欣賞,可說樂趣無窮。每個提燈都可以發現名人的名字在上面,而每年,出來看提燈的人,都習慣帶著手電筒,一一確認提燈上奉納者的人名,漫步前進。
舞殿裡則上演著奉納的舞蹈和音樂。
然而,似乎並不是如此。不僅是老人家,連三、四十歲的女性也多數撐著傘,這才發現因為此地空氣清澄,紫外線特強,很容易曬傷的。
移居鎌倉已經相當長一段時間了,但我母親卻說她從未去看過煙火。因為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曾說「兩個老人一起出門,若是被混亂的人潮推擠那很危險。」所以就都留在家裡。
在小町通也經常可以發現,老人家牽著年幼孫子快樂的散步。有時拗不過孫子的要求,走進玩具店買玩具,或是帶他們到咖啡廳裡吃冰淇淋或巧克力聖代。
我父母所住的主屋沒有裝冷氣。在出梅後的七月半開始,天氣真正進入酷熱的階段,我們家頂多只在吃晚飯的時候開個電風扇而已。這個時hetubook.com.com候海岸正是海陸風交替的時間,海上吹來的風靜止了,空氣悶熱不堪,不過過了那段時間,就又會涼爽起來。
晚上一起洗澡,一邊幫他們洗身體,一邊童心大起的合唱「瑪麗的羊」或「大象」。
正當煙火施放到達最高潮的時分,不知何時,後方山頂上升起了一輪明月。往海上看是令人眼花撩亂的煙火饗宴,回頭看則是皓然的月亮高掛在中天之上。這等美麗的景色可是難得一見,令人滿心感動。
父親過世的隔年,為了提起母親的興致,妹妹一家和另一個妹妹的孩子,一起帶母親出門,當天的公車擠得水洩不通,若是用步行前往,距離又太遠,所以妹妹用腳踏車載著母親出發。
只要不下雨就好——這麼說其實不見得正確。最好的是吹著一點微風。若是完全無風的狀況,煙火射上去時冒出的煙會飄浮在空中,於是接著射上去的煙火便會顯得朦朧而不明亮。有點風的夜晚,據說是最適合放煙火的。
到了位於由比之濱的會場,我租了幾把折疊椅讓母親坐下。還好當天天氣晴朗,我們快樂的欣賞一場煙火秀。
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在八月的煙火大會,所以我想從這裡開始談起。
每年快到煙火節前,我就開始擔心天候狀況了。尤其邀請外地的親朋好友來的那幾年,我會憂慮的從一大早就對著天空直望,若是雲的走向有些怪異,便再三打電話到主辦此活動的鎌倉市觀光協會,頻頻探詢和-圖-書動靜。
在黃昏的幽暗中,提燈的火焰忽明忽滅的,宛如在夢幻世界裡徬徨。看起來是某個家庭中的幾個人一邊嘈雜的說著話一邊經過,而另一方卻是好久不見的友人見面,正在寒暄話家常。
考慮之後,我決定買一頂帽沿很寬的麥草帽子來戴。那附近的舶來品店什麼款式都有。不是什麼高級品,只是在院子裡除草時用的帽子。
原本夏越祭是祈求太平安康,參道的入口做了一個大形的茅草環,轉動此環,就可以祈願健康。
但相對的,這裡的陽光特別強。
不過,不管多大的歡樂,都不能維持永恆。天真無邪的陪我一同嬉戲的孫兒們已漸漸長大,天天為學業忙碌,到了暑假也有社團的活動要參加,難有機會再見到他們。
即使如此,七月末到八月上旬的時節還是熱得難以忍受,每天淨喊著「熱啊、熱啊」的過日子,就在這當兒,鶴岡八幡宮的提燈祭不知不覺登場了。
不知為什麼,提燈祭的時候甚少看到觀光客,有種在自己家裡的氣氛,大家都能輕鬆的到處逛逛。
雖然我也不年輕了,不對,正因為我不年輕所以更不想曬傷。我得好好保護衰老的皮膚,不能讓它變得更糟。
當學校進入暑期休假之後,全日本就展開了所謂民族大遷徒。以昔日的盂蘭盆會為中心,原本到大都會工作或念書的孩子們全都回到故鄉父母膝下,也有人從外地請假回國的,在鎌倉也出現同樣的現象。
然而,我實在沒興趣撐陽傘,因為出門hetubook.com.com買東西一手被傘佔著相當不方便。更何況,我常把東西搞丟,傘更是擱哪兒就忘哪兒,為了怕把傘忘了還得多提著一份心,這太麻煩了。
放煙火的那天,會有大批人潮從外地湧入市内,除了攜家帶眷的之外,年輕的情侶或是朋友結伴而來的情形也很多。
這個祭典是在立秋的前一天開始,連續三天舉行夏越祭、立秋祭、實朝祭。在這段期間,八幡宮境內人們會奉納高達四百個提燈,上面都是所有地方上的人所寫的字或圖畫。
在家附近走走時,我就帶著這帽子和墨鏡來防曬。
事實上,燠熱的日子仍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但是大家知道,今年的夏天已經越過了峰頂。早晚開始吹起涼風,秋天的腳步已經近了。
別以為這是別人家的事。其實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女兒的老公調職到關西工作,全家都一起搬去,但到了暑假,兩個孫子就會回到鎌倉來。對我來說,那真是至高的喜悅。
海邊的熱鬧景象也不如往常,經常出現大浪,水母出沒。颱風橫掃之後的第二天,到海岸邊看看,可以看到被海浪打上來的海藻,在沙灘上築成一道堤。旁邊的海濱小店也都紛紛關店,夏天正快速的離去。
鎌倉的夏天也是非常熱的。但是這裡的暑熱,與所謂水泥叢林的大都市稍有不同。
鎌倉的四季和年中祭典常給人一種緊密相扣、難以分割的感覺。只要在鎌倉生活個幾年,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中國古書中將家人的團團,視為「天倫之樂」。m•hetubook.com•com 每當孫兒陪伴我的時期,我都會不知不覺的想起這句話來。
近年來,各地都十分流行舉辦煙火大會,但我還是特別推崇鎌倉的煙火。尤其是從外海船上施放的水上煙火,可說是美麗絕倫,打到岸邊的波浪在煙火映照下,全都變成了金色或銀色,那光景之美似乎非人間應有。
所以只要暑假一到,在街頭遇到老人家帶著孫子或牽或抱的情景,總讓我好生羨慕,幾乎都要微笑起來了。
到了晚上,更有一家三、四代在飯店裡熱鬧的用餐。
當天,海灘上聚集了來自鎌倉市内外的人群,還好長長的海岸線便是觀景席,所以大家都能悠閒的坐下來欣賞。一邊聞著潮水香,感受沙子的清爽觸感,一邊欣賞煙火美景。
這些孩子們的省親計畫,大多是以八月十日的某煙火大會為中心來安排的。反正一石兩鳥,一家人會安排在煙火大會前回鄉省親,結束之後,就回到自己的家。
我之所以認為鎌倉是個鄉下地方,也是因為此故。
這段時間,舞殿那兒也熱鬧的奏起了日本舞樂和古琴的演奏。正面的大石階上則變成了觀眾席。
煙火大會結束之後的兩三天,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會開始議論——今年比去年好啦;不,去年比較有價值;今年剛好遇到星期天,觀眾太多了等等,自顧自的發表意見和感想。
人說祭典之後最是寂寥,煙火大會之後,大家沒來由的盡都是一臉落寞。並不是因為今年的煙火大會已經結束,而是盛夏即將過去的寂寥感充斥著整顆心。
上一頁